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出社會後要怎麼自我成長與提升職場競爭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哈囉,大家好!我是小兔!(自以為網紅跟粉絲打招呼XD)
是不是很久沒看到我寫部落格文章了呢?(上一篇是 2017 年九月QQ)
去年不太寫文章其實是因為寫文章遇到瓶頸,常常寫到一半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有太多都是統整別人的精華而來的,不太有自己的觀點與洞見,對於這樣的自己感到厭惡,不希望被人冠上「筆記手」的頭銜,因此愈來愈沒有動力把已經寫到一半的文章(我覺得只是心得筆記)公開分享在網路上。
而今年,在這過完農曆新年正要衝刺之際,我覺得上帝應該有聽到我的心聲,感受到我去年討厭寫文的負能量,於是派了天使來幫助我重新燃起對寫作的熱情。這個天使是「台灣知名新創、亞洲領先設計商品購物網 Pinkoi」的人資經理 Michelle,我會認識 Michelle 是因為「新創職涯平台 Youraotr」在前陣子舉辦了新創小酒館分享會,請到 Pinkoi 的 CTO 分享新創開發團隊文化與管理哲學。不要臉的我雖然報名了活動後來卻有事沒參加,但因為看到 Michelle 的會後心得《熱情成就影響力:一個感動的夜晚》,覺得寫得太好了,一定要認識 Michelle 不可!因此又再度不要臉的直接傳訊息給 Michelle,希望可以約時間一起吃午餐向她討教人資領域的相關經驗。還好人很好的 Michelle 沒有被我嚇到,不但請我吃飯,還大方分享她在人資領域的豐富經驗,甚至還犧牲假日的時間與我分享人才培訓的最新趨勢,真的超級感動!再次感謝 Michelle 無私的分享!
因為有 Michelle 這樣熱心、熱血且認真工作的前輩在,看到她每次參加完活動或自己學習有新進展都會很快在 medium 上寫成文章與大家分享,讓我也被她積極學習與大方分享的寫作熱情所影響,決定重新開啟荒廢已久的部落格,在這邊和大家分享我最近對「自我成長」與「提升職場競爭力」的觀察與想法。
——–[正文開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經濟不景氣的關係,市面上愈來愈多教人「自我成長」與「提升職場競爭力」的文章、書籍與課程,這不只是「知識焦慮」,而是「競爭焦慮」,在這科技日益月新的時代,國際競爭已經不算什麼,最怕的是跟機器人競爭,以後工作還被機器人取代。這份焦慮感連在線上教育產業服務的我也無法倖免,除了本來就會買書看書及在 Hahow 好學校上線上課程外,自己也在大陸知名知識服務平台「得到」APP 與課程平台「混沌大學」上買了不少專欄跟課程,但都還沒有時間全部聽完或看完(掩面)。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這樣的焦慮感只會愈來愈嚴重,不要說個人有這樣的焦慮感,連老闆們(企業主),以及各種學習平台(系統商)也都非常焦慮,大家都在想到底個人要怎麼有效的自我成長並提升職場競爭力?企業主要怎麼用最少資源培訓員工並達成團隊績效?系統商又該怎麼用科技的力量幫助客戶做客製化學習並快速達到設定目標?
上述這些都是大哉問,我不打算一一回答,也自認沒能力能夠回答的很完全。因此,我想先撇除企業主與系統商的角色,單純就「個人」角色去看「自我學習」這件事。
謝謝 Michelle 今早和我分享她在《新世代培訓關鍵:個人化適性學習》一文中提到的各個重點,在一來一往的問答中我學到很多,對於「個人化適性學習」又有更多更深的見解。在這邊想藉由業界學習趨勢標竿 Degreed 的幾張簡報(來自 Kelly Palmer2017 ATD-APAC 的演講,Kelly Palmer 為 Degreed 創辦人,前 LinkedIn 學習長),和大家一起探討「自我學習」。
首先底下這張簡報提到 “How do you learn?”(如下圖),大部分的人會先「網路搜尋」,再來才是「問別人」,到了真的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會去上課或是找 HR 協助。看到這令我不禁反思我自己是怎麼學習的,的確也是會先搜尋再去請教別人(懂得爬文是禮貌的行為),然後真的對某個領域完全不熟的時候,才會去上線上課程或實體講座,不過像我一直在新創圈打滾的人,找 HR 協助對我來說不太可能發生,畢竟創立三年內的新創公司活下來都來不及了,鮮少有機會遇到 HR 角色的團隊夥伴。基於上述的學習行為,在想對我自己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加強搜尋能力」,並盤點自己的強/弱項,強項部分可以多累積相關人脈,而弱項部分則能用線上課程補足。
看完 “How do you learn?” 我往回看 “Self-directed Learning”“L&D Led Learning AND Self Directed Learning”(如下兩張圖),統計數據顯示一般工作者平均每週會花 37 分鐘在企業內訓上,下班後則會花較多時間做自我成長,平均每週花 3.3 小時在個人學習上,且其中 61% 的人願意花更多時間取得專業上的成就,另外,75% 的人平均一年在個人學習上花費將近新台幣一萬元。接著看到針對學習頻率做比較的圖表,會發現有趣的是,一般真的會每天或每週使用的學習工具,居然不是 APP、Podcast 或 Online Courses,反倒是網路搜尋、與同儕/團隊學習、閱讀文章與觀看影片,因為這些工具的學習門檻比較低,對個人學習的心理負擔沒那麼大。
這樣的結果對身處在線上教育產業的我相當震驚,可能我自己太習慣每天都要看一下其他學習工具或知識服務在做什麼,沒有想到原來一般使用者不太可能每天都在瘋狂學習,一天二十四小時扣掉吃飯、梳洗、上班與睡覺的時間,剩下 4-6 小時的時間還要被休閒娛樂給佔據,這才想起 Netflix 執行長 Reed Hastings 曾說過的經典名言:「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睡眠時間』」,對於學習平台與知識服務系統商而言,在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Netflix 等各種不同的社交平台及娛樂服務相互競爭的時代,真的「使用者的時間」是最珍貴與稀有的必爭資源了。
再往下則看到 “Professional Skill Development”(如下圖),在 Indiviuals 個人部分,Kelly Palmer 分享了個人專業技能提升的五大階段。其中第三點 “Where are you strong/weak? 你的強項/弱項是什麼?” 和我上面提到「盤點自己的強/弱項」不謀而合,只是在盤點之前,更重要的是確認自己的目標與希望習得的專業技能有哪些,再來才是盤點強/弱項,然後透過個人化的學習內容來進修,並有機會獲得認證肯定。

– Set Goal (Job/Promotion/Growth) 設定目標
– What skills are required? 哪些是必須習得的專業技能?
