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瘠亂世,悲涼的生與死 ──《索爾之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劇情概要│

索爾,匈牙利人。他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裡,負責處理死者屍體的「特遣隊」成員。某次執行勤務時,他發現了自己兒子的屍體。哀慟逾恆的他,抑住情緒,決心偷藏起兒子屍體,並想盡辦法,用罄力氣在艱困的環境條件下為兒子舉行一個傳統正式的葬禮。願兒子安息。

 

生命的艱難,恍若一場夢。美好的怕記不住,驚惶的又拋不掉。生命若是恩賜,必定不是無償的給予。喜怒哀樂是常規訓練,生活乃至時代的磨耗則是嚴峻的試煉。生存之於人們,終究不過是一場信心的修習。

 

那世界若是荒涼的也就罷了,所有關於一口呼吸的故事最多無奈,總不至於殘忍。

 

時代灰暗,不准許自由的呼吸,人如草芥,都是可以焚燒淨盡的垃圾。邪惡殲滅聰明,平庸服務邪惡,其中驅動前進的,是恐懼是盲從,是自我催眠的優越感,更是打落牙齒和血吞的苟且偷生。

 

那些慘絕,已然過去的現實,如今回望的,是歷史的慘痛教訓,是人性的恐怖,排山倒海的審判批判,是否不過是枉然的追討?生存的意義只成立於存在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如同還予生者的平反與安慰永遠不及一場慟淚燙膚。

 

納粹蠻暴橫行,人是被他們驅進畜欄集體屠殺的豬隻。毀斷那些男男女女的此刻,以為就能保障自己種族的未來無虞,誰才是真正的愚蠢?最不可恕的,其實不在於行為的罪,而是一廂情願的意念,甚而意志。他們一路挺進殺戮,終於不只殺了他者,也麻木了自身的良知,淪喪了對生命一絲惻隱的遲疑。

 

raw-image

 

在歷史面前的加害者與受害者

 

納粹軍人的血,怎麼會是冷的?明明他們熱愛祖國、崇仰領袖的心是那樣激昂且沸騰。他們堅決地相信與貫徹,不由分說地掠奪與摧毀。那些亢進不也是一種無限上綱的激情嗎?難道真如政治理論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言:「平庸的邪惡」,人們懶於思考,甚至不思考,純粹的惡便壯大成極致的犯罪?他們真的都無動於衷嗎?真的都認為被濫殺的無辜猶太人全部罪有應得?或者,當軍人服從於職責,成了一架執行的機器,他們就不再自視為一個人了?否則,面對滿坑滿谷的死,瀰漫不去的膩腥,怎麼會只有益發的目眥盡裂,嘶厲的吼囂?

 

絕大多數的屠手,早也隨著時間的逝去而灰飛湮滅。留下的,盡是他們森涼的遺跡,殘虐的數字。在歷史面前,加害者唯有垂下臉目,靜受被害者(及其後裔)熾逼眼神的抽鞭。記憶不會隨著歲月蒸發,只是舊了點。但情緒會攀著血液脈動,忿的痛的,恆常豔新。然而,水奔向前,人也被生活推搡著走,時至今日,被害者們也必然需從寬宥中釋放自己於過去的仇怨裡。在智識浩繁,人權至上的此際,曾經受難的,只能放棄以牙還牙式的復仇。他們期許(不論自覺或時勢所趨)自己有別於當年的人魔暴徒,而賦予公平正義的辯論與審判。

 

時代更迭,認知演化,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權力與權利,在情感上、道德上與公義上,似乎又再一次的偏斜失衡。殺戮是納粹當年的信仰,而今正義卻是所有倖存者(後代)再一次的付出(犧牲?)。失者恆大,再多的償付也填補不了身邊與心口塌陷的缺穴。原諒若是相關與不相關的彼此之間唯一的出口,午夜夢迴之際的窒息錐刺,如何慰藉如何平撫那麼多遙如繁星,再也無法擁入懷裡的思念?

