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別放棄希望——那些年的愛沙尼亞

    amp-img-attr

     

    8月20日是愛沙尼亞的獨立日,慶祝1991年同日脫離蘇聯統治成為獨立主權國家。 

     

    在蘇聯統治的50餘年間,愛沙尼亞人需要學習俄語,接收各種歌頌蘇聯的政治宣傳。缺乏多元資訊的人很容易就此被洗腦,雖然他們生活不好、也不斷受到蘇聯政府壓迫,但都覺得這輩子就是如此、現狀就是這樣;不需要改變、無力改變。 

     

    有非常小部份的人靠零丁的外部訊息得知自由的可貴,並嘗試影響身邊的人。其中一個外部訊息的來源是海峽對面的芬蘭電台,愛沙尼亞裔同事M的姑婆(爺爺的姐姐)也是其中一個聽眾。 

     

    他們一家住在愛沙尼亞東部近俄羅斯邊境、一個俄裔人口比愛沙尼亞裔更多的小鎮,學習俄語可說是自然不過,也沒有人質疑過甚麼。

     

    從芬蘭的電台廣播中姑婆卻瞭解到更多蘇聯以外的世界,她知道世界上有些地方活得比愛沙尼亞更自由,因為芬蘭電台提供的資訊,她認為愛沙尼亞不會一直受到蘇聯的統治,她對弟弟(同事M的爺爺)說: 

     

    「讓你的孩子學英語吧,終有一天我們會自由的,英語將會比俄語更有用,別放棄希望。」 

     

    M的爺爺不置可否,所以M的爸爸仍然只學習了俄語。而在接下來的10年間,M出生了,同年愛沙尼亞也脫離蘇聯宣佈獨立,M得以在蘇聯統治以外的環境中長大和接受教育。

     

    M說她爸現在其中一個遺憾就是不會英語。某程度上她彌補了這遺憾,因為她旅居過英國和比利時,也和很多其他愛沙尼亞年輕人一樣英語非常流利,她甚至以英語寫作為生。

     

    在蘇聯統治的50餘年間,除了來自芬蘭的電台、電視節目外,還有海外愛沙尼亞人從美國、瑞典等自由國度帶回來的物資和訊息;而愛沙尼亞本土也有過各種看似徒勞無功的「波羅的海人鏈」、 「歌唱革命」等事件,讓丁點的希望能夠維持、而且成長到開花結果的1991年8月20日。

     

    寫於2017年8月20日,香港雨傘運動學生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於8月17日被判入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遇上愛沙尼亞」想分享作為少數族裔之一的華人在愛沙尼亞的科技業工作、創業的點滴,作為工作狂與歐洲生活方式之間的衝突,還有愛沙尼亞各種鮮為人知的生活、歷史、社交趣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吳冠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