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正確的選擇,邁向成功之路!
林松本 (鶯中第14屆校友)-(林松本老師授權提供)
自己本身出生於鶯歌製陶世家,畢業於鶯歌國中已有三十餘年,至今我自己依然記得求學階段的學習成績並不是班上最好的,所以常常期許自己只要在班上名次不要吊車尾,不要犯錯被記警告或記過就好了!因此,就在這樣的自我期許下學習成績皆達中上,國中三年便就這樣平順的度過。
求學階段 堅持所愛
國中畢業後選擇職校就學,主要希望自己能學得一技之長為將來就業做準備。但是後來卻發現事情並非如我想的那樣簡單,國中畢業後如果沒有往更高一個層級升學,就只能在職校畢業後當學徒從基層做起。日後若於職場中輾轉變換跑道,能堅持始終如一的人不是很多。
現在回顧過去那些一路堅持自己所愛的同學們,發現他們都在幾年堅持努力後便事業有成了。這種情況如同我在2014年「鶯歌陶瓷博物館林松本手捏壺藝個展」時對媒體發表的這句座右銘「放棄只要一句話,堅持卻要一輩子」。
職場社會 推廣使命
從職校出社會後,我轉換了好多種工作,一時之間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興趣與方向,這時我突然感到自己學習的不足,於是又重新開啟學習動力培養自己的興趣。當時我想,自己是在鶯歌出生的孩子,所以就要從自己最了解的事物去著手。適巧那時參加了鶯歌國中「社青陶瓷班」,開啟我人生方向的一個重要學習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我找到自己對陶藝的熱情與對家鄉產業推廣的使命感。
之後我在1998年成立陶藝玩陶教室,每天都有應接不暇的遊客。除了教客人體驗玩陶外,也兼職當起鶯歌的導覽志工,足跡踏遍鶯歌石、碧龍宮及各窯廠。那時候我發現自己除了拉坏技術日益精進外,我也加入傳承教學的行列以及拜師學習手捏壺技藝,而這樣的技法也成為我日後專長發展的基礎。
捏壺技藝 肯定殊榮
關於手捏壺技藝,一般人對於手捏壺的感覺是粗糙、簡單、隨興,但這其實是需要和土培養感情才能熟練的控土、尋求美感比例、費心考量功能性和藝術內涵的基礎需求,過程中自然而然賦予陶土新生命,也蘊含個人生命體驗與情感,讓手捏作品更具多樣美感。
手捏壺主要訴求的就是真正的台灣壺,所謂的「台灣壺」,其主要採用台灣中部地區的礦土,堅持用道地手捏技法。與附加創作者所要表述的故事,再加上器型上採仿生作法讓作品栩栩如生,還充滿故事題材,這也就是我投入陶藝教學與創作,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了。
目前工作之餘,我也在語文方面做充實進修。因為一旦我們要與國際接軌,語文是必備的基本能力,透過語文才能完整的將自己的創作理念與意見想法對外發表與交流。我時常有國外的邀約交流與展覽比賽,也能以台灣陶藝手捏壺獨特風格獲得好成績,讓台灣陶藝在國際更增一席可看性的話題,其中還有屬於我自己「自我創作特殊性」所得到的一些受肯定殊榮。於此較值得一提的還有:2012年外交部邀請赴友邦國--宏都拉斯進行陶瓷教學為期45天,2015 年獲文化部甄選參加德國柏林Bazaar Berlin國際工藝展,2015年於北京獲頒「2014年中國陶瓷10大藝術家」,2017年獲「桃源美展工藝類首獎」等。
在地文化 揚名四海
我也會藉由出國展覽期間介紹自已的家鄉鶯歌,包含鶯歌的陶瓷工業。其中大約可分為五大類,除了怡情養性的藝術瓷外,尚有壁磚、瓷磚的建築瓷、專做臉盆、馬桶的衛生瓷,還有茶壺、茶具、碗盤的日用瓷以及做瓷牙、耐火材料、剪刀,甚至可以做為飛彈雷達罩的工業用陶瓷等等。我認為若大家走一趟鶯歌,即可感受到陶瓷之都特有的氣氛,不論買陶、賞陶的一日之陶鎮之旅,都是很適合怡情養性之旅遊路線。
感恩過去 繼續出發
現在我與太太共同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及一對兒女。今年我的孩子們到美國與法國做交換學生,自己也是希望他們能以自已出生在鶯歌為榮,出國後能多多推廣自己的家鄉,帶鶯歌的陶瓷當禮物,講述鶯歌的發展史及一些相關的小故事。同時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從自已家鄉出發進而介紹台灣,以自身做起達到最佳的國民外交。
開創一個事業是很難的一件事,可以全家一心、美滿幸福那比擁有再多的財富都值得。當自已生活、家庭、事業已經站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道路上,我隨時抱持心存感恩,感恩過去一路扶持我的師長,以及許多伸出援手的朋友。正因為有他們的提拔才能造就今日的我,於此我衷心地感謝大家,同時未來也會帶著這顆感恩的心,繼續為鶯歌陶瓷文化發揚光大,讓世界每個角落都可以看見鶯歌。
在這一路走來的過程,我深刻體會到:學習任何一件事,不管是書本上的知識或技術技能都必須投入你的熱情與堅定的毅力,假以時日終會嘗到甜美的果實!每個人的最大夢想就是能將自己的興趣當工作,我很慶幸我找到了!那麼你呢?今天我以自身的經驗與大家分享,相信一定還有更多的校友願意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成就經驗,期許眾多他人的經驗能成為鶯中學弟妹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