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台灣媒體之賜,本週幾起虐童社會案件屢登新聞版面:遭起底已有多次動手前例的「肉圓爸」、虐死女童並稱不夜唱對不起自己的 17 歲「牛奶媽」。怵目驚心畫面輪播同時,或許有人已經發現:兩起刑案不約而同都出現了「民眾包圍」的景象,使得網路在群起譴責施暴行為外,也另衍生一波針對私刑正義--這種被稱之為「素樸的正義感」的討論。 正義感本身出了問題嗎?顯然不是,網民撻伐與各界關注都在在顯示「社會很重視這樣的事情,它不應該(又再一次)發生」的關懷。然而只要動機、立意純善,就可以假「替天行道」之名行私刑之實嗎?以暴制暴的正當性何在?而它所能解決的又究竟是什麼? 會從體制外解決問題的兩種人 從體制外處理事情雖然不具有合法性,但在某些情況下卻是很重要的行動策略。社會中大抵有兩種人會這麼做,要嘛改革者,要嘛暴民。改革者常將體制外行事(違法行為)視為一種蓄意性的倡議手段,多半具有預劃、目標導向性質,例如甘地領導的不合作運動,即是以刻意癱瘓社會運作的策略達到「殖民政府新頒憲法」的目標;相對地,暴民則將「違法」視為一種合理行為,認為法律解決不了的就用江湖規則「私下喬」最快、最有效率,將體制外行為視為一種解法、較缺乏長期性願景。由此可知,兩類人雖都不完全信任法律體制,但前者將「體制外」視為一種行動手段,而後者則更像是一種目的本身。 在我看來,訴諸私刑「以暴制暴」的群眾多屬於後者,他們雖也抱有刑責重判的期待,但更像是缺乏組織與計劃性,著重「一次性(恃強暴力)情緒抒發」的一群。長期性的安置計畫、潛在肇案的預防網絡不在他們的考量內,無暇也可能不具意願、能力深思之,寧可將精力花耗在「替受害者出一口氣」的生理快感上,逝者已死,這群人所欲滿足的究竟是對於「社會公理」美好想像瓦解的事後諸葛,抑或只是另一種型態的非理性情緒排遣呢? 暴力的正當性在這裡面臨了微妙的界線:只要動機良善,情緒失控就可以被合理化嗎?又,這是否也間接允許了「在合情、理範圍內,人可以任意對他人予以定罪,甚至施暴」之情事?在此筆者需坦言:此舉的變相支持不是好現象,與其道德直覺式的展現「素樸正義」我們仍有責任將注意力聚焦在肇案防範、處置的通盤思維上,於各種社會案件俱然,否則「死刑雖然無法解決問題,卻能解決製造問題的人」一說之大興,也就可想而知。
三個層次思考:社會案件本身也是一份教材 話說回來,若從手段的角度思考,群眾包圍事件仍有它工具性的一面。是否當前的刑罰沒有對施惡者「硬起來」,需要重新審估、調整才能保護人民?或者法條體制並沒有問題,只是大眾的法學素養、守法觀念不夠成熟,才讓成效打了折扣?還是人民其實本來就不信任(背後原因為何?受到視聽混淆或有心操弄?)這套玩意兒?對於修法者、執法者乃至法學普及教育者,這些都是群眾回饋所隱含值得更深思、檢視的訊息微徵。 當然,加害人絕對應受司法制裁,但與其扮演法官大肆批判,筆者認為:讓整體社會與加害者處在對立化的緊張關係,未必是一健全而妥善的生態互動。意即,如果我們期待治本根絕,必然不能只陷於「嚴刑峻法恫嚇」的窠臼迷思。一個 14、15 歲就產子的女性,歷經未成年性行為、無套懷孕、奉子結婚又離婚,無疑就是一個安全網漏洞下活生生的陷落者,沒能力面對、處理小生命的背後,源自於她根本無法顧好自己的身體、生活與感情。當媒體大肆起底其複雜的交友與親屬關係,用聳動照片、貼文引逗觀眾的情緒火瀾之際,難道沒有人懷疑過她長期所處的環境就是充滿風險的嗎? 從結構的觀點來說,素樸正義感此時反倒扮演著將社經地位底層的弱勢者趕盡殺絕的那雙手,說實在話,我不認為這樣的善意是社會所樂見的。 我們要惦記:事件的發生經常是一連串結構問題的爆發破口,一個案例可能是其餘成千上萬陷落者的相似縮影,唯有透過檢視其中、對其生命歷程的軌跡掌握,從中才能夠提煉出重要訊息供執政者借鑑與補強;甚乎,也才正是凡民如你我所應著眼關懷、展現正義,共構安全網絡之處。 除了懲兇與預防外,我們也該意識到受害當事人往往是最需要援助、安置休養的,其實這仰賴散播快速的媒體、社群網絡進行後續的安置協助與追蹤。然而諷刺的是,扮演第四權的媒體儘管佔用了大幅版面輪播新聞,卻始終聚焦在哭號罵聲、潰瘍畫面等濫情而無益於事的內容,尤有甚者,後續更透過網民線報大量「起底」製造一連串的花邊新聞。如此低成本而高效的產程近年已屢獲新聞業所廣用,然動用了大批社會資源與版面,不僅無任何關於法律程序、危難自保的教育內容,對社會安全網絡、管道的通報建置或旁人援助也隻字未述;反倒還譁眾取寵、火上澆油的製造社會恐慌,加深群眾對司法體制的不信任。一窩蜂看熱鬧的無禮注目,不但充分顯示了新聞業的貪惰、腐化,對當事人而言更無疑是雪上加霜的二次傷害與收視消費。 社會安置、司法體系與肇件預防的三個層次,提供了大眾解構社會案件的理路脈絡。在製造加工業警鐘已響之際更提醒了我們:識讀、思辯能力必須從自身做起,不再仰賴電視台製造的毒果實。在行車紀錄器與市長造神此起彼落的每一天裡,這個(帶有顏色與資金操控的)產業正不斷回收著爆料公社反芻來的黑心油墨,不再出售良心、不再販賣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