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保全了儒家道統及士大夫階層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國藩,以平定太平天國而功高天下,青史留名。生前清廷封一等毅勇侯,死後賜諡號「文正」。而後人則毀譽不定,與時俱變。按古人的評價標準,他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俱備,在大多數時候還是得到高度評價。蔣介石就極為崇拜他。現今,也得到越來越正面的評價。
那曾國藩為什麼要反對太平天國呢?他的歷史作用是什麼呢?從社會制度的角度來看,他反對太平天國就是要維護儒家的道統,維護士大夫階層在皇權統治中的地位、作用和利益。相應的,他的歷史作用就是保全了儒家道統,保全了士大夫階層,也就是讀書人階層的存續。
從他的《討粵匪檄》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這一點。他要捍衛名教。他說,太平天國致使
「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賈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荊。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我們知道,「太平天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洪天王既是最高權力者,還是教主。太平天國的思想都出自洪秀全,也由他最終解釋。這就與以往的皇權統治有所區別。在皇權統治中,皇帝僅是最高權力者,而不是教主,教主是孔子。對社會價值的解釋權掌握在曾國藩這樣的讀書人手中,是非曲直由他們來解釋判斷。所謂政統與道統之分。雖然儒家的道統對政統的約束甚微,不如西方教會對王權的強力制衡,更不如西方現代制度,但畢竟聊勝於無。而太平天國,道統和政統合二為一,等於說就沒有道統了。
顯然,在「太平天國」的政治框架內,沒給讀書人階層留位置。既然太平天國搞「政教合一」,集政治權力和思想權威于一體,那當然就用不著讀書人了。讀書人的作用就轉換為宣傳貫徹洪天王的思想了。清朝雖然是異族統治,但卻認可了「名教」。清王朝和以往的王朝,都需要讀書人來貫徹,傳播、詮釋和維繫儒家思想。因而這些政權都必須倚重讀書人,給予了讀書人很重要的地位,需要他們來掌控整個社會的價值解釋權。
而現在,「太平天國」要毀「名教」,這個政權要自己掌握話語權,所以就根本沒有必要倚重讀書人了。另一方面,太平天國「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賈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直接管理所有的土地和貨物,那也不需要宗法家族和讀書人來管束和教化民眾了。
在《討粵匪檄》中,他還說,「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凶極醜,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言下之意是說,如果太平天國像李自成和張獻忠那樣尊重名教,他就不一定要去征討它。甚至看到清王朝走下坡路了反過來支持太平天國,也說不定。但太平天國要改變已往的社會結構,要改變遊戲規則。而在這個社會結構和遊戲規則中,太平天國沒將讀書人階層當回事,要毀「名教」。名教」既毀,讀書人就沒有依託之處。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所以,曾國藩作為士大夫階層的一員,會本能地堅定反對「太平天國」,捍衛道統,捍衛士大夫階層的寄託之所及他們的既得地位和利益,以使道統和士大夫階層能夠存續下去。
他做到了這一點。但歷史還是不如他所願。
2017年2月1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日,山東新泰80後集體閃亮登場當地政壇,給全國人民帶來巨大的震驚。人們紛紛指責這是在搞公共權力世襲化。其實,權力世襲化在中國各級官場中早已屢見不鮮。但山東新泰之所以引起爆炸式的反應,衝擊波一浪接著一浪,在於其表現得是那麼地肆無忌憚、迫不及待與全盤通吃。加之80後也很吸引眼球。 新泰事件充分說明了
我們經常談論自由、民主、共和、憲政等。這些概念既有區別又有密切的聯繫。雖然對於現代西方國家,這些概念是等價的,或者說是一體多面,可以用某一個詞彙來指代和涵蓋,但對於中國或者認識西方的歷史而言,還是有必要加以嚴格區分的。 首先,我們可以將政體分為憲政與專制,作為初級劃分。所謂憲政,就是按法律來進行統治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其實這個問題三觀不正。 但千百年來,人們總是不斷地這樣追問。其隱含的意思是,殺才是正常合理的選擇,不殺反而是很反常的。說項羽政治幼稚的有之,說他剛愎自用,婦人之仁的也有。總之,都認為項羽該殺劉邦。 為什麼中國人會有這樣的認識?因為暗算賓客,背信棄義,不擇手段是家常便飯,
「改革」前,中國的知識份子飽受折磨,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屢遭打擊。這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少見。 以往,新政權上臺後,大都會重用知識份子。即便他們過去效忠於舊政權,只要他們表示擁護新政權,新政權就會既往不咎,反而受到重用。只有秦朝這樣幹過,搞過「焚書坑儒」。 原因何在?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毛受過知識份子的怠慢
