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靈感與「零」感(一)

    有不少家長找我指導孩子寫作,劈頭第一句會跟我說:「我家小朋友寫作很差,沒靈感寫東西,你可幫幫他嗎?」經我「臨床」證實,孩子面對好些寫作題目,真的會顯出一副束手無策的、無可奈何的表情,待我跟他閒聊一會兒後,就明白他們的難處,在於對很多事情缺乏感覺,我會稱之為「無感」或「零感」,我嘗試花幾篇文章探討這個題目。
    1. 零快感
    跟我接觸的孩子有不少都鮮會表露快樂的情緒(當然很可能要上我的課才這樣啦),就算談及假期、旅行,甚至打電動,他們也好像例行公事般敘述過程,而且通常較難於憶述一些難忘的事,最令我驚訝的,是有些孩子告訴我,到外地旅遊時,在酒店房間內打電動,要算是最快樂的一刻。
    我不敢說這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也許只是我接觸到的孩子圈裡的一種普遍現象而已。我一直相信,快樂是孩子的天性,理應沒有人比孩子更懂得天塌下來當被蓋的輕鬆自在。可是,這天性似乎逐漸被扭曲,躲在房間打電動最快樂,原因往往是不論在學校裡,補習社裡,或者參加一些親子活動,甚至到外地旅遊,都跟功課脫不了勾(帶功課上飛機做的報道,相信並非罕例,可閱讀我的另一篇雜文 帶著功課去旅行 https://showwe.tw/blog/article.aspx?a=3494 ),碩果僅存的非功課式學習的空間,大抵只剩下在電動屏幕裡才找到。
    我曾接觸過一位退休校長,他曾揚言,所謂的”快樂學習”是不切實際的,孩子學習得到東西自會得著快樂。對這種先有”快樂”還是先有”成功學習”的”雞與雞蛋”邏輯,我不願置評,我只認為孩子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跟功課沒有關係,卻跟玩耍有十分緊密的關係。特別是在創作的層面上。
    玩樂是人的天性,跟幼兒玩躲貓貓,足以使他們樂上大半天; 三至六歲幼童喜歡角色扮演,以及各種消耗體力(大多是指成人的體力)的活動 ; 七歲至九歲小孩開始喜歡解謎和說笑話,還有喜歡冒險遊戲 ; 九歲至十三的孩子愛上做偵探查案,或者喜歡聽科幻,還有種種介乎友情與愛情的我猜你想,你追我逐的故事。世上大部分開創性事業都跟玩耍脫不了關係,改變社會和世界的人,都不會只是個技術操作員。沒有喜歡的東西,孩子若沒有能真正攫取快感和滿足感的興趣,很難叫他發揮創意。
    我有一個學生,他本身作文不差,學校指定的作文功課也做得不錯,但那些並不是他喜歡寫的東西,我問他喜歡甚麽故事,他說是«三國演義»,我便指引他用三國人物來作文,縱然起初寫來有點生澀,但看得出他從中獲得了滿足感,其後他在學校的隨筆功課裡,都用上了三國人物,更從老師手中取得甲等的成績,而最重要的是,我從他的行文間感受到一種生氣,不是在他的作文功課中找得到的。
    我的其中一篇兒童故事《爺爺的畫展》(註1),就是講述小勇因為學業問題而面臨被剝奪興趣的事件,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自從小勇升上中一後,成績一落千丈,慢慢地變得懶散,沒心機讀書。他也逐漸厭煩父母不斷的囉唆,雙親都感到束手無策。
    今天小勇派了成績表,結果不出父母意料之外,只得體育和數學僅僅合格。父親責備他,母親建議替他找個補習老師,爺爺正在露台打理他的花卉,小勇就很不開心,一聲不哼地回到房間。
    「我想一定要替他找個補習老師,著他不要再到畫室學畫好了。」爸爸氣憤地說。
    「他很努力練畫的啊﹗」爺爺一邊細心地修理那盆茶花,一邊告訴爸爸。
    「努力練畫就不會連美術都不合格吧。」爸爸拿著成績表給爺爺看,爺爺看後繼續修剪盆栽。
    小勇把自己關在房中,拿起畫筆在紙上畫,畫了一隻風箏,在天空上自由地飛舞。他把作品貼在牆上,成為點綴房間的一幅藝術品,他躺在床上,看著牆上一幅又一幅的畫作,全部也是他學畫以來的習作。他聽見爸爸說以後不許他學畫,便把他的畫筆和顏色全丟進廢紙箱裡,然後一頭栽進被窩裡去。
    孩子喜歡做的事情,或者是他的興趣,在大人眼中,或許只是無聊和多餘的東西,然而這些東西帶給孩子快感,往往就是創作力的來源。
    事實上,孩子本身具有不同方面和程度的創作力,要使他們創作有靈感,必先讓他們重尋生活中的快感。(待續)
    註1: 這故事榮獲第38屆青年文學獎兒童文學公開組冠軍,收錄在«天國影子---鄭子遴兒童文學集»(電子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