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遊戲論述,不是給親職更高標教養,而是更多元面向的社會支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遊戲時間結束了!Playtime Is Over! 文章封面圖 (來源刊在文末)

遊戲時間結束了!Playtime Is Over! 文章封面圖 (來源刊在文末)

現代媽爸真的很難當,被要求要一直陪小孩 pretend play (扮演遊戲),但真的很累,怎麼辦?⋯⋯


20 世紀之前,大人小孩其實都是「做工的人」;遊戲權,其實是很近代的概念,我們到底要把遊戲權上綱又下紮到什麼程度?而時刻分秒讓孩子每個活動都「充滿樂趣」,是不是又成了顯學和絕對義務?其實,大家知道歐美脈絡的 20 年代,母職是被提醒不要負責取悅孩子的嗎?

這一篇文章,真的有許多可以討論的點。例如,有學者就直接跟媽爸說,如果跟孩子玩讓你真的阿雜和苦楚,就不要玩,就把自己融在他們自由且自主玩耍的背景裡,用能量滿滿的專注、心神,去欣賞他們的自由且自主地玩耍,之類的參考建議。

之前摘要過的 香港智樂的好玩親職」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Playful-but-not-intrusive, authentic-but-present, 難不難,很難,一定要這麼高標嗎?也不用。我就是想玩的時候跟孩子瘋,平常只當個維持孩子生命狀態就好的親職,可以嗎?當然可以。

不用每個親職都要陪玩,只是希望大家知道「遊戲」對孩子這麼重要,來一起「看重它、尊重它、倚重它」讓它變成育兒、教育、社會支援的幫手。

而我讀一讀什麼,就不免突然反思起現狀 - 特公盟盟的存在,其實不是要加深現代媽爸的教養焦慮。「要求個體」這種作法,絕對不能先於「讓社會結構去提供讓個體有餘裕的環境」。

反而,我們應該希望是從空間改造、硬體提供、遊戲孩子王培養 (遊戲工作專業者)、共養氛圍塑造等,讓媽爸可以有 更多元面向的社會支援

我們雖然也討論建議親職如何陪伴孩子,但不會有唯一規則,或僵化地認為怎樣的陪伴才是唯一價值,畢竟每一個個體和家庭可以盤點出來的資源人力這麼不同,哪有什麼完美親職?

真希望有一天,沒有資源人力的媽爸或家庭,就把孩子放養給形式越來越多元的遊戲空間,如 人本交通的街道巷弄,而那個空間裡,都有可以陪伴所有孩子的餘裕大人 (而這是其它系統,如勞資,也要一起努力的事)。