– Where are you strong/weak? 你的強項/弱項是什麼?
– Delivery of Personalized Content 提供個人化的學習內容
– Get certified in the Skills 在專業技能獲得認證

對於財金系畢業(交大資財系)的我而言,要在金融業提升個人專業技能,通常都是遵循 1、2、3、5 等四大階段,目標是賺大錢,必須習得的專業技能是投資理財知識與方法,最好不要有弱項,個人化的學習內容通常要靠自己拆解考照的課程內容或講義,然後考到證照是一定要的,沒考到就代表沒專業。
不過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金融業不再只有金融,而是逐漸朝向金融與科技結合的 FinTech 發展,變得愈來愈有彈性。好在我念的是交大,在大學時候早已被現在很夯的程式語言給荼毒過(誤),但對於純財金系或是傳統銀行出身的人來說,現在這時代要提升個人專業技能就沒那麼容易,像現在很夯的比特幣、萊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崛起,以及市場上熱烈討論的區塊鏈和 ICO 交易,沒有資訊背景的人若要深入了解就會稍嫌吃力,在平日忙碌的上班時間還要擠出時間來進修,實在很需要個人化學習內容的幫助(如微課程 Micro-lecture,透過 5-10 分鐘的系列短視頻學習)。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問說,所以「到底個人要怎麼有效的自我成長並提升職場競爭力?」
其實答案已經在上述內容中提到了,就像超人氣演說家 Simon Sinek 在《Start with Why: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一書提到的黃金圈 Golden Circle 理論(從「為什麼」、「怎麼做」到「做什麼」,除了企業適用外,也相當符合個人的自我成長與學習),個人學習最要緊的是先從「為什麼」下手,確定自己的目的、使命、信念跟初衷,再來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些人適合影音或圖像式學習,有些人則適合透過文字閱讀學習,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太一樣),最後再積極做學習計畫並努力實踐它。這樣的學習過程其實也跟我們以前考大學很像,還記得老師們通常會要求大家先設定好自己的志願,再來訂讀書計畫,出社會後的個人學習也是一樣的,要先有目標才有辦法有效的提升自我,盲目追求流行趨勢反而容易迷失。
P.S. 看到這邊如果你覺得意猶未盡的話,歡迎追蹤我的粉絲團 RabbieStartup 創業兔筆記 ,期待和大家交流!
avatar-img
5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本文討論晉升期帶來的挑戰,包括成功後的焦慮與罪惡感、失去照顧和支持的害怕,以及孤獨感帶來的挫折。同時提出突破晉升期瓶頸的建議,包括排除他人情緒毒素,開創分享風格以及將自己的好分享出去的核心意義。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小美是一位初入職場的年輕插畫師,擁有極大的熱情和天賦。然而,面對繁重的工作量和嚴苛的客戶要求,她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透過好友小麗的建議,她學到了冥想、積極思考、自我肯定以及健康生活習慣這四種情緒管理方法,並成功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本文分享了小美如何以積極的態度和方法改變了自己的職場生活。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社會,許多人感到焦慮,成長思維貌似成了一種負擔。這篇專訪 M 觀點、成長思維人生學的主講 Miula 的文章,將帶你從科技、商業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應用成長思維,找到生活和職涯的更好版本,探討如何克服內心壓力,找到行動的勇氣,並將科技思維應用於個人成長。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許多新興行業快速崛起,人們生活型態變得多樣,我們活在最有機會的時代,不論出身,都有機會在自己選擇的事業領域登上巔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本文討論晉升期帶來的挑戰,包括成功後的焦慮與罪惡感、失去照顧和支持的害怕,以及孤獨感帶來的挫折。同時提出突破晉升期瓶頸的建議,包括排除他人情緒毒素,開創分享風格以及將自己的好分享出去的核心意義。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小美是一位初入職場的年輕插畫師,擁有極大的熱情和天賦。然而,面對繁重的工作量和嚴苛的客戶要求,她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透過好友小麗的建議,她學到了冥想、積極思考、自我肯定以及健康生活習慣這四種情緒管理方法,並成功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本文分享了小美如何以積極的態度和方法改變了自己的職場生活。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社會,許多人感到焦慮,成長思維貌似成了一種負擔。這篇專訪 M 觀點、成長思維人生學的主講 Miula 的文章,將帶你從科技、商業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應用成長思維,找到生活和職涯的更好版本,探討如何克服內心壓力,找到行動的勇氣,並將科技思維應用於個人成長。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許多新興行業快速崛起,人們生活型態變得多樣,我們活在最有機會的時代,不論出身,都有機會在自己選擇的事業領域登上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