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碩士是讀未來學研究,未來學是一個鑽研預測、規劃與建構未來趨勢與發展的學術領域,該領域有著自己特有的方法論,十分強調未來思考(future thinking),即透過線性與非線性思考的運用,勾勒我們想要擁有的世界,或是,不想要面對的未來。我們會做很多社會科學實證研究,但有時候我覺得,虛構小說比起嚴密的科學方法,反倒可以提供我們一些不連續性的創見。就如同這本《末日國度》(Endland, 2017)。
都是they的錯
《末日國度》的作者Martin Schäuble是一位德國的小說家,也是一位政治學研究者。他的學術興趣專注於以色列與巴基斯坦研究,近年則關心全球極右派政治的興起。在德國,極右民粹主義勢力—「德國另類選擇黨」(AfD)逐漸抬頭。AfD主張德國優先,反對歐盟治理,並且將主要的論述力量放在難民與移民議題上。與英國、美國這幾年令人訝異的轉變雷同,這股極右派的力量隱然成為德國人民迴避社會正義與經濟發展矛盾的「另類解套」:問題不在我們啦,都是they的錯!
Schäuble的這本惡托邦(dystopia)小說,就將他觀察到的極右派勢力興起現象,及其引發出來的所有最壞後果,編織成一個虛構的負面情境。這個虛構的惡托邦,刺激著我們思考「不想要的未來」究竟是什麼面貌。
烏托邦思考與未來情節描繪
這在未來學裡,剛好叫做「烏托邦思考」(utopian thinking),烏托邦(utopia)是16世紀社會哲學家Thomas More的虛構作品,指涉一個嚮往的、制度完美的世界。相反的,惡托邦思考則是將現在所面臨的條件,推演成狀況最糟糕的情節。
極右派民粹主義的未來
我們可以看到,《末日國度》提供了極右派政治未來一個驚人的深厚描述。全球氣候暖化與環境變遷,加劇了非洲、東歐、中東等區域的貧窮、疾病與飢餓,大量的難民流入德國邊境。在極右派民粹主義的統治下,這些難民成為各種問題的替罪羊。除了難民政策,抹去猶太人屠殺歷史、強化愛國教育、持續擴大發展核能、利用媒體製造政治勢力,每一個環節都令人寒顫。這不就是我們不想要的未來嗎?
Schäuble最令我欣賞的部分,是他可以運用明快的節奏與簡約的篇幅,發展出巨大的惡托邦情節,三條支線相互穿越,虛構成一場幾乎可視的未來事件。喔,那整本小說裏面最不虛構的,大概就是,故事裡的國家另類選擇黨,它其實很接近現實生活中的國家另類選擇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