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雷速報)被限制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綠皮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幸福綠皮書》的電影技巧或許不是特別出色,然而其劇本與角色演出卻美味的如剛出爐的家鄉炸雞,於是改編不改編也就無足輕重了,既然改編不改編無足輕重,所有相關的爭議也可以一併拋開。劇情乍看走的是老套路,玩的卻是新花樣,最棒的是,對於PC,對於美國,其總算不是只騷到癢處,而是鞭辟入裡。
本片原名《green book》台灣卻翻成《幸福綠皮書》其實是有些嘲諷的意味,因為綠皮書指的其實是一本指出南方哪些店家、哪些城鎮對黑人友善的「黑人專用觀光手冊」也就是說你可以很幸福,只要你別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就好,聽起來有沒有似曾相似?「我沒有歧視同性戀,只要他們別總嚷嚷就好」、「他們要怎樣隨便他們,別讓我看到就好」這樣一種「把你當人看」的傲慢充斥在本片的南方白人區中,使得身為白人司機的大嘴東尼與身為黑人音樂家的唐納薛利的南方演奏之行時常碰壁,那麼同樣是黑人的南方黑人會不會對他們比較友善呢?同樣也不見得,由於階級差異,唐納薛利與這些南方黑人是很陌生的,甚至因不同的習慣被同胞誤解為自大高傲,故他雖風靡全國上流社會,結束演奏後卻仍然孤身一人。
他是一個無家可歸者,他有的只是居所,因為家乃是有家人在的地方,而他,沒有家人。所以與之對應的則是習性相反的大嘴東尼,他滿嘴粗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使用各種手段,當然暴力更是家常便飯,他是一個重視家庭的人,一個典型的「義大利佬」光是片頭的那一場戲,就將他的性格表露無遺,於是一個音樂家、一個流氓,兩個人註定水火不容,從第一次見面的第一場場戲其水火不容就十分明顯,雙方都在角力,爭奪主控權,然後在不間斷的嘻笑怒罵中逐漸了解彼此,這也是本片一大看點,關於兩個階級與種族差異這麼多的人如何互動,又如何擦出火花,並基於彼此利益點到為止,最後逐漸發現彼此都是天涯淪落人,能相知相惜。每一段戲都寫的清晰明瞭,讓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段戲在此的功能是什麼,同時逐漸逼近本片試圖想要追問的:「究竟南方的美國才代表美國,還是北方的美國才代表美國?或者其實,南方北方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
本片試圖追問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國,究竟法治的美國才是美國?還是白人至上的美國才是美國?或者多元並存的美國才是美國?每一場戲都不斷的試圖推進至核心,直到促使唐納薛利堅持不怕死的要以黑人身分到南方巡迴的真相揭曉,我們才理解到究竟在本片,美國是什麼,尤其在此之後的情節,那群龍無首,相互競逐的爵士精神更用聽覺告訴了我們美國是什麼。
總的來說,隨著時間進行,本片的種種扣問可謂先削去皮,再敲開骨,直逼種種本質性的問題,為人的本質進行了探討,我們從哪裡來從不能決定我們是誰,也不該決定我們是誰,我們的想法,我們的作為才決定了我們是誰,以及我們將歸屬在哪,在自由的國度,黑人可以有不彈爵士樂的權利,義大利人可以有不當黑手黨的權利,這是PC本來所要追求的,而非在解放了人的不自由後,因為被拿來當做批鬥工具而反而成了掠奪人民自由的凶器,我們之所以幸福,不是因為萬事順利,沒有痛苦,而是因為我們能夠自由的做出自己的選擇,同時享受自己選擇帶來的痛苦與歡愉,而我們之所以能與他人融洽共處,不是因為他人與我很相似,而是因為我們都有對幸福的共同追求,即便有種種差異,我們都是共乘一車的旅人,而這輛車是什麼車則依賴我們的選擇。
在美國,隔離政策結束至今已四十餘年,然而種族與階級的矛盾與衝突卻與日俱增,或許該為這些與日俱增的矛盾與衝突負起責任並非川普,他最多只是說出部分人民壓抑已久的想法,真正該負起責任的,是對差異刻意視而不見,或者粉飾太平的種種離地大愛者,以及為了維護傳統,不惜毀滅溝通平台的黏地愛鄉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K會員
417內容數
Lizard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zar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泡沫破滅時,我們最後留下什麼?是指尖那可以拉出的紅膜?還是那耳畔那可以溫存的迴響?或者是那我們自己,斷裂的呼吸?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波拉尼奧寫了《地球最後的夜晚》,故事發生在遙遠的一端,讀來卻總是似曾相似,那些漂流著,我們慵懶的看著追尋泡沫的人們慵懶的活,然後慵懶的死,這是用大麻葉壓成的小說。
「唐安納西是個麵包師,有一天他醒來,發現自己變成同性戀,然後他的仙女教母告訴他,他其實是個女孩,同時他的父親是達斯維達,然後他走出家門,成為了巧克力工廠的廠主,在孤獨堡壘提煉原料。你看完這段情節覺得一頭霧水,然後你發現自己就是唐安納西。」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情節很酷,那你會喜歡這部電影。
