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心安是歸途——論香港移民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接觸一位熱愛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的小學生,他在言談間也不時哼起一兩句,使我不期然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香江小故事
  「I, I, I was born in Beijing,不知命運是誰定。」黎天王的《我來自北京》,偶爾從遠處傳到耳邊。對小時候的我而言,北京二字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那是個重未到過的地方,聽說那裏有個大廣場,天后王菲也是來自那裏。這份兒時感覺,勾起我點點記憶。比「九零後」稍早出生,我生於八十,長於九十,熟於千禧,立於一零。九七年,我十歲。吃鹽和走橋經驗自然不及前輩多,惟幸其時算是「懂性」了,使我有機會目睹香港主權由英轉中的社會變化。
憂心重重矣 
  蔣志光、羅大佑在《皇后大道東》提過,「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青春不變名字,叫做皇后」。八十年代未有普及的互聯網,更遑論ICQ、MSN、Facebook、Instagram、Twitter。今天人人都有兩三個頭像,可隨心情而變。在八十年代,有一個人已經非常前衛,比大家早三四十年就有頭像,也就是「事頭婆」。「皇后」之名字沒變,每次買賣都隨我到處去奔走。那個年頭,正直香港的光輝時代。說到那些日子,也許很多人已經覺得模糊陌生,但應該沒有人會感到抗拒吧!
  在電視上見到有個「鬼婆」在長樓梯上跌倒,後來聽說此人卓號「鐵娘子」。面對九七,生活上的改變更似乎是必然之事。人明知道要變,不管將來熟好熟壞,多少有幾分不安。那時人心漸漸思變,實不知九七大限以後是何種世道。此時大家不是爭相取得英國護照、居留權,就是索性移民澳紐美加。這是我首次聽見「移民」這回事。 英、美、澳、紐、加、星,那時很多國家我聞所未聞,只會統稱她們做「外國」。身邊朋友一個一個搬到外國生活,但也有大人說:外國生活苦悶,不如香港聲色犬馬,況且坐「移民監」也很辛苦。在這邊擔心,在那邊也很擔心,那麼一動不如一靜吧! 
安身立命處
大家正在擔心之際,亦渴望有能人異士可把持大局,安撫人心。「有個正義朋友面善又有善,因此批准馬匹一週跑兩天。」那時我不知道這位正義朋友是誰,只知道他來頭應該不小,有能力把持大局,長大就知道原來那個人是小平同志。他一句「馬照跑,舞照跳」,向當年的市民大派定心丸,將民心不安減到最低。既然正義朋友如是說,那就不移民了。蔣、羅謂「願做大國公民只需身有錢」,反正家裏沒有幾個錢,又免得「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索性留港搏殺,九七前努力搵銀。於是,那怕皇后大道東上從未有皇宮,皇后大道中上人民仍然如潮湧。
 
心安是歸途
  過去幾年,社會爭拗不斷。年青人說中年人「離地廢老」;中年人說年青人「攪事廢青」。「你唔鍾意就移民啦,唔好喺度攪事!」這是幾年以來我聽得最多中年人責難年青人的說話,有時會由討論變爭論,由爭論變對罵,由對罵變謾罵。我懷疑雙方已經沒有理性可言,而是走到發洩「喪鬧」狀態。社會氣氛每況愈下,人心又如何繼續安穩呢?難怪香港正在經歷另一波移民潮。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表達權利。試問誰愛每日唱著Beyond《海闊天空》,甚或乎梅姐《血染的風采》、周禮茂《自由花》示威遊行?如果命運能選擇的話,香港人自然愛安穩多於鬥爭。說到底,爭議反映對於安穩生活的眷戀。那些選擇移民的、不移民的,都追求兩餐一宿、安樂茶飯,即是我們掛在口邊的「歸宿」。李超人所講的心安就是歸處,或是前何局長所寫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也許就是這個意思。追求歸宿,相信大部份人如是。現象背後,大家彷彿只是想找回那種安穩、快樂、有期盼的時光,因為我們都在回憶找尋心靈的歸處。
  此文獻給在七八十年代英國殖民地時代在香港出生長大的朋友。 
avatar-img
1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湯密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進出輔導室者,必然背負住自己的故事。而Mandy的故事,始於近日夫妻關係不睦,面對沉重壓力,於是尋求個別輔導。初次見面,她不下問五次應否離婚。對話之間,我感受到她已被壓力壓得不知所措,惶恐之際,她
所謂「現實」,並非單單由你我所共知才算「現實」,它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透過互動、交流而建立......
別人會笑我不知天高地厚,做人太過高傲,自以為是。很多事情,一笑置之。我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用多活在他人的陰影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
抱住平常心過活,就是快樂的源頭,即使是身處人間,心境早已遠離凡塵,享受極樂。菩提之法,老早在手。
  進出輔導室者,必然背負住自己的故事。而Mandy的故事,始於近日夫妻關係不睦,面對沉重壓力,於是尋求個別輔導。初次見面,她不下問五次應否離婚。對話之間,我感受到她已被壓力壓得不知所措,惶恐之際,她
所謂「現實」,並非單單由你我所共知才算「現實」,它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透過互動、交流而建立......
別人會笑我不知天高地厚,做人太過高傲,自以為是。很多事情,一笑置之。我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用多活在他人的陰影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
抱住平常心過活,就是快樂的源頭,即使是身處人間,心境早已遠離凡塵,享受極樂。菩提之法,老早在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旅行, 一直都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渴望。 它總是帶給我許多難忘美好的回憶與經驗, 每次的旅行,也帶給我許多的成長與不一樣的啟發和靈感. 就讓我娓娓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吧! ——————————————————————— ✈️香港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出國旅行,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我記得是和家人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旅行, 一直都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渴望。 它總是帶給我許多難忘美好的回憶與經驗, 每次的旅行,也帶給我許多的成長與不一樣的啟發和靈感. 就讓我娓娓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吧! ——————————————————————— ✈️香港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出國旅行,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我記得是和家人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