1. 石頭尖尖是為了給動物抓癢?──《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大要2019A1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萬事都有目的、意義,冥冥中有「天意」,是人類共有的錯覺。因為大腦演化而來的認知模式,例如找模式、找蓄意者等,實用而不一定正確,叫我們錯得自然而然,錯得一相情願,即使知道了真相,也不願意相信。

1.1 抄捷徑:把點連成線,把亂點連成圖畫

(有二千人連署要保留教堂外、切面像聖母瑪利亞的樹根。中國人大概會說是觀世音顯靈。圖取自https://www.independent.ie/irish-news/holy-image-in-stump-is-virgin-on-the-miraculous-26549535.html)
大腦要應付大量外界的訊息,為了節能,往往「抄捷徑」:尋找模式。這樣就可以篩選複雜的資訊,把資料快速歸類,直接跳到結論,提高了學習效率。信念(beliefs)也是這樣的捷徑。這個策略很實用,通常也抄得對。然而,什麼點都要連成線,有時候就會出錯。我們在木地板的紋路裡找到人臉,無關緊要;在911世貿大樓的濃烟裡看見上帝或魔鬼的臉,就別有「意義」了。
(圖取自Gilovich(1991: ch. 2),是戰時倫敦中部的空炸落點記錄。大部分人都覺得敵人「故意」轟炸右下方。其實落點是隨機的。我們的大腦先找出右下方一堆點,然後把圖水平垂直切成四份。但是為什麼非這樣切不可呢?這等於先射箭,後畫標靶。為什麼不切對角呢?)
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找模式,模式也不止圖形。你如果認定某本書裡有隱藏的意義,就一定找得到,然後「證明」了超自然的信念(驗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解經學(exegesis)大半就是心理投射,把現代的觀念、感受投射到古老的經文裡,卻覺得是在經文裡發現的。不管有沒有,「尋找,就尋見」(路11: 9)。而人一旦認知失調,大腦要重建信念系統卻額外費力,往往就會忽略矛盾或自圓其說。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病人有些頑固的儀式行為,一方面滿足秩序、掌控的感覺,一方面連結了太多的點,把不相干的事串成因果關係。厭食症(anorexia)的問題是過分控制。強迫症、厭食症有許多心理,跟信仰宗教非常相似。

1.2 巧合的偶然

大腦並不是演化來統計的,所以動不動就把生活上許多巧合事串起來,找模式;如果事情剛巧觸動你的感情,你就認定是命運或上帝安排好的,背後有意義。例如:謝默(Micheal Shermer)女朋友的亡祖父留下一台老舊的收音機,謝默裝上電池,試了又試,都不行,就隨手丟進抽屜裡。三個月後,兩人到法院辦理結婚手續,回到家裡,正準備在親友面前交換戒指;房間卻傳來音樂聲──那台收音機正播着一首浪漫的情歌。新娘子當然感動落淚,連我們的偽科學剋星也幾乎動搖起來。
不但人的認知有限制,而且有時候要相信理性的解釋,就好像要連帶否定傾注其中的感情,我們不願意。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更需要科學。

1.3 找蓄意者

我們不但覺得萬事都有目的,而且都「跟我有關」。原來生物演化的結果,社會性的動物都有所謂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例如:人自己有目的,就推想別的東西、別的人也有目的。從好的方面講,這是人類同感(empathy)的基礎。其次,也有利求生。看見草叢搖了一下,就推想獅子伺機要撲過來,連忙躲開。這樣的「信念」十之八九是錯的,但是躲錯的代價不大,但是只要有一兩次真有獅子埋伏,不躲就沒命了。大腦找蓄意者(agent)跟找模式一樣:寧願找錯、認錯,不可錯過。所以演化出來,我們對蓄意者過分敏感。
常人和精神病患都有這種模式,只是敏感程度、對生活影響的大小不同。例如:心理學家問七八歲的小孩子:石頭為什麼尖尖的?他們會選答「為了給動物抓癢」。盧亦思有個病人,看見車子擋風玻璃上有一張衛生紙,就認為是同事示意:他們要對付她,叫她哭。第二天發現門外又有一張衛生紙,「證明」之前的猜測是對的。雪地上寫着「輸家」,是衝着她的。到處都有租屋指南的單張,是叫她搬家。
宗教上,從前的地心說、現代的人本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等等,都是一樣的心理。這個演化的大腦模式太根深蒂固,以致許多不信神的人仍然相信宇宙萬物有目的;比方有些人認為人類的智能獨一無二,是宇宙發展的目的。生物學家科因(Jerry Coyne)批評這種看法:任何過程,回顧起來,都好像有定向,朝着什麼發展似的。雪花的形成,回顧起來,就像水分子是定了向,朝着複雜美麗的結晶發展似的。地球的演化史上,像人類這麼高的智能只發生過一次,不代表這是演化的目的。羽毛、象鼻,在演化史上也是獨一無二,難道演化是為了羽毛和象鼻嗎?為了求生而演化出來的找模式、找蓄意者等等大腦習慣,轉而叫人相信宗教,好比我們演化出貪吃脂肪、糖分的喜好,卻被不健康的現代速食所滿足,情形跟擴展適應(exaptation)一樣。
按:大象如果有宗教,一定把引以為豪的鼻子看作演化的顛峰,證明神的存在。我們的認知本能怎樣造就了宗教,Boyer(2001)有深入而有趣的分析。科學越昌明,信教帶來的認知失調越嚴重,連帶影響個人生活、社會和諧、政治隱定等等,代價比躲獅子慘重得多。宗教的危害遠大於速食,更應該戒絕。
總之,宇宙沒有目的,但是人有。我們把自己的目的投射到萬事萬物,由風吹草動到整個宇宙。