以電影而言《我的嘻哈我的家》實在不足為道,然而其精準的打到了一種普世經驗,那是關於不怎麼樣的家鄉、不怎麼樣的家庭、不怎麼樣的自己的一種情懷,因為一切實在都太不怎麼樣,我們都曾發願離開那樣的家鄉,然後隨著年歲漸長,我們發現沒有什麼可以真正甩掉,正如業(kama)一般,總會在一個時間點……
誰是第一個motherfucker?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烏拉諾斯,他是天空之神,是大地女神的兒子,然後他成為了第一個motherfucker,從這裡開始,希臘便不再是一元的世界,而是從一元走向二元,再走向多元,才有了之後你可以看到的許多的希臘英雄故事,這些英雄的本質是什麼?他們是人間之神,
「如何將概念化為具體的形象?」、「什麼又是好的具現?」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將會影響我們對此三部曲的評價,《哥吉拉:噬星者》作為作品的終章,必然仍然是兩極化評價了,而且必然會受到強烈的誤解,比如說:「老虛你又發作了!」然而如果我們從「愛的戰士」的正面意涵,而非諷刺意涵來切入作品,我們將會理解終章是那麼正向
對於銜接第一部的第二部來說,《哥吉拉:決戰激動增殖城市》所有的轉折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所有的衝突都早埋下伏筆,使得其可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如果第一集「不給你看怪獸」的傾向只是一種個人的臆測,到了第二集則被清楚的證實,在這系列的怪獸就是被抽離出來的概念而非那沈重的皮相,而這也註定了本片的兩極化評價。
當泡沫破滅時,我們最後留下什麼?是指尖那可以拉出的紅膜?還是那耳畔那可以溫存的迴響?或者是那我們自己,斷裂的呼吸?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波拉尼奧寫了《地球最後的夜晚》,故事發生在遙遠的一端,讀來卻總是似曾相似,那些漂流著,我們慵懶的看著追尋泡沫的人們慵懶的活,然後慵懶的死,這是用大麻葉壓成的小說。
「唐安納西是個麵包師,有一天他醒來,發現自己變成同性戀,然後他的仙女教母告訴他,他其實是個女孩,同時他的父親是達斯維達,然後他走出家門,成為了巧克力工廠的廠主,在孤獨堡壘提煉原料。你看完這段情節覺得一頭霧水,然後你發現自己就是唐安納西。」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情節很酷,那你會喜歡這部電影。
以電影而言《我的嘻哈我的家》實在不足為道,然而其精準的打到了一種普世經驗,那是關於不怎麼樣的家鄉、不怎麼樣的家庭、不怎麼樣的自己的一種情懷,因為一切實在都太不怎麼樣,我們都曾發願離開那樣的家鄉,然後隨著年歲漸長,我們發現沒有什麼可以真正甩掉,正如業(kama)一般,總會在一個時間點……
誰是第一個motherfucker?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烏拉諾斯,他是天空之神,是大地女神的兒子,然後他成為了第一個motherfucker,從這裡開始,希臘便不再是一元的世界,而是從一元走向二元,再走向多元,才有了之後你可以看到的許多的希臘英雄故事,這些英雄的本質是什麼?他們是人間之神,
「如何將概念化為具體的形象?」、「什麼又是好的具現?」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將會影響我們對此三部曲的評價,《哥吉拉:噬星者》作為作品的終章,必然仍然是兩極化評價了,而且必然會受到強烈的誤解,比如說:「老虛你又發作了!」然而如果我們從「愛的戰士」的正面意涵,而非諷刺意涵來切入作品,我們將會理解終章是那麼正向
對於銜接第一部的第二部來說,《哥吉拉:決戰激動增殖城市》所有的轉折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所有的衝突都早埋下伏筆,使得其可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如果第一集「不給你看怪獸」的傾向只是一種個人的臆測,到了第二集則被清楚的證實,在這系列的怪獸就是被抽離出來的概念而非那沈重的皮相,而這也註定了本片的兩極化評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e Green Book《幸福綠皮書》有一幕令我難忘的場景—當白人司機東尼在公路上替車子換汽油時,路旁正在耕作的男女、老少黑人同胞看著衣冠楚楚的Dr. Shirley ⠀⠀ 那複雜的眼神,讓我想到米勒的畫—拾穗。 ⠀⠀ 米勒有「鋤頭畫家」的稱號,大部分的成長歷程都在稻田中與農夫為伍,畫作
喜歡看電影嗎?  聽過幸福綠皮書嗎? 牙買加裔黑人 Don Shirley在最不受歡迎的年代,在那個白人想割開黑色皮膚要確認黑人血管裡流的血液是否亦是紅色的年代,讀了一個音樂學士,也獲得了兩個榮譽博士。 在年僅18歲的時候,Don Shirley就與波士頓交響樂團一起演出了柴可夫斯基降B大調第
Thumbnail