假設美國南方的奴隸種植園制度沒有在南北戰爭中滅亡,而延續至今,那麼它能夠實現工業化麼?更一般化,我的問題的意思是如果採用奴隸制,但生產工具卻非常先進,除了種植園採用機械化作業外,還建立起了現代製造業甚至高科技產業,這可能嗎?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及社會發展規律,當然是不可能的。馬克思認為,生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馬克思的社會發展五階段論不適宜用來解釋中國歷史。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奴隸社會,也沒有出現封建社會,更沒有出現過資本主義社會。   但即使相對於西方社會,馬克思的社會五階段論的解釋也很成問題。   我就不同意奴隸社會這種提法。馬克思所謂的西方奴隸社會時期,是指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
近日,山東新泰80後集體閃亮登場當地政壇,給全國人民帶來巨大的震驚。人們紛紛指責這是在搞公共權力世襲化。其實,權力世襲化在中國各級官場中早已屢見不鮮。但山東新泰之所以引起爆炸式的反應,衝擊波一浪接著一浪,在於其表現得是那麼地肆無忌憚、迫不及待與全盤通吃。加之80後也很吸引眼球。 新泰事件充分說明了
我們經常談論自由、民主、共和、憲政等。這些概念既有區別又有密切的聯繫。雖然對於現代西方國家,這些概念是等價的,或者說是一體多面,可以用某一個詞彙來指代和涵蓋,但對於中國或者認識西方的歷史而言,還是有必要加以嚴格區分的。 首先,我們可以將政體分為憲政與專制,作為初級劃分。所謂憲政,就是按法律來進行統治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其實這個問題三觀不正。 但千百年來,人們總是不斷地這樣追問。其隱含的意思是,殺才是正常合理的選擇,不殺反而是很反常的。說項羽政治幼稚的有之,說他剛愎自用,婦人之仁的也有。總之,都認為項羽該殺劉邦。 為什麼中國人會有這樣的認識?因為暗算賓客,背信棄義,不擇手段是家常便飯,
「改革」前,中國的知識份子飽受折磨,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屢遭打擊。這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少見。 以往,新政權上臺後,大都會重用知識份子。即便他們過去效忠於舊政權,只要他們表示擁護新政權,新政權就會既往不咎,反而受到重用。只有秦朝這樣幹過,搞過「焚書坑儒」。 原因何在?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毛受過知識份子的怠慢
假設美國南方的奴隸種植園制度沒有在南北戰爭中滅亡,而延續至今,那麼它能夠實現工業化麼?更一般化,我的問題的意思是如果採用奴隸制,但生產工具卻非常先進,除了種植園採用機械化作業外,還建立起了現代製造業甚至高科技產業,這可能嗎?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及社會發展規律,當然是不可能的。馬克思認為,生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馬克思的社會發展五階段論不適宜用來解釋中國歷史。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奴隸社會,也沒有出現封建社會,更沒有出現過資本主義社會。   但即使相對於西方社會,馬克思的社會五階段論的解釋也很成問題。   我就不同意奴隸社會這種提法。馬克思所謂的西方奴隸社會時期,是指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2.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在清代之臺灣,有位軍事天才,轉戰中國南方,屢平悍匪,才能受到曾國藩、左宗棠等晚清名臣的賞識,後壯烈殉國,子孫襲爵世襲罔替。   2021年有廟宇雕刻祂的神像供信徒膜拜,臺灣戰神的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
Thumbnail
陳叔達利用了篤信禪宗的李孝恭,慫恿李淵一次性對大唐國內佛道教發起打擊……為的,便是寺觀中龐大的資產與人力。 這一棍子捅下去,蛇就全跑出來了--李建成率領著仰賴佛道的朝臣,群起反對。 李世民當然是二話不說,站在了李孝恭這邊。 能勝嗎?不能。 不過,當敵人已經攤開了底牌,即使今天輸了,明天還是能贏回來!
Thumbnail
這是關於唐武宗滅佛政策引起的社會經濟影響的文章。他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的滅佛政策,這一事件使佛教在中國受到嚴重打擊。滅佛行動影響了經濟負擔、勞動力結構、金融體系和土地制度。文章中對滅佛行動的社會經濟影響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唐太宗曾說:「小人最聰明,也最識時務,他們發覺他們那一套在這個環境中行不通時,必然會改玄易轍。」 以小搏大 東亞政治史上的第一英主,時至今日,在日本人心目中尚無人可與比擬的偉大政治領袖就是中國大唐貞觀之治的帝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2.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在清代之臺灣,有位軍事天才,轉戰中國南方,屢平悍匪,才能受到曾國藩、左宗棠等晚清名臣的賞識,後壯烈殉國,子孫襲爵世襲罔替。   2021年有廟宇雕刻祂的神像供信徒膜拜,臺灣戰