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當因才施教變成毀人不倦

    古時候覺得節奏很快的歌,
    現在聽來有點緩慢,
    跟重新編曲的一比,
    明顯慢很多。
    當時的MV主題,
    似乎還在爭取自主、開放;
    現在的看起來,
    比較專注於表現個性,
    尊重個人的自我展現。
    1989
    https://youtu.be/iyLdoQGBchQ
    2017
    https://youtu.be/D0Kb0nyrMnY
    同一首歌,
    相隔了將近卅年,
    可以發現多元、開放、擁抱自由,
    並不會走向淫靡、墮落,
    反而有種健康、開朗,
    彼此尊重與欣賞的風氣。
    想起前陣子有位教國中數學的導師叫做康銘仁,
    逼死了兩個相戀的國中男女──跳樓自殺,
    還有其他老師支持他的做法,
    公開在班上說他也禁止「班對」。
    你是有看不過去的權利,也可以忌妒、通報,
    但實在沒權力禁止。
    有些事你最多只能引導、說明、預防,
    而且還要保持尊重學生的自由與平等。
    就算是神,也沒有說禁止,你憑什麼?
    多重多大多頻繁多深切的壓迫,
    學生才會遺言「老師我恨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叔本華認為不孤獨就庸俗,似乎有道理。目前比較喜歡艾蜜莉‧狄金生那樣,有點與世隔絕,或許像陶淵明說的:「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寫詩在我而言,有點像原始人結束了一天的生活,穴居時就著柴火,在牆上塗鴉白天那頭絕美的水鹿。也像是漫遊散步的方式、胡思亂想的方式。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李四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