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目標市場和產品定位案例研究#2:策略規劃系列之三/程天縱

在前一篇中,我舉了某個團隊以提供餐廳免費「平板手機充電樁」創業,最後卻沒有成功的案例,說明沒有考慮到目標市場、分不清「客戶」和「用戶」所導致的定位問題;以下則是另外一個案例。

兒童機器人教育課程
這個創業團隊的創始人留學美國,拿到教育經濟博士學位;2014年在美國創業,創始團隊成員都是留學美國、在教育和機器人領域擁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才,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矽谷。
他們的目標市場,是中國大陸「K到12」國民教育階段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體制外教育需求;透過他們自主研發的機器人硬體組件、學習課程、以及教師培訓體系,教導學生如何自己組裝製造機器人。
透過組裝製造機器人,讓學生依照課程內容,依序學習機器人內部的知識;以對機械、電子、電腦軟硬體循序深入了解,從而加強STEM的基礎能力。
2015年初,他們回到大陸,在北京、上海設立辦公室,開設自己的機器人學習中心;為了快速擴展據點,他們也招募經銷商,協助他們與體制外的專業教育機構、以及體制內的公民營學校結盟。
當時在中國大陸的機器人教育領域,已經有許多公司在提供產品和服務;其中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樂高式的產品和一些小型娛樂機器人,另外一類是開源硬體套件。
所以,像這個創業團隊同時提供機器人組裝套件、又提供相關配套教學課程內容的,還是比較少見的。
他們主要的營收和利潤,來自於合作的學校分成、以及來自學生的學費和機器人硬體套件銷售。在剛開始打入市場的時候,硬體的銷售主要是針對合作的教育機構和學校。
由於這是一個「to B」(以企業為顧客)的模式,量不會太大,所以初期陷入虧損是可以預期的。

如何解決初期營運問題?
團隊預約了我的輔導,他們提出的兩個問題是:
  1. 如何可以快速將機器人硬體套件銷售由to B轉向to C(以消費者為顧客),擴大銷售量、增加營收和獲利?
  2. 公司正在進行A輪融資,以便迅速擴大全國據點,形成規模;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避免機器人硬體套件被競爭對手山寨?
以下就是我們在輔導過程中的對話: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