 

raw-image

 

定義並完成自己的命運

 

這座島上,動輒在死刑存廢議題拉扯。存廢對峙的,不像是信念倒較像是意志。難以承受失去的切膚之痛是真的,對人命生存權力尊嚴的期待也不是假的。但,懺悔與衝動,就像現在與未來之間梗著一道未知,一份變數,無法測距的鴻溝。凡期待或期許的,偶然成真,失落當然也有時。

 

集體的瘋狂,或是個人的罪愆,再多的論述與辯證,實在不為了彌補遺憾,但求從中降低並避免遺憾的引起與鑄成。人性本善和本惡?這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而是時刻考驗的狀況題。善與惡一體兩面。微微顛晃平衡著的兩端,總不會也不能有絕對的傾斜。善惡的極端都是在放大並彰顯彼此的晦暗面。兩者互為因果。懲罰與被懲罰,無關優劣勝敗,而僅僅是在某個時機的某個際遇,我們都可能是站在加害或受害的某一方。無論涉及的程度多少。

 

道理是硬的,人心是軟的,到底沒有誰可以指責誰顢頇誰犬儒,甚或誰是耿直率真,誰又是感情用事。一如,沒有人有資格判誰怎麼死,相對的,也沒有人可以決定誰如何生。生死兩難,當我們竭力留住一命以期拯救爾後難計其數的眾生命之際,是否早已擱置每一條生命都同樣平等珍貴的基本信念?反之亦然。

 

《索爾之子》(Son of Saul)從題材背景、表現形式到概念傳達,無不壓迫,無不緊繃。淺焦鏡頭亦步亦趨跟著主角索爾的一舉一動,緊逼程度讓人彷如水淹口鼻般,幾乎要滅頂地本能搶著一口氧氣。

 

不同於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掄下一座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蘇菲的選擇》(Sophie's Choice),或同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依達的抉擇》(Ida)同樣講述納粹集中營故事的影片。前者以一名歷經風霜的波蘭女子將故事輻射而出;後者則是事過境遷之後的滄桑與憾恨。本片高度集中死亡現場,不岔旨不旁枝。同為死囚的「特遣隊」隊員週而復始,日以繼夜地毒殺,昏天暗地的焚燒清屍。在那裡,生命沒有顏色明暗,沒有差別層次,全部都是等待被滅除的廢棄物。

 

全片內容,情節幾近於零。

 

所有的掙扎反抗,尖厲哭嚎皆褪淡成模糊背景,索爾在重重危難中,奮不顧身尋求一名拉比(Rabbi,猶太人中智者的象徵)為死去的孩子進行完整的安葬儀式。正因為索爾那一路無視艱難,不畏險阻的執念追索,才在無止境的殘虐裡,將人對於生命的尊崇與敬意,以及生命本身的底蘊與高度,飽滿凝聚,並浩蕩地渲染擴散。

 

索爾沒有掉過一滴淚。不哭,是沒有餘裕為大量殞逝的生命哀悼,亦是一旦任由剛強瓦解,他就真正認識困入的是再也沒有出路的地獄了。戮力為了死者求安息,意外踏上逃亡之途,到終於槍下消殞,索爾以幾近麻木絕緣的勇氣與沉著,定義了自己的生命,同時完成了自己的命運。

 

生命可以重,也可以輕。那個時代的沉重過去了,那麼,在這個迅疾又愈加紛沓的年代裡,我們對於生命的精神與價值,哀愁與甜美,是益發捍衛還是反而更輕蔑了呢?

 

 

訂閱密室宇宙,閱讀更多:

raw-image


 

