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異數》:你沒有機運,就不會成功!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是自己的專題報告逐字稿,分享給大家,若有錯誤或太過口語的部分無法理解,歡迎私訊跟我說:alan000322@gmail.com
異數。紀念版。
大家好。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英文是 OUTLIER。因為這本書相信大家最近也都有機會看,因此我想說希望能把內容的部分簡單帶過,想細談其中的幾個部分,以及談自己的想法。
這本書翻譯稱為是「異數」,大家可以猜一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覺得翻譯也翻得很好。原本書名叫做outlier意思就是與本體分離的事物。這本書大概是在談相對於普遍社會中相對於平凡過一生的另外一群人,也就是這群人被社會所定義為「成功」或者是某種掌握社會結構或社會權力關係與社會資本的一群人,如大律師、醫生、數學天才、富豪等等。這本書在談的是成功的法則,試圖去歸納出成功有沒有一些可以依循的脈絡,而這本書在談成功,這本書也相當成功。2009年出版的OUTLIER,在臺灣由時報初版,於2015年3月三版,時報出版社也重新編輯與製作封面變成右邊這張看起來蠻精緻的一張圖。而三版的書在2017年3月9日七刷。可見這本書在臺灣相當的暢銷,當然在國外也是如此。
那這位作者是誰呢?Malcolm Gladwell,目前是The New Yorker 特約撰稿人,也是一位相當多出版作品且相當成功的一位商業作家。但在這裡我不想談他談很多,我們來看一下這本書到底說了些什麼。

關於「失事」

在談這本書前,請容許我先來談一些額外的事情。像這個。幾天前大家也都知道在新馬車站發生的這起非常令人難過的事情。後來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資料曝光,越來越多的獨家爆料出現,立委也開始追查這件事情的主因,都是希望不要讓悲劇再發生。然而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災難事件仍舊會持續發生,像之前的蝶戀花旅行社遊覽車的翻車事件,像復興航空空難。或許可以說是巧合,或許可以說這些都是連續錯誤所造成。但是我們可以後退一步想,難道這些事情,真的是巧合嗎?
這本書試圖要讓大家知道,這些意外與所謂的「失敗」是有更深層可依循的脈絡在。OUTLIER的第七章從1997年8月6日19點從首爾出發的大韓航空的這台波音747客機說起,在凌晨一點多,他們即將降落關島時,當時的天氣狀鈧相當不好,當他們決定目視進場的時候,卻看不到跑道,飛機上的近地警告系統顯示離地500英尺,駕駛艙的人們都很納悶又驚恐,納悶的是這麼近為什麼看不到跑道,驚恐的是並沒有真的準備好要降落。副機長1點42分提出「宣告誤失進場點。」提醒機長要重飛,然而已經來不及,1點42分26秒這台波音747客機以時速160公里撞上位於機場西南五公里的尼米茲山的山腰。而後來的調查結果顯示,剛剛顯示離地500英尺並不是指離地距離,而是指離尼米茲山腰的距離。因此他們確實也看不到跑道。
我們把時間軸重新往前拉,可以看到更細部機長、副機長與塔台的互動對話。我們可以發現,在解決嚴重的問題時,駕駛艙卻並沒有持續對話解決問題,而像是各司其職。
另外,「沒油」在他們目前的狀況下是相當危急的,然而副機長並沒有明確的表達「危急」的狀況。在塔台的經驗裡,「快沒油」是飛機快降落時常有的事。
最後在塔台問有沒有時,機長竟然說「我想可以,非常謝謝」鑄下又一個的錯誤。
表面上看起來是連續的錯誤造成,包括迫降時,駕駛艙的大家似乎都是個體,而非一個團隊,包括駕駛艙與塔台的溝通,並沒有明確的表示危機,包括當時的天氣因素,也包括機長在這次飛行前,已經連續飛了許多個小時,相當疲憊等。固然這些問題相當重要也亟待解決,然而,這本書想要把角度拉的更後面,去談這個事件,或者說是這類的事件。當時大韓航空飛機失事率是四趴,美國的航空不超過一趴。大韓航空甚至被英國選為世界上飛行安全紀錄最差的航空公司,不僅曾經客機兩次被導彈擊落,每年飛機失事幾乎都會看到與他們有關聯。作者認為,韓航的成敗源於「文化包袱」。他以荷蘭心理學家霍夫斯泰德的理論,認為韓國的底層文化造就機上每個人都存在有權力關係。以剛剛的對話舉例,一般塔台會被認為相當蠻橫武斷,然而剛剛我們看到的,機長相當順從塔台意思,這是在美國航空不會發生的;副機長想要建議該如何做,卻因為尊敬機長而把這些話有相當隱晦的方式表達,並沒有讓機長感受到,還是用自己的文化語言,也就是用下屬向上司報告的語氣等等,都因為韓國的文化脈絡下而擁有的習慣。(霍夫斯泰德「在權力差距指數低的國家,握有權力的人比較低調。」發現對航空界也有深遠的影響:他們為了要對委婉的溝通宣戰,強調團隊合作?目標就在減少權力差距。)
權力差距指數的概念也對航空界也有深遠的影響:他們為了要對委婉的溝通宣戰,強調團隊合作?目標就在減少權力差距。