很長原文《遊戲時間結束了!Playtime Is Over!》:tinyurl.com/yxlycj4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ristine Yuihwa Lee 李玉華的沙龍
37會員
57內容數
邁向兒童友善城市 (Towards the Child Friendly City) 國際研討會,核心四大主軸:空間規劃、兒少倡議、遊戲實務和人本交通,近八十位全球講者的國際研討會。由歐洲兒童友善城市聯盟 (European Network for CFC) 主辦,在歐洲知名城市布里斯托舉行。
2024/03/05
什麼是【#兒童遊戲權】呢?阿汀要幫大家重點連載以下這篇國北教大文教法律所碩士石鎮嘉的論文 <兒童遊戲權之研究-從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三十一條檢視我國兒童遊戲權之保障> :
2024/03/05
什麼是【#兒童遊戲權】呢?阿汀要幫大家重點連載以下這篇國北教大文教法律所碩士石鎮嘉的論文 <兒童遊戲權之研究-從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三十一條檢視我國兒童遊戲權之保障> :
2024/03/05
#討戰文長慎入 因為盧駿逸開「論述課」關係,我自己跳坑針對人渣小周的 Peppa Pig 硬拗文來做作業,加上我們家阿皮是 Peppa Pig 重度使用者,我是洗腦巧虎和公主王子的抵制者,阿狗是被我母職霸凌回家沒有電視可看的電視兒童,我覺得這次網路廣傳的「得獎卡通的道德倫理」文章很需要被除蟲⋯⋯
Thumbnail
2024/03/05
#討戰文長慎入 因為盧駿逸開「論述課」關係,我自己跳坑針對人渣小周的 Peppa Pig 硬拗文來做作業,加上我們家阿皮是 Peppa Pig 重度使用者,我是洗腦巧虎和公主王子的抵制者,阿狗是被我母職霸凌回家沒有電視可看的電視兒童,我覺得這次網路廣傳的「得獎卡通的道德倫理」文章很需要被除蟲⋯⋯
Thumbnail
2024/03/05
遊戲場設計的七大原則 - Seven Principles of Playground Design by Tim Gill 原文出處:https://rethinkingchildhood.com/.../02/20/playground-design/
Thumbnail
2024/03/05
遊戲場設計的七大原則 - Seven Principles of Playground Design by Tim Gill 原文出處:https://rethinkingchildhood.com/.../02/20/playground-desig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少子化議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MZ世代說,不結婚不生小孩。 其實更精彩的提問應該是,如果我們生了小孩,我們能有什麼照顧的資源? 社群媒體直播工作者或內容經營者越來越多,職場與家庭的界線已被打破: #客廳就是工作室,書房就是職場#
Thumbnail
少子化議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MZ世代說,不結婚不生小孩。 其實更精彩的提問應該是,如果我們生了小孩,我們能有什麼照顧的資源? 社群媒體直播工作者或內容經營者越來越多,職場與家庭的界線已被打破: #客廳就是工作室,書房就是職場#
Thumbnail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有一回我太太在上藝術課時,遇到一個三歲大的孩子還沒收完材料就想要玩玩具的狀況。她跟孩子說:「現在還不能玩喔!要先整理好材料,才能玩玩具,這是我們的規矩哦!」沒想到他就爆哭,喊著說他想要玩。於是太太跟他說:「我知道你真的、真的很想玩玩具,但我要很認真地跟你說,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Thumbnail
「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有一回我太太在上藝術課時,遇到一個三歲大的孩子還沒收完材料就想要玩玩具的狀況。她跟孩子說:「現在還不能玩喔!要先整理好材料,才能玩玩具,這是我們的規矩哦!」沒想到他就爆哭,喊著說他想要玩。於是太太跟他說:「我知道你真的、真的很想玩玩具,但我要很認真地跟你說,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我以前總覺得無暇也無心陪小孩玩,內心常吶喊著:我還有一堆事要做耶!你為什麼就不能自己玩呢?當我終於有空陪玩的時候,我卻很容易感到好無聊好浪費時間喔!根本心不在焉。 你可以藉此窺探他的內心, 藉由笑聲釋放他的壓力, 你將更了解你的孩子, 你們的情感連結更深了! 以下整理了一些讀後筆記:
Thumbnail
我以前總覺得無暇也無心陪小孩玩,內心常吶喊著:我還有一堆事要做耶!你為什麼就不能自己玩呢?當我終於有空陪玩的時候,我卻很容易感到好無聊好浪費時間喔!根本心不在焉。 你可以藉此窺探他的內心, 藉由笑聲釋放他的壓力, 你將更了解你的孩子, 你們的情感連結更深了! 以下整理了一些讀後筆記:
Thumbnail
自主遊戲的定義很單純,就是由孩子主動發想要玩什麼、怎麼玩,不是由家長提供遊戲規則、家長在一旁手背後面觀看。 自主遊戲很簡單,不用幫孩子規劃該玩什麼、玩什麼才能夠訓練哪些技能,這些由家長設計的遊戲,即使是由孩子自己操作,都算是你幫孩子設計遊戲、你是遊戲主。
Thumbnail
自主遊戲的定義很單純,就是由孩子主動發想要玩什麼、怎麼玩,不是由家長提供遊戲規則、家長在一旁手背後面觀看。 自主遊戲很簡單,不用幫孩子規劃該玩什麼、玩什麼才能夠訓練哪些技能,這些由家長設計的遊戲,即使是由孩子自己操作,都算是你幫孩子設計遊戲、你是遊戲主。
Thumbnail
末日來了,而我們還活著。 如何讓WFH不成為WTF大抵是這兩週的重要練習,這篇去年寫的文章,現在看來還是有點天真的,畢竟當時僅只是想像,想像要天長地久的陪玩。 直到一年後的今日,想像忽然成了現實。
Thumbnail
末日來了,而我們還活著。 如何讓WFH不成為WTF大抵是這兩週的重要練習,這篇去年寫的文章,現在看來還是有點天真的,畢竟當時僅只是想像,想像要天長地久的陪玩。 直到一年後的今日,想像忽然成了現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