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關於性平教育的「八卦」

另一個關於性平教育的「八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6月某個炎熱的週日午後,我和同事在○○出版社加班。由於隔天下午主編要和幾位資深同事前去拜會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化解部分家長對教材的疑慮和誤解,於是我與加班的同事就將最近使用的國小1~6年級上、下學期的課本搬出來,逐一翻閱,然後拿便利貼將書裡任何與「性」、「性別」、「同志」、「同性戀」、「愛情」等的課文段落、圖片標示出來。

我們耗了半個下午,終於在五年級下學期(第十冊)課本某一頁,找到一張與「同性戀」有關的小插圖!礙於公司規定及職場倫理,當時我無法用手機把它拍下,現在只能依靠別人拍的圖,在此用簡短的文字敘述,那個小插圖跟課文是這樣的……

raw-image
小插圖是幾個穿短袖上衣、衣褲的男女,手持彩虹旗,右邊幾位拉著彩虹布條。插圖旁邊有個小女孩,她說:「對於各種性別間的組成與情誼,我們都應給予尊重。」至於課文是這樣寫的:「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需求。他們的需求不一定會被知道。我們可以給予怎樣的關懷或協助呢?」

小插圖是幾個穿短袖上衣、衣褲的男女,手持彩虹旗,右邊幾位拉著彩虹布條。插圖旁邊有個小女孩,她說:「對於各種性別間的組成與情誼,我們都應給予尊重。」至於課文是這樣寫的:「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需求。他們的需求不一定會被知道。我們可以給予怎樣的關懷或協助呢?」

這張小插圖、小女孩的對話框與課文所在的單元,教學目的、教學活動設計旨培養學生了解多元文化、尊重少數族群的概念。小插圖所在的頁面,還有好幾個小插圖與對話框,但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堆家長超愛這張同志遊行的插圖?而且離奇的是,這張小插圖、小女孩的對話框,及這一頁的課文,被一些反同、反同婚人士當作「同志教育」的內容,意思是:學生讀了,性別認同、性傾向會逐漸扭曲,幾年後可能會變成同性戀,不當正常的異性戀。我只能說,這,實在很莫名其妙!

為了那一點丁所謂的「同志教育」,我與加班同事花了半個下午翻書、黏便利貼,主編跟幾位前去的資深編輯更耗了一個下午,儘管如此,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因為仍然有人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拚命從教科書搜出「同運分子」巧妙佈下的○○「密碼」,然後想盡辦法阻止「同志教育」在校園大行其道……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16年到2019年之間,作為路人甲或參加者,我拍了幾張照片,雖然無法忠實呈現當時的原貌,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我個人主觀的喜好厭惡摻雜其中,但是想為自己的活動與當時的遊行做個紀念。現在,拿出來,實在是想告訴大家「同志大遊行」並不是只有當初反同婚、反同團體及個別人士呈現的那樣──詭異、奇怪,也有平凡…
台灣安親班的狹隘空間、偏向靜態的「教養方式」,以及女性教師佔大多數的情況,對男童較為不利……
清末民初,一些中國女性是「自由戀愛」運動的受害者,也是「基督教一夫一妻」與「傳統一夫多妻」兩種價值觀與制度衝突下的受害者……
2016年到2019年之間,作為路人甲或參加者,我拍了幾張照片,雖然無法忠實呈現當時的原貌,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我個人主觀的喜好厭惡摻雜其中,但是想為自己的活動與當時的遊行做個紀念。現在,拿出來,實在是想告訴大家「同志大遊行」並不是只有當初反同婚、反同團體及個別人士呈現的那樣──詭異、奇怪,也有平凡…
台灣安親班的狹隘空間、偏向靜態的「教養方式」,以及女性教師佔大多數的情況,對男童較為不利……
清末民初,一些中國女性是「自由戀愛」運動的受害者,也是「基督教一夫一妻」與「傳統一夫多妻」兩種價值觀與制度衝突下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