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7/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幻之光》:是枝裕和 23 年前的出發點

《幻之光》海報/ifilm 傳影互動
由美子與青梅竹馬的丈夫,一起賴在窄小的公寓裡,天色是暗的,她又作了那個回想起童年的夢了——夢裡,年幼的由美子追出門,要把已經記憶錯亂、執意要回故鄉四國的奶奶拉回家。「我想要死在老家裡」,奶奶這麼說。無能為力的由美子只能任由奶奶離去,就此音訊全無。但是丈夫告訴她:不要緊的,那些都已經過去了。她想起一旁榻榻米上的嬰兒床裡,才幾個月大的兒子,那些都過去了吧,會沒事的。
由美子與青梅竹馬的丈夫,一起賴在窄小的公寓裡,幾個月大的兒子就在一旁榻榻米上的嬰兒床裡,外面天色是暗的,但一切都會沒事的。但是——由美子的丈夫,卻在一個雨後微涼的夜裡,拎著雨傘,就這樣自她的視線裡遠去,永遠消失在軌道另一端。沒有為什麼,沒有我走了,沒有對不起,也沒有謝謝你。由美子彷彿把夢直接銜接上了生活,她繼續照顧兒子,打掃家裡,幾年後經由鄰居介紹,改嫁到能登半島的小漁村去。新的丈夫,新的繼女,看似完滿的新家庭,和善的村鄰,這一切由美子沒有不適應。丈夫告訴她,這裏的海潮聲很煩人的,轟隆隆日夜不停,不過一段時間應該就會習慣了。她沒有多說什麼,仍舊穿著一身黑衣,在暗暗的天色裡,打掃家中。
有些困惑無從問,有些問題沒人能解答,有些日子,只能在喚不回的懊悔與無能為力的疲憊中,自夢裡醒來,往下一天而去。關於死亡的提問,經常是沒有回音的,由美子心裡明白,所以她不問,也沒有偏執地困在原地,只是把自己活成了空空的,一個被問號填滿的軀體。她仍然有愛,仍然能給予,仍然會擔心和掛念誰,她只是不曉得:這一切會不會又在彈指間,轉瞬成飛灰?要如何才能夠確定日子是日子,而不是夢?
《幻之光》海報/IMDB
《幻之光》(幻の光, 1995)是是枝裕和首部執導的電影。不動的鏡頭,暗濛的光線,遠得根本看不清演員五官的距離,和一場場舞台般的戲——二十多年後看,驚覺他說過的崇拜侯孝賢,真不是客氣話。他真的曾在創作初期,尋索過這樣節制,深抑,以景喻情的說故事方式。然而在主題上,《幻之光》又幾乎犀利而且劇痛地,呈現出這位作者在往後數十年,將一再探訪的核心。亦即在人情鏈結頓失之後,那些「留下來的人們」調節自己看世界,看自我,看人際間的安全感,和再尋軌道的歷程。這沿途上,也許能有答案,也許沒有,人世間最痛的提問往往沒有解答或是解藥,而日子仍舊得過下去。
比起侯孝賢在乎的常常是時代,是人與特定時空的對話關係,是枝裕和的半徑較小,聚焦在人與身邊的人際關係。但兩者同樣是大哉問,也同樣對無可知的某種靈光,也許是命運,也許是情份,帶著景仰。
《幻之光》劇照/IMDB
而在這裡,是枝對節奏快慢的掌握——晃眼間數個月或數年就過去了,毫無交代,一會兒又鉅細彌遺地拍一個聽海浪、無所言的失眠夜晚——以及嚴格考驗觀影環境的暗沈光色,這些極化的美學選擇,應該會讓他後期的粉絲十分意外。搭配初登上大銀幕的江角真紀子,以肢體語言罩住整部片的氣場,從低語的黑衣到漸漸透進陽光的藍裳,一點一滴在角色心境的日晷上移動;再加上如今叫人津津樂道的配樂陳明章,以及出色的都市街巷、海村遠景,構成一部和你我印象中多話、貼近、人味滿溢的是枝裕和,很不一樣的作品。
片中一段小插曲,是漁村號稱「不死之身」的老奶奶佝僂著身軀,大清早出海去補螃蟹,沒想到過沒多久,風雲變色成了暴雨天。由美子擔心老奶奶,這童年噩夢再現的安排,讓我幾乎要嫌棄是枝的痕跡太過了,沒想到後面的轉折揭曉,突然在這部清冷的電影中意識到:這畢竟是那個往後拍出了《海街日記》、《比海還深》,甚至《小偷家族》的溫暖作者啊。再由此,讓我聯想到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有著(相對於懦弱、易逃避愛投降的男性們的)「大地之母」的強韌形象——這一說,又是另一個值得切入的新角度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