摘要歸納與個人想法

這部分是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寫在本書第七章。而其他章節也收錄不少的故事。包括第一章探討為什麼成功的曲棍球員為什麼都是在1-3月出生的,其實存在著某種機運;披頭四、比爾蓋茲是如何透過努力和機會才擁有現在的成就;第三章談的是諾貝爾獎得主並不都是名校畢業;第四章談的是「實用智能的重要」,抽象智能的意思是知識技能,作者認為實用智能(知道該怎麼做的程序性能力)比知識技能更加重要;第五章談的是傅榮如何因為機運而將自己的事業壯大;第六章談的是哈倫小鎮的兩個家族的爭執,是一種社會現象而非單一個案;第八章談的是亞洲的一些與生俱來的優勢造就我們擁有一些相較於西方國家更具優勢的數學能力;最後一章談的是資本差距造就的教育差距。
以上是各章節的摘要整理,因為時間關係沒辦法細談。然而我想談一些可能與作者不一樣的想法的地方,或者想提出一點點的質疑:我認為作者再談如何成功與階級複製與權力再製時過於模糊、不夠明確。首先,「窮人家的孩子在放暑假的時候,學習就停擺了。」我是無法苟同,或許窮人家的小孩學到的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其他技能的學習,有可能她的爸媽在夜市工作,寒暑假需要幫忙去炸蚵嗲,難道這就不是一種能力嗎?另外,我想要提出來的是,「成功」、「英雄」如果依照現在資本主義的邏輯,且所謂的成功是大富大貴,出名且頗取得社會某種資本位階的話,我想作者說的並不無道理,然而到底「成功」、「英雄」如何定義,我想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一個人能活好一生,照顧好家人,算不算成功?但我相信這不是這本書想討論的範圍。也承認這本書選擇的思考框架並不足以涵蓋全面。這本書之所以成功成為暢銷,因為他確實的去談到底社會上所謂的「成功人士」到底有什麼樣社會底層脈絡所在。
在這裡,我也想簡單的為大家整理出作者對於成功的想法:階級複製下的產物,以及未獲資源的人努力掙脫天花板試圖獲取上階級的資源後,獲得機會而得以成功。全書大概就在這兩個核心去談。

