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寫書評】被消除的男孩(電影原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同步刊登在 Pubu 電子書城:https://www.pubu.com.tw/news/5049
尼采曾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這是我看完《被消除的男孩》想到的第一句話。歷經性向矯正治療的艱辛旅程,賈若德已經蛻變成一位暢銷作家。
書籍資訊:《被消除的男孩

汙名化與貼標籤

這本書是作者賈若德‧康里(Garrard Conley)前半生的回憶錄,生長在相對保守的美國南方基督教家庭,同志身分讓他顯得尷尬。從2004年參加LIA(愛的進行式)的矯正治療課程,在進行兩周的密集課程之前,機構對所有人搜身、沒收手機、檢查照片與通話紀錄、甚至採用隔離的手段,讓他們無法與外界聯繫。接著,賈若德一行人在課堂上繪製系譜圖,一層一層往上爬,嚴密檢視過去自我的愛慾與罪惡,找到同志身分的「根源」。LIA否定同志或性向是天生的理論。
書裡描述的是作者15年前的人生,但時間並未真正消除這些歧見,當賈若得到各地演講時,他發現2018年的故事已經讓他望塵莫及。這種讓同志與疾病、犯罪畫上等號的手法也常見於臺灣。靈恩派牧師郭美江曾以「網羅」與「燒毀」禁止信徒接觸同性戀朋友,因為他們是撒旦的化身;反同人士更把全球暖化歸咎在同志身上。甚者,2018年的臺灣同婚公投大敗,反方以愛滋島、性平教育等於性氾濫、未來家庭沒有爸爸媽媽等謠言,在民眾的心中點燃恐懼之火。這有效嗎?其實遠比理性講述來得有用。

「被矯正」的玫瑰少年

《被消除的男孩》另一條故事軸線服膺主流價值觀:賈若德與女生交往。不過對於賈若德來說,女孩是個盾牌,「擋掉無數外人對我性傾向的當面質疑」。兩人循著正常管道進一步熱戀,感情卻在女生邀約賈若德回家當晚,在地下室迷了路,從此不再交會。的確,同志尋找煙幕彈的另一半時有所聞,目的就在於維持表面的和平。
網路上流傳著一句玩笑話:「男生就該喜歡陽剛的事物,例如男生。」但這終究只是玩笑。就如同葉永鋕的陰柔形象不符合社會主流標準,聲音陰柔、喜歡芭比娃娃的他只能趁人少的時候去上廁所,而最後被發現倒臥在裡面,死因眾說紛紜;還有許多「玫瑰少年」躲在陰暗角落哭泣,眼淚擦乾之後消除自己的模樣,讓「男生應該有男生的樣子」。
矯正過的男孩才能在社會生存,就好像過去臺灣認為「當過兵的才是男人」。軍隊充滿男性賀爾蒙的氛圍才能培養真正的男人:渾厚嗓音、黝黑肌膚、以及均一的體能標準。在中國也曾出現娘娘腔矯正營,在韓風與日系男星風靡亞洲的年代,他們拒絕陰柔與白皙肌膚的美少年。
現在的社會依舊進行男人改造計畫。

結局後的人生

在同志出櫃後,換成父母躲進櫃子裡,以快樂之名交換孩子的出櫃人生。小說可以隨時結束,現實生活卻不能中斷。他跟父母關係稍微修復、與伴侶住在紐約、即將出版第一本小說。那麼,其他人呢?賈若德說他們的創傷遠比自己嚴重,也不太互相聯繫。也許大部分的矯正患者就消失在社會裡,不見天日。
近年來全球上映不少部同志電影,《她的錯誤教育》(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是這本小說的女生版。這些看似荒謬的人生並沒有外界預期的高潮起伏,但結束矯正治療後,他們依然要找回人生方向。

書籍介紹

書籍資訊:《被消除的男孩
作者介紹:賈若德.康里Garrard Conley
賈若德.康里生長於美國南方,曾進入性別矯正機構。二〇一八年一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的威廉姆斯學院指出近七十萬LGBT成人曾接受同性戀矯正療程,其中三十五萬人是在青少年階段開始接受治療。美國四十一個州有兩萬名十三至十七歲的青年,仍預期將在十八歲前接受同性戀矯正療程。因此,賈若德.康里將此段經歷寫成本書,掀起不少重量級媒體關注,包含《紐約時報》在內等超過三十篇媒體書評、四十餘篇作者訪問報導,本書獲得浪達文學獎提名,並由美國知名主持人歐普拉評定為二〇一六年度最佳回憶錄;也由於他自身的遭遇,關注性別議題的他成為倡議性別平權的運動者。
賈若德.康里的父親是牧師,他從小就開始閱讀《聖經》。賈若德.康里曾在訪談中提及,遇到任何問題,總能在《聖經》裡找到解答,但是當他第一次閱讀非宗教類的書籍,「帶給我截然不同的感受,這些書和《聖經》不同,我才知道原來人們不必然因其行為而受到懲罰,或是要替他們的父親承擔過錯,這令我感到非常興奮」。
賈若德.康里曾獲得Bread Loaf、Sewanee、Elizabeth Kostova基金會獎金,於TedTalk發表演說。目前在大學授課,於《時代》雜誌、Vice網站、《維吉尼亞季刊評論》、CNN網站,以及BuzzFeed等媒體發表作品。本書改編電影將於美國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上映,由獲得第七十屆英國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淑女鳥》、《意外》、《海邊的曼徹斯特》盧卡斯海吉斯,金獎影后妮可基嫚、金獎影帝羅素克洛等人主演,喬爾埃哲頓編劇、導演。

