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去年八月十九日在該國國慶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說時,宣布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新加坡小販中心(Hawker Center)列為「非物質文遺產」。他說,「我們已經作了相關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小販文化是最多國人支持的項目,因為它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極富有本地特色,如果申遺成功,將有助於保留和發揚新加坡這個獨特的文化,讓更多美食傳承下去」。
新加坡政府隨即於今年三月底提交超過八十五萬人連署支持的申請書,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提出申請,預計最快二○二○年底可獲悉申遺結果。
詎料新聞傳出之後,卻引起隔鄰馬來西亞料理界反彈,憤怒的馬國主廚紛紛對星國這個構想澆冷水。本名瑞德朱萬・伊斯邁爾(Redzuawan Ismail)被暱稱為「萬主廚(Chef Wan)的馬國明星廚師第一時間跳出來指稱新加坡的申遺動作「無聊」。曾和已故美國明星主廚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一同在烹飪節目獻藝的「萬主廚」說,「提到小販,新加坡並非唯一有小販文化的國家,為何有必要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專利?新加坡的(小販)有那麼特別嗎?」。另一位馬來西亞名廚伊斯邁爾・阿馬德(Ismail Ahmad)也表示,馬國是小販餐飲「天堂」,應該由他們向聯合國提出認可請求才對。他說,「甚至連新加坡人都來到馬來西亞享受我們的攤販」。
其實不僅僅前述的馬來西亞名廚有這樣的看法,相信許多人也不解,「小販」這樣的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庶民產物,有什麼資格申請世界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持這種看法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個盲點,就是把「小販中心」當作一個以食物為主的事物來看待。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顯而易見的,新加坡將「小販中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項目,並不是因為「小販中心」提供了多少美食,而是因為「小販中心」在新加坡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而這一點,確實是事實。
事實上,新加坡的「小販」文化確實源自於馬來西亞,只不過橘逾淮而為枳,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早已不僅僅是攤販大排檔而已,而是與新加坡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
如所周知,新加坡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住在政府祖屋,而這些祖屋區都設有自己的小販中心,迄今總共有超過一百一十個小販中心,總攤位數超過一萬四千個,如以新加坡超過一百萬間的組屋為例,平均每九千多間組屋就有一個小販中心,每個小販中心平均約有近一百三十個攤位,讓住在祖屋區裡的人,每天都有價廉物美、口味眾多的餐點,如果說遍佈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就是新加坡人的廚房,也不為過。更何況其中有不少還是名列米其林餐飲指南的美食。
換言之,「小販中心」在新加坡已不僅僅是賣吃食的場所,而是已經演化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以此為由去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誰曰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