封面與所有圖片來源 :sonyclassics.com/sonofsaul Official Film Website

編輯:少年阿編

責任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 冠良的沙龍
2會員
14內容數
<p>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間密室,所有接觸過、經驗過的,而牽引起的種種翻湧起伏,都是屬於我們自己內在運作的一座宇宙的活動。</p>
陳 冠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07/03
<p>那時的種族通婚如何,現今的跨性別又如何,分別的從來只是人心。人心,可以那麼小,又可以多麼大。我們都是自由的,真的沒有誰必須為了誰的愚昧而不幸,一如也沒有人需要因為誰的寬容而感到幸運。</p>
Thumbnail
2017/07/03
<p>那時的種族通婚如何,現今的跨性別又如何,分別的從來只是人心。人心,可以那麼小,又可以多麼大。我們都是自由的,真的沒有誰必須為了誰的愚昧而不幸,一如也沒有人需要因為誰的寬容而感到幸運。</p>
Thumbnail
2017/05/26
<p>記憶在光陰裡焚成灰燼,而每片餘燼都是碎裂不完整的畸零。在你心裡塵埃落定的,不代表在別人的現實中亦成定局。</p>
Thumbnail
2017/05/26
<p>記憶在光陰裡焚成灰燼,而每片餘燼都是碎裂不完整的畸零。在你心裡塵埃落定的,不代表在別人的現實中亦成定局。</p>
Thumbnail
2017/04/17
<p>絕境像是一間慢慢耗空氧氣的閉鎖密室,不會瞬間奪命,而是將人凌遲至死。絕境也不會是突如其來,而是讓人一步一步繞圈子,一次一次撞得頭破血流,直到精疲力盡,直到衰竭。</p>
Thumbnail
2017/04/17
<p>絕境像是一間慢慢耗空氧氣的閉鎖密室,不會瞬間奪命,而是將人凌遲至死。絕境也不會是突如其來,而是讓人一步一步繞圈子,一次一次撞得頭破血流,直到精疲力盡,直到衰竭。</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活在沒有辦法期待的日子裡,死亡就住在隔壁。 青春恣意的年紀,男孩們骨子裏煮滾的熱血推送著他們披上軍裝與武器。 他們忘情地曬著太陽在路上奔忙,坦蕩而自豪地、大聲宣誓自己願意在所不辭為了國家,帶著責任、好奇、興奮和衝勁,卻從來沒好好看清現實裡還醒著冰冷的足跡,於是一個轉身、蠶食鯨吞。
Thumbnail
活在沒有辦法期待的日子裡,死亡就住在隔壁。 青春恣意的年紀,男孩們骨子裏煮滾的熱血推送著他們披上軍裝與武器。 他們忘情地曬著太陽在路上奔忙,坦蕩而自豪地、大聲宣誓自己願意在所不辭為了國家,帶著責任、好奇、興奮和衝勁,卻從來沒好好看清現實裡還醒著冰冷的足跡,於是一個轉身、蠶食鯨吞。
Thumbnail
跟風買的書,沒想到這麼沉重,沒看幾頁就需要停下來懷疑一番。作者是集中營生還者,而這本書是他的第三本書,目的在反省這些惡行。連讀這些文字都需要瘋狂深呼吸,真有點無法想像究竟要多大的意志才能將這些經歷寫成文字,即便是聽聞的他人經驗,都讓人不忍卒睹,一點也不誇張。 集中營的相關記述中,這段真的像是詛咒一樣
Thumbnail
跟風買的書,沒想到這麼沉重,沒看幾頁就需要停下來懷疑一番。作者是集中營生還者,而這本書是他的第三本書,目的在反省這些惡行。連讀這些文字都需要瘋狂深呼吸,真有點無法想像究竟要多大的意志才能將這些經歷寫成文字,即便是聽聞的他人經驗,都讓人不忍卒睹,一點也不誇張。 集中營的相關記述中,這段真的像是詛咒一樣
Thumbnail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大屠殺說到底,就是個英雄太少、受害者和加害者卻多不勝數的故事。」 作者喬爾‧丁斯戴爾為加州聖地牙哥精神病學系榮譽教授,長年研究納粹戰犯的心理與精神狀態。 總結來說,這本書是在探討那些被忽略,卻時常發生於周遭的人性黑暗面。 戰犯與心理醫生──「試圖理解不等於寬恕或譴責」
Thumbnail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大屠殺說到底,就是個英雄太少、受害者和加害者卻多不勝數的故事。」 作者喬爾‧丁斯戴爾為加州聖地牙哥精神病學系榮譽教授,長年研究納粹戰犯的心理與精神狀態。 總結來說,這本書是在探討那些被忽略,卻時常發生於周遭的人性黑暗面。 戰犯與心理醫生──「試圖理解不等於寬恕或譴責」