書評筆者介紹

顏正裕
跟七隻貓生活在一起,跟貓說話的時間比跟人長,目前是樂寫圓夢寫手的助教。樂寫官網:https://cowrite30.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201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言:有一年跨校修課,常常一個人開車往返「高雄--嘉義」,偶爾會選擇國道三號,視線所及只有自己一輛車,精神不濟導致打過幾次瞌睡,體驗平行飄移的藤原豆腐。
2019.02 因為過年幾乎沒有出門,所以這個月看的書比較多。
這篇故事的原型是我大學時期的作業,當初寫成一個關於風鈴的鬼故事,去年搬家整理東西突然看見筆記本(對,當初是寫在紙上),於是想到把故事改寫一下
鳳山黃埔新村最初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於民國32年所興建的日軍宿舍,六年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這裡成為臺灣第一個眷村。
醒來吧!21世紀的你,體內也流竄著文藝復興年輕、火熱的靈魂
原本的文章拿去投稿了,所以用這篇舊作來代替。這是我書寫父親的起點,南臺灣的夏天總是熾熱,而他總是安靜,看不清楚也聽不懂這世界的語言,也許跟阿嬤一樣,他在水中度過最後一段日子。
前言:有一年跨校修課,常常一個人開車往返「高雄--嘉義」,偶爾會選擇國道三號,視線所及只有自己一輛車,精神不濟導致打過幾次瞌睡,體驗平行飄移的藤原豆腐。
2019.02 因為過年幾乎沒有出門,所以這個月看的書比較多。
這篇故事的原型是我大學時期的作業,當初寫成一個關於風鈴的鬼故事,去年搬家整理東西突然看見筆記本(對,當初是寫在紙上),於是想到把故事改寫一下
鳳山黃埔新村最初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於民國32年所興建的日軍宿舍,六年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這裡成為臺灣第一個眷村。
醒來吧!21世紀的你,體內也流竄著文藝復興年輕、火熱的靈魂
原本的文章拿去投稿了,所以用這篇舊作來代替。這是我書寫父親的起點,南臺灣的夏天總是熾熱,而他總是安靜,看不清楚也聽不懂這世界的語言,也許跟阿嬤一樣,他在水中度過最後一段日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這本書的封面相當耐人尋味,在脫掉男生外殼後,內在是一個小女生。這也是本書主角大衛的心聲,他是個外人看來標準的青少年男孩,但內在極度渴望穿上漂亮的洋裝、畫上美美的妝容走在路上,但自己的身體卻越來越高大粗獷,產生了自我厭惡的情緒。相當推薦青少年們閱讀此書,用更包容的心看待不同想法的人。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他在想什麼?男人寫給女人的溝通使用說明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要借閱。看看出版日期,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二,還不算太舊的書。 我曾經在校園團契的營隊中購買過教導男性青少年性別啟蒙的書籍,了解了基督信仰中男性青年在處理日發蓬勃的性慾的時候,面臨的心理糾結,信仰聖潔和慾望情慾的拉扯。也曾
Thumbnail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Poor Things,指的正是那些受到桎梏的男性,而女性主義的存在,也是為了解放這些男人。平權與覺醒,是屬於全人類的事。 [ 倫敦:男性所建構的世界,過度強調理性,逃避真實的情感 。] 在男性的成長歷程中,他們始終被教導著不能感情用事,做事必須有邏輯、理性。那些缺乏證據的事物,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這本書的封面相當耐人尋味,在脫掉男生外殼後,內在是一個小女生。這也是本書主角大衛的心聲,他是個外人看來標準的青少年男孩,但內在極度渴望穿上漂亮的洋裝、畫上美美的妝容走在路上,但自己的身體卻越來越高大粗獷,產生了自我厭惡的情緒。相當推薦青少年們閱讀此書,用更包容的心看待不同想法的人。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他在想什麼?男人寫給女人的溝通使用說明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要借閱。看看出版日期,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二,還不算太舊的書。 我曾經在校園團契的營隊中購買過教導男性青少年性別啟蒙的書籍,了解了基督信仰中男性青年在處理日發蓬勃的性慾的時候,面臨的心理糾結,信仰聖潔和慾望情慾的拉扯。也曾
Thumbnail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Poor Things,指的正是那些受到桎梏的男性,而女性主義的存在,也是為了解放這些男人。平權與覺醒,是屬於全人類的事。 [ 倫敦:男性所建構的世界,過度強調理性,逃避真實的情感 。] 在男性的成長歷程中,他們始終被教導著不能感情用事,做事必須有邏輯、理性。那些缺乏證據的事物,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