引用文獻

Boyer, Pascal. 2001. Religion Explained: The human instincts that fashion gods, spirits and ancestors. London: William Heinnemann.
Gilovich, Thomas. 1991. 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NY: Free Pres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文筆補充錠】英文說「像要從石頭裡擠出血來」是什麼意思?日文也有類似講法?人類有很多共同語言,不約而同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一件事情的不可能。中文用成語說「敲冰求火」、「緣木求魚」,英文則是說石中榨血,問題是石中榨血的英文要怎麼說呢?其實一點都不難。另外,日文是講「無袖則難揮」,但用法不太一樣。
Thumbnail
avatar
你的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
2021-02-24
這場疫災是催促你步伐的催化劑,還是你道路上的大石頭?疫情至今已大半年了,相信也沒有多少人不叫苦連天,掙扎求存。 有人失業,有人被減薪,有人被迫放無薪假,我就是其中一個被減人工兼被迫放無薪假的悲慘人兒。在這時候,家人總是會說:「早知你不要轉過來,早知你怎樣怎樣⋯⋯」其實說這些又有什麼用?當然,我也會有有情緒的時候,也少不免會懷疑人生,也會想如果我當初沒
avatar
雪落無痕
2020-08-29
《親愛的生活》| 石頭不該拿來建築成禁錮自己的圍牆,而是成為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橋樑無論是社會或自己建構起的固化思維,踏出去了才能發現曾經打轉的世界有多狹小。只有拆掉圍牆,主動賦予每個角色、事物的定義,才能不再被動的受限。停止複製、貼上的機械化動作,才有新的故事被創造。
Thumbnail
avatar
Fang, Shen
2020-05-19
《短說》同樣兩顆石頭,一個在地上被人踩,一個卻受人景仰,是為什麼嗎?有一天,地上一顆平凡無奇的石頭,好奇地問另一顆石頭, 石頭說:「為什麼我們同樣都是石頭,你就受到人們的愛戴跟尊仰,而我卻只能被人們踩在腳底下呢?」 因為...
Thumbnail
avatar
逆商教主Jinjin Wen
2020-04-17
張夏慕 韓劇 梨泰院 class 石頭詩 我是一顆石頭 變性人 馬賢利 李珠英 《梨泰院》劇中透過更生人、變性人、反社會人格到非韓混血等 不被社會價值觀接納的角色們,反映韓國真實的社會問題。 劇中刻意安排這些角色,讓觀眾們看見每個角色背後的故事, 不管是校園霸凌、官商勾結、貧富差距、各種歧視等。 或許你曾經待過那個角色的位置, 也或許你的周遭正有人經歷著這樣的故事。 劇中的跨
Thumbnail
avatar
張夏慕
2020-04-11
也許是石頭有時候我們, 會掛念一把聲音。 每一個人都 持續不同,    妳們的眼睛 使用了眼神, 嘴巴運用了聲調,    走路或跳舞時, 其實假設了一對 不悽慘的翅膀。    很害怕老去。 引致這些特質﹑ 它們會消退    很難才找到流水附近; 曾幾何時寶石, 也許是石頭 尊貴的身份。    妳為這些事物設置
Thumbnail
avatar
我的美格
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