Thumbnail
完結的聲音在旅途的一半響起,伴隨著不可壓抑的沈重和那在預知結局情況下所產生的哀傷。 「粗大褲管下是瘦小的骨架,軍服下是尚在成長的靈魂和日漸精壯的身軀。」 西線不但是戰事持續發展的一個終點,更是以冰冷的語句告訴讀者,因為全都死去了,所以西線無戰事
Thumbnail
完結的聲音在旅途的一半響起,伴隨著不可壓抑的沈重和那在預知結局情況下所產生的哀傷。 「粗大褲管下是瘦小的骨架,軍服下是尚在成長的靈魂和日漸精壯的身軀。」 西線不但是戰事持續發展的一個終點,更是以冰冷的語句告訴讀者,因為全都死去了,所以西線無戰事
Thumbnail
《國定殺戮日》是一個納粹法西斯的故事,嚴重違反挑戰著現在所謂的普世價值,但故事卻又有一定的寫實性,反映著不少右翼分子的極端想法。 第
Thumbnail
《國定殺戮日》是一個納粹法西斯的故事,嚴重違反挑戰著現在所謂的普世價值,但故事卻又有一定的寫實性,反映著不少右翼分子的極端想法。 第
Thumbnail
文取自 #說話的品格(目前剛開始看)及 #平庸的邪惡補充資料 #忙 #想很久 #發文起來 #夭壽的文筆
Thumbnail
文取自 #說話的品格(目前剛開始看)及 #平庸的邪惡補充資料 #忙 #想很久 #發文起來 #夭壽的文筆
Thumbnail
要守望相助還是互相攻奸不擇手段讓自己得以「上位」留在相對安全的處境;要讓所有人都齊齊整整的完成任務還是忍痛放棄會拖累所有人的人,這些都是大時代下對我們的一些黠問。
Thumbnail
要守望相助還是互相攻奸不擇手段讓自己得以「上位」留在相對安全的處境;要讓所有人都齊齊整整的完成任務還是忍痛放棄會拖累所有人的人,這些都是大時代下對我們的一些黠問。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書。集中營總是牽涉死亡。 「沒有一種人類經驗是不具有意義或不值得分析的,事實上,我們深信,可以從我們所描繪的這個特殊世界,探索出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儘管那未必總是正向的。我們想讓世人思索集中營的真相,而那也是,並顯然是,一次生理與社會的巨大歷史經驗。」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書。集中營總是牽涉死亡。 「沒有一種人類經驗是不具有意義或不值得分析的,事實上,我們深信,可以從我們所描繪的這個特殊世界,探索出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儘管那未必總是正向的。我們想讓世人思索集中營的真相,而那也是,並顯然是,一次生理與社會的巨大歷史經驗。」
Thumbnail
這是由 「死亡」,「如何活下去」和 「為何活下去」三個介面組合而成的故事。在人性最黑暗的納粹死亡集中營裡,曾經真實地上演過這樣一個最感人、也最光輝的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這是由 「死亡」,「如何活下去」和 「為何活下去」三個介面組合而成的故事。在人性最黑暗的納粹死亡集中營裡,曾經真實地上演過這樣一個最感人、也最光輝的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在戰後清算、討回歷史正義的各項戰犯大審中,所有被審判的納粹和日本戰犯最會拿出來辯駁的理由,就是「我是被迫的、被逼的,我如果不照著做便會被處罰甚至被殺。」但這部電影似乎是告訴我們,事實上你永遠都有選擇的空間,即使是在被逼迫或極端不利的環境下,你還是可以做出選擇,事後也會有什麼後果,完全是一念之間而已。
Thumbnail
在戰後清算、討回歷史正義的各項戰犯大審中,所有被審判的納粹和日本戰犯最會拿出來辯駁的理由,就是「我是被迫的、被逼的,我如果不照著做便會被處罰甚至被殺。」但這部電影似乎是告訴我們,事實上你永遠都有選擇的空間,即使是在被逼迫或極端不利的環境下,你還是可以做出選擇,事後也會有什麼後果,完全是一念之間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