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進出輔導室者,必然背負住自己的故事。而Mandy的故事,始於近日夫妻關係不睦,面對沉重壓力,於是尋求個別輔導。初次見面,她不下問五次應否離婚。對話之間,我感受到她已被壓力壓得不知所措,惶恐之際,她渴望有人從旁扶持教她該怎麼做。
誠然,心理學家不應為別人做決定,只能陪伴他們做決定。我已經連續五次迴避提問。她越講越不妥,越講越激動,終於她發脾氣說:「為甚麼你總是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說話?為甚麼問你意見又帶我繞圈?為甚麼你總是迴避著我?」她看上去很激動,內心卻是旁惶無助。我想,她似乎在向我講一個關於沮喪的故事。
我沒有回應,只凝視著她。她繼續說:「難道你們心理學家就是聖人,是智者,是菩薩,是佛祖,你沒有試過遇上心理問題的痛苦嗎?快說,快說!」她眉頭開始繃緊,臉慢慢紅起來,說話又越見急速,我想,她似乎在向我講一個關於憤怒的故事。
她可能正在逼我,逼我感到憤怒,最少在情緒上我會跟她同步。於是,除了發幾個悶哼,我幾乎沒有說話。她又說:「別浪費時間了,你不知道那麼多了。你又不是女人,怎會知道我們在想甚麼。你們男人都不知道女人有多苦。」我沒說甚麼,她卻慢慢講出心底的想法,她覺得沒人理解她、只唯有獨自默默發瘋。我想,她似乎在向我講一個把將憤怒掩蓋空虛與無助的故事。
我終於援援開口:「好想有人支持住你,陪你一起走、一起做、一起過,可是這個人在你面前,卻沒有幫你。」說罷,她哭了。 
每個人都背負住自己的故事,包括你、我、她。心理學家不是聖人,同樣有自己的困境:經濟、人際、關係之類,不會比「普通人」少。但心理學家,有樣事情比「普通人」更了不起的,是覺察心靈,尤其在輔導之間。因為自己覺察到自己的心靈,同時覺察到別人的心靈,最終達成輔導效果。
有位老師講過,輔導工作就是一個包紮好傷口的人幫助另一個人包紮傷口。也許,我在輔導室內跟Mandy的故事,正正體現這種關係。
    avatar-img
    1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湯密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現實」,並非單單由你我所共知才算「現實」,它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透過互動、交流而建立......
    別人會笑我不知天高地厚,做人太過高傲,自以為是。很多事情,一笑置之。我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用多活在他人的陰影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
    抱住平常心過活,就是快樂的源頭,即使是身處人間,心境早已遠離凡塵,享受極樂。菩提之法,老早在手。
    所謂「現實」,並非單單由你我所共知才算「現實」,它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透過互動、交流而建立......
    別人會笑我不知天高地厚,做人太過高傲,自以為是。很多事情,一笑置之。我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用多活在他人的陰影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
    抱住平常心過活,就是快樂的源頭,即使是身處人間,心境早已遠離凡塵,享受極樂。菩提之法,老早在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心理諮商中,有些來談者常用平靜的語氣分享自己的故事,表面風平浪靜,內心卻隱藏著情緒的風暴。在一段心理師與來談者之間的互相探索,開始培養默契與信任,也嘗試面對過去的傷痕。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的心理師給予溫暖陪伴,讓她感受到了滿滿的安慰,心理師的深入關心讓她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在談話尾聲,作者發現心理師的眼淚,讓她感到愧疚和不安。然而,心理師的溫暖回應讓曉明白,她可以在這裡放下心中的包袱,哭泣是可以被接納的。讓曉感受到了被理解和愛護,並讓她更加堅定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我覺得你不理解我…」對心理師說出來的瞬間,我崩潰痛哭。 從上一篇分享的安全與信任是助人的最強魔法, 在擔任助教時扮演個案被分析時, 學員Amber分析了我,覺得我是倚靠我的能力去建立依附關係。 儘管當時的我因為不夠有安全感而沒能深思, 但在平靜後的幾天,我開始不時會想到她說的話, 同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被紛擾纏身而亟欲想找人傾訴嗎?或是你時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一種人是即便他人沒有發出求救訊號,就急著高談闊論並下指導棋,而這樣的感受總是讓人很不舒服,有一種站在制高點的位置想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而這樣的互動模式與姿態顯然是無法勝任陪伴者的角色。 然
    Thumbnail
    「 我想請問你,在現場如何處理「別人情緒」爆發,自己如何能打開自己的保護基制?」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收到諸如上述各式各樣的問題。 比較沒經驗的時期,我常常會滿腔熱血的幫忙,可是..................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心理諮商中,有些來談者常用平靜的語氣分享自己的故事,表面風平浪靜,內心卻隱藏著情緒的風暴。在一段心理師與來談者之間的互相探索,開始培養默契與信任,也嘗試面對過去的傷痕。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的心理師給予溫暖陪伴,讓她感受到了滿滿的安慰,心理師的深入關心讓她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在談話尾聲,作者發現心理師的眼淚,讓她感到愧疚和不安。然而,心理師的溫暖回應讓曉明白,她可以在這裡放下心中的包袱,哭泣是可以被接納的。讓曉感受到了被理解和愛護,並讓她更加堅定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我覺得你不理解我…」對心理師說出來的瞬間,我崩潰痛哭。 從上一篇分享的安全與信任是助人的最強魔法, 在擔任助教時扮演個案被分析時, 學員Amber分析了我,覺得我是倚靠我的能力去建立依附關係。 儘管當時的我因為不夠有安全感而沒能深思, 但在平靜後的幾天,我開始不時會想到她說的話, 同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被紛擾纏身而亟欲想找人傾訴嗎?或是你時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一種人是即便他人沒有發出求救訊號,就急著高談闊論並下指導棋,而這樣的感受總是讓人很不舒服,有一種站在制高點的位置想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而這樣的互動模式與姿態顯然是無法勝任陪伴者的角色。 然
    Thumbnail
    「 我想請問你,在現場如何處理「別人情緒」爆發,自己如何能打開自己的保護基制?」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收到諸如上述各式各樣的問題。 比較沒經驗的時期,我常常會滿腔熱血的幫忙,可是..................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