關於作者

最後我想談這個作者,他當過記者、現在是特約撰稿人,甚至更是2005年TIMES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我想這個作者的背景也成就了這本書,就像這位作者在後來的一些媒體專訪提到,「我的誕生也證明了這本書會誕生。」他當了記者近十年,近年來的新聞學開始注重敘事與脈絡,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敘事的成功,包含著議論的精彩。另外,善用了社會科學(如心理學、社會學)與自然科學的一些討論,成功的融合在這本書談,我覺得相當值得一讀且頗具意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75內容數
加入沙龍追蹤 CT 更多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T 的其他內容
寫這篇是為了囹語新的轉型而寫,回顧生活,並檢視大學至今到底經歷了什麼。 終究,歡迎大家參與囹語的新模樣:https://prisperingmedia.wordpress.com/
寫這篇是為了囹語新的轉型而寫,回顧生活,並檢視大學至今到底經歷了什麼。 終究,歡迎大家參與囹語的新模樣:https://prisperingmedia.wordpress.com/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書中探討韓國航空飛安事故頻繁與他們的文化裡有明顯尊卑與位階之分,使得副機長在向機長建議時會使用各種委婉的說法,使溝通導致誤判。明明已經很緊急要迫降要撞到東西了,還在用類似我覺得這樣不太好的講法。這個文化導致事故的例子讓人很有感,因為在亞洲國家的確是這樣。
Thumbnail
婚姻關係中很多時也會存在著幸存者偏差,很多人也應該聽過幸存者偏差這句說話,簡單來說就是每件事情的發生不能夠只看表面的事情來作判斷成因,表面上看到的未必是事實的全部。
Thumbnail
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別人,命運唯有自己能夠掌握! 在「富足」這本書中,讓我知道付出並不一定有回報,因為付出要得到回報的前提是你要累積得夠多資本這樣你離成功才會更近。 這本書的作者吳軍,透過一些簡單的數字觀念,帶入生活例如當你做決定的時候,你是否會習慣只看到結果的美好,而...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葛拉威爾真的很會說故事! 他的前言先從檢視羅塞多人健康長壽的原因, 接著再從不同領域的例子切入探討各領域的成功者為何會成功。 我曾短暫待過移民、留遊學公司, 看過一些父母為了孩子教育, 想盡辦法移民到歐美國家, 就希望孩子能在異國徹底發揮天賦、出人頭地, 好光宗耀祖, 寒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成功竟然有公式》一書中,作者探討了成功的多維度評價標準,對比了客觀數據驅動的運動競賽和主觀評價主導的視覺藝術。書中舉例展示了人際關係在成功評價中的重要性,並指出在大多數職業中,成功通常位於客觀表現與人際網絡之間的某個點上。
相信這個主題,在之前也講了兩、三回,今天早餐我從一位YTer重新詮釋倖存者偏差的緣由,一樣的二戰情節,一樣是倖存的飛機,不同的詮釋,這也代表我的命理可以朝這個方向嘗試看看,說不定是個契機。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身在島國台灣的我們,出國一定得坐飛機,海洋是我們不可跨越的邊界,飛機成為跨界的唯一工具。然而在東南亞、非洲、歐洲等相連的國家,邊界並非都是明確清楚的,跨越邊界的經驗也與我們想像大不同!
Thumbnail
書中探討韓國航空飛安事故頻繁與他們的文化裡有明顯尊卑與位階之分,使得副機長在向機長建議時會使用各種委婉的說法,使溝通導致誤判。明明已經很緊急要迫降要撞到東西了,還在用類似我覺得這樣不太好的講法。這個文化導致事故的例子讓人很有感,因為在亞洲國家的確是這樣。
Thumbnail
婚姻關係中很多時也會存在著幸存者偏差,很多人也應該聽過幸存者偏差這句說話,簡單來說就是每件事情的發生不能夠只看表面的事情來作判斷成因,表面上看到的未必是事實的全部。
Thumbnail
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別人,命運唯有自己能夠掌握! 在「富足」這本書中,讓我知道付出並不一定有回報,因為付出要得到回報的前提是你要累積得夠多資本這樣你離成功才會更近。 這本書的作者吳軍,透過一些簡單的數字觀念,帶入生活例如當你做決定的時候,你是否會習慣只看到結果的美好,而...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葛拉威爾真的很會說故事! 他的前言先從檢視羅塞多人健康長壽的原因, 接著再從不同領域的例子切入探討各領域的成功者為何會成功。 我曾短暫待過移民、留遊學公司, 看過一些父母為了孩子教育, 想盡辦法移民到歐美國家, 就希望孩子能在異國徹底發揮天賦、出人頭地, 好光宗耀祖, 寒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成功竟然有公式》一書中,作者探討了成功的多維度評價標準,對比了客觀數據驅動的運動競賽和主觀評價主導的視覺藝術。書中舉例展示了人際關係在成功評價中的重要性,並指出在大多數職業中,成功通常位於客觀表現與人際網絡之間的某個點上。
相信這個主題,在之前也講了兩、三回,今天早餐我從一位YTer重新詮釋倖存者偏差的緣由,一樣的二戰情節,一樣是倖存的飛機,不同的詮釋,這也代表我的命理可以朝這個方向嘗試看看,說不定是個契機。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身在島國台灣的我們,出國一定得坐飛機,海洋是我們不可跨越的邊界,飛機成為跨界的唯一工具。然而在東南亞、非洲、歐洲等相連的國家,邊界並非都是明確清楚的,跨越邊界的經驗也與我們想像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