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老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近年接觸佛學,每當心情煩躁,都會嘗試以「佛系思想」慰藉心靈,每次腦海都很快浮出導演楚原。八十年代在香港出生、九十年代讀書長大的我,總會將佛祖聯想到楚原,大概是當年張偉健版《西遊記》紅極一時所致吧。
佛教歷史上,曾有兩位和尚比試佛學,為後世傳頌。神秀和尚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檯。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他勸戒世人時刻記住潔淨心靈,掃清煩惱,免受俗世凡塵之苦。慧能和尚卻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檯,本來無一物,莫使惹塵埃。」要時刻記住放下執著也是一份執著,同樣教人煩惱; 連「不要執著」的執著都沒有,才可真正得到快樂。神秀與慧能在佛學上的比試,慧能看得通透,確勝一籌,終得到衣缽。
按慧能所講,人生煩惱皆源於執著:自己樣子生得比人差、身家不如人豐厚、成績總是較人差、事業前境一片暗淡、愛情路上一噘不振之類。凡此種種,都是來自對世事的執著,或可理解成對事物存有「期望」。楚原叔說:「人生是由歡聲和淚影組成。」人生在世,只看歡聲,人仿佛活在虛幻;只看淚影,人卻容易精神崩潰。然而,這些都是出於「期望」——得到我期望得不到的,我快樂,是「歡聲」; 得不到我期望的,我不快樂,是「淚影」。
當人生經歷各種跌宕,自然明白一切事情,無論屬於「歡聲」抑或「淚影」,倒頭來不過是面「菩提明鏡」。它們的任務就映照出光影人生,說明你曾經在世上存在。除此以外,一閃就逝,沒有甚麼重要。就如楚原叔講,「管他天下千萬事,閒來輕笑兩三聲」,所有事情,不過笑笑就罷。
要找到快樂的法門,似乎不是求教觀音菩薩或者聖母耶穌通往天堂之路,而是往內心探求,找尋那份無謂的「期望」,也就是偏念。填詞家林夕在《常言道》說:「煩惱來自偏執一切也依戀。風吹草動,命途亂了我不亂。」學習放下「執念」,抱住平常心過活,就是快樂的源頭。即使是身處人間,心境早已遠離凡塵,享受極樂。菩提之法,老早在手。
avatar-img
1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光師傅說心經2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覺醒是生命的開始 當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心中的煩惱。 佛法講到最核心,就是般若。 (般若=智慧) 以情感為基礎建立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心經開頭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自在,容易嗎?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在,或者我們錯以為開心就是自在,能恣意而為就是自在,也許我們從未停下來想過自己自在嗎?也可能從不知道怎樣才是真的自在。 自在,是這本經要帶給大家的,免於心中的苦難枷鎖,能如浮雲遊水輕鬆自在,帶我們去看為何不自在,走出不自在,重回自在。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光師傅說心經2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覺醒是生命的開始 當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心中的煩惱。 佛法講到最核心,就是般若。 (般若=智慧) 以情感為基礎建立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心經開頭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自在,容易嗎?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在,或者我們錯以為開心就是自在,能恣意而為就是自在,也許我們從未停下來想過自己自在嗎?也可能從不知道怎樣才是真的自在。 自在,是這本經要帶給大家的,免於心中的苦難枷鎖,能如浮雲遊水輕鬆自在,帶我們去看為何不自在,走出不自在,重回自在。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