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菜鳥談】《還願》將是繼《返校》後下一個熱門話題?──在此之前,聊聊《返校》吧!

去年一月,在台灣刮起獨立遊戲旋風、造就大批台灣玩家加入VALVE旗下邪惡遊戲平台steam的遊戲作品《返校》,其製作團隊「赤燭」今年暑假,再度公布了新作品《還願》。
從最近公布的宣傳影片來看,《還願》的時代設定似乎跟《返校》差不多,也可能比《返校》年輕一點。依照赤燭先前活用了白色恐怖這項要素來看,《還願》必然是值得期待的新作品。
然而,在我們期盼著《還願》的到來以前,我們應該重新拾起對作者與作品的尊重與欣賞態度。
先聊聊《返校》吧!對了,有雷
《返校》,是一部時代背景設定在白色恐怖時期,以方芮欣為主角的驚悚遊戲。從剛開始的遊戲體驗,你會以為只是一位女學生因某種超自然現象,而困在這座學校。然而,隨著劇情推演下去,玩家將一步一步踏入方芮欣的內心世界,以及這間學校化為異空間的「真相」。
看過實況影片、或是親自由玩過的人應該都切身體驗過,遊戲除了氣氛詭譎的背景與音樂、嚇人的JUMP SCARE(怕你去google會被圖片嚇到,意思就是突然跳出來嚇人的畫面這樣)這些恐怖遊戲必然會有的要素外,還在這些要素裡融入了台灣民俗文化的特色。而這些特色,又紛紛含有豐富的意象與政治涵義。
透過一步一步的接觸這些被赤燭團隊玩得淋漓盡致的要素,我們逐漸又接觸到另一項禁忌議題:師生戀。方芮欣與他的老師, 張明暉,產生了在那年代必然不容於社會、橫跨年齡與身分的戀情。然而,因為方對張的誤解,而引發她後續的行為,進而導致這場「輪迴」的發生,也就是我們所玩過、走過的遊戲歷程。
《返校》很讚啊,有什麼問題嗎?不談政治不然談什麼?
沒錯,返校是很讚。即便赤燭團隊製造人特別強調,他並沒有預設遊戲的背景就在臺灣,但是對於經歷過或是明瞭過去這段令人悲傷的歷史的臺灣人而言,我們自然而然的會聯想到臺灣。而理由當然是上述提過的,赤燭對於這些要素的操作。
然而,在《返校》好評不斷、宣布將有電影版製作時,李烈說了一句話:「 不希望在政治方面有太多著墨。 」
可想而知,這句話引起了廣大喜愛《返校》的民眾公憤。
但,她這句話真的是個錯誤嗎?其實不必然。
《返校》,其實,它不是一部在講「政治」的遊戲,也確實的,它是以「人」為出發點的作品。
政治在《返校》裡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時代背景、構成悲劇發生的原因、讓人窺視當年具有「意識」的知識份子是如何苟活。沒錯,它橫貫了劇情、橫貫了發展,它是在《返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它只是個骨架。白色恐怖,是我們從作品引發的「情感」,而非作品的所要傳達的「故事」。
是什麼引發了我們的情感?是方芮欣的衝動,使她接觸了那顆「不可觸動的炸藥」(註1)。炸藥引爆,將過去覆蓋著美好的每一吋土地炸成碎裂。我們從這項悲劇中深刻體驗、感受,讓方學姊帶著我們走過這段臺灣人十分熟悉的那段過去,然後瞧見她的懊悔與愧疚。
《返校》的主軸始終圍繞在方芮欣這個人身上。她是主軸,她的故事是骨架上的血肉,沒有她,這部作品就會不完整,也無法好好傳達我們感受到的、體驗到的。
欣賞一部作品,我們要看的是它的全部
身為一名創作者,就我而言,我其實對於「返校不談政治要幹嘛?」這種話非常反感。
《返校》傳達了很多事情,絕對不是只在強調「白色恐怖很恐怖」這點上。此外我們也看見,赤燭操作我們所熟悉的那些要素的用心與堅持,這些都是十分困難、需要花時間構思,才能讓每一個節點每一個線條完美契合。
在《還願》到來以前,我們應該重新以「零」的態度去等待他們的新作。不要預先設想、不要單一限縮,等到《還願》到來,我們再以一名「玩家」、「讀者」、「觀眾」的心態,去好好遊玩、好好欣賞這部作品,體驗赤燭為我們再度帶來新的感受、美好,與恐懼。
附註1:所謂「不可觸動的炸藥」,其實就是指告密。如果你有讀過很多談白色恐怖的作品(如果沒有,建議你去找來看)應該都知道,在戒嚴的那年代,其實很多人對於政府作為的想像非常單純。他們以為「告密」後,頂多就是人被抓起來,關進牢籠裡而已,完全沒想到會死人。我們這代的人之所以會清楚了解政府的不可信任,也只是有他們的「經歷」,加上我們的教育與知識水準提升、資訊流通才有辦法清楚判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