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農業新政專訪:種苗產業

針對農業政策,從種植農民、產銷合作社、加工廠,接下來到勇壯育苗場,就源頭的農業政策部分,來和黃仲毅,也是勇壯育苗場的負責人請益。並錄下以下摘要、與讀者們分享。
首先,嘉義其實在種苗的產業裡佔有重要的角色,在勇壯育苗場裡,除了花蓮、台東以外,其它全台各地都有勇壯的種苗客戶。以他的產業來說,有各種不同溫室的農業,都會購買種苗,但種苗事實上是供不應求的。因為農業需要的人力很多,但願意進去設施農業、特別是有些溫室的設施農業的人少。
雖然現在的種苗設施已改良非常多,不像過去動輒高溫攝氏4、50度起跳,已控制在3、40度左右(加上電風扇、噴霧),但仍是乏人問津。所以他們雖然有技術及資金設備,但卻無法提供穩定的供給,常常會有很多生產者雖然有需求,卻無法充分滿足他們的需要。
勇壯種苗場一景。照片版權作者所有
勇壯種苗場一景。照片版權作者所有
除此之外,育苗場也面臨一些狀況。例如休耕的時候,隔壁休耕的田地,可能會造成鄰近田地的一些影響。因為休耕的時候會施作休耕作物、以其有機質恢復地力,這些作物,雖對於恢復地力有重要角色,但同時衍生一些問題。比方說在休耕的時候,這些休耕作物會產生一些病蟲害,這些病蟲害不會分產權,當然會影響到鄰近的農地、設施、作物。所以在農業政策規劃上,除了休耕之外,整地、輪作等等配合,若有確切的時程規劃,除了讓土地恢復地力外,也可解決衍生問題。
休耕土地。作者攝影
育苗場內部,雇用很多員工,正在細心的呵護種苗。其實這些設備的投資都很高,例如他所展示的播種機,已經全面自動化,能自動將土壤覆蓋上去,再將種苗植入,最後再覆上一層土壤,如同影片所示,可以取代約10-15名人力。
作者攝影
在農業這產業上,農業的生產者不僅扮演著生產的角色,同時也創造就業的機會,以及開創更高的產值。周邊產業例如農業的機具,在開發、維修、製造上,都會創造需求及商機,這些都是可以進一步去努力的部分。
【人力需求建議】
農業師傅,即農糧署及改良場,結合鄉鎮的農會,來統籌執行的一個政策輔導計畫,地方農民反映這是不錯的政策,也需要這樣的人才,但這樣的人才卻仍是供不應求。農業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就是留住人才。怎麼讓更多人參與、傳承,如農業師傅要能夠應付各種不同的作物種類,像是種苗特性就各有不同,所以農業師傅也是跟著農民在一起學習的。怎麼擴大這些人的參與,是現在農業發展最大的契機與展望。
在開放農業外勞上,黃先生及其他農友反應,這是極需推動的政策。因為長期缺工的關係,不僅造成他們生產困難,同時也讓有需求的其他農戶商家,也連帶造成影響,讓整體的產值無法更加提升。而且現在有很大的人才斷層,目前最缺乏的不是經營的人才,而是實作的人才,實作人才供給過少,同時也會影響產能與效率,是需要優先被解決的問題。此外,出口可再加強,與合作社、貿易商的協作部分應該要更加緊密,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嘉義擁有很高的未來性,因為需求仍高,只是提供農業技術的雇主很多,相對的願意從農的人力卻少。所以如何增加價值,用更多價值來聘請更多人來參與農業,就是最大的課題。我們自己下一步也會更深入研究這些產業,例如紐西蘭為何能創造優質產值、以及穩定的產量,能夠開出高時薪來雇用,甚至打工度假時,台灣青年趨之若鶩,這是我們要思考的課題,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總而言之,任何的政策都不能偏廢,我們會去請益更多的農業的實務者、規劃者,通盤了解消費者端及生產者端,才能有全面的看法,如此一來,政策的制定才能夠真正貼近現實需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