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農業新政專訪:市場機制

前幾日,智庫農業政策的田野調查,拜訪在嘉義縣新港鄉、合作農場的李勇融場長。
李場長的農業實務經驗很早,從小學一年級每天放學後,就開始幫忙農務,不只自己有極為豐富的經驗,也對周遭許多農民的心聲及故事有深刻的了解。
他說阿,自己從小就是做食人,對農業有很深的感情。
在請益的過程當中,李場長一直強調的是所謂的「回歸大自然」也就是尊重市場機制。他認為現在許多表層的農業問題,都在於沒尊重市場機制所造成,政府好心介入市場,希望能夠做更好的調控,但最終卻往往會讓問題變得更為複雜,而成為了反效果。
舉例而言,他認為平穩農產品價格的前提應該是人為操作時才應該介入,像是有心人士不當囤積,造成市場供需失調的時候才需要處理。但若是市場原本需求量就有100噸,可是因天災等因素實際能供給量只有30噸,這時候還硬是要壓低菜價,那會造成更多問題,也傷害了農民的權益。
從這個角度出發,李場長認為產銷問題多半應該是要解決「銷」的層面。
今天政府的方向應該是多協助打開銷售市場,有了銷售市場就能夠更明確需求量,就這些需求來做生產,也不需要一窩蜂的搶內需市場,造成整體價格的崩盤。而政府不要干預自由市場的運作,讓市場價格自行達到平衡,農民也自然會依照自己的收益,去自行決定要種植哪些作物。但若政府直接輔導甚至指導要種哪些作物,而且事後還有相關的補助及協助促銷,反而會養成依賴心理,長期下來不但造成作物供需失調,而且難以矯正。
他多次強調,必須在重點出口國,花心血、用心設計、經營「台灣農產店」。(如我國在日本成立的台灣物產館)。只賣最好的物產,配上最好的包裝,在最好的精華區展示。
他也不忘肯定對的事情就應該繼續堅持,例如有機肥料的補助及推廣,可以有效的恢復土壤的地力,而不像化學肥料一樣長期會造成土壤酸化等問題;又像是小型農機的補助,是真正符合中小企業、一般農民需求,並讓耕作水準升級,這部分也該繼續維持甚至加強。
幾個小時討論下來,我覺得李場長很重視市場機制的作用,因為遵照市場機制,長期會讓配置變得更加效率化。原本常在教科書看到的名詞及觀念,這次在長期處在第一線的人口中聽到,也讓人覺得理論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所謂的理論都要能夠在實務中發揮作用,理論才會更有意義。
不過,我還是想強調,
《每一個農業從業者,都有不同意見,完整蒐集整理、找出共同點,排除共同需要排除的障礙,這樣的政策才能夠更周延。》
政府可以做的事很多,但有時政府也許不要做那麼多會更好,聽起來矛盾,但也許這才是現實。要有好的農業政策,我們需要多了解第一線的聲音,才能真正幫助到農民的需求。
非常感謝李場長用心的介紹,跟真誠的建議! #農業新政 #產業進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