《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故事講述了派特和蒂芬妮因為生活中的陰霾而迷失自己,但最終在彼此的理解和擁抱中找到了幸福。
Thumbnail
敘述1962年一名鋼琴家唐·雪利為了要去美國南部巡迴演出便聘僱了在夜總會工作的東尼擔任保鑣兼司機從而一同開啟一段公路旅行的故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部電影,故事也發人深思,對於種族歧視有正向的教育力,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電影,文章除了簡單介紹電影故事,還有談論到,王牌的使用時機,並不需要天天把王牌掛在嘴邊,而是在適當的時機,有上大用,那就是王牌的正確使用說明書。
Thumbnail
去年在美國締造票房奇蹟的電影《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以兒童拐賣的真實事件改編,揭露人口販運世界的重重黑幕。上映後,全球票房不只超車阿湯哥,突破 2.4 億美元,也讓更多人開始注意到世界當中「失落的一角」。從議題層面、故事節奏跟切角,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美國跌出全球前二十大快樂國家,其實疫情以前,華盛頓郵報就引述學者 Jean Twenge 的質疑,「為什麼美國人不快樂呢?」
Thumbnail
  「綠皮書(Green Book)」,是美國在種族隔離時期,記載對黑人友善場所的旅行指南,幫助非裔美國人應對種族歧視和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南部各州以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這些法律上的種族隔離強制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
Thumbnail
《幸福綠皮書》描述了一個白人司機和一位非裔演奏家在種族隔離時期展開的南方巡演之旅。劇中呈現了兩人在旅途中所經歷的種族歧視、身份認同和相互理解的成長。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e Green Book《幸福綠皮書》有一幕令我難忘的場景—當白人司機東尼在公路上替車子換汽油時,路旁正在耕作的男女、老少黑人同胞看著衣冠楚楚的Dr. Shirley ⠀⠀ 那複雜的眼神,讓我想到米勒的畫—拾穗。 ⠀⠀ 米勒有「鋤頭畫家」的稱號,大部分的成長歷程都在稻田中與農夫為伍,畫作
喜歡看電影嗎?  聽過幸福綠皮書嗎? 牙買加裔黑人 Don Shirley在最不受歡迎的年代,在那個白人想割開黑色皮膚要確認黑人血管裡流的血液是否亦是紅色的年代,讀了一個音樂學士,也獲得了兩個榮譽博士。 在年僅18歲的時候,Don Shirley就與波士頓交響樂團一起演出了柴可夫斯基降B大調第
Thumbnail
《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故事講述了派特和蒂芬妮因為生活中的陰霾而迷失自己,但最終在彼此的理解和擁抱中找到了幸福。
Thumbnail
敘述1962年一名鋼琴家唐·雪利為了要去美國南部巡迴演出便聘僱了在夜總會工作的東尼擔任保鑣兼司機從而一同開啟一段公路旅行的故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部電影,故事也發人深思,對於種族歧視有正向的教育力,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電影,文章除了簡單介紹電影故事,還有談論到,王牌的使用時機,並不需要天天把王牌掛在嘴邊,而是在適當的時機,有上大用,那就是王牌的正確使用說明書。
Thumbnail
去年在美國締造票房奇蹟的電影《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以兒童拐賣的真實事件改編,揭露人口販運世界的重重黑幕。上映後,全球票房不只超車阿湯哥,突破 2.4 億美元,也讓更多人開始注意到世界當中「失落的一角」。從議題層面、故事節奏跟切角,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美國跌出全球前二十大快樂國家,其實疫情以前,華盛頓郵報就引述學者 Jean Twenge 的質疑,「為什麼美國人不快樂呢?」
Thumbnail
  「綠皮書(Green Book)」,是美國在種族隔離時期,記載對黑人友善場所的旅行指南,幫助非裔美國人應對種族歧視和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南部各州以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這些法律上的種族隔離強制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
Thumbnail
《幸福綠皮書》描述了一個白人司機和一位非裔演奏家在種族隔離時期展開的南方巡演之旅。劇中呈現了兩人在旅途中所經歷的種族歧視、身份認同和相互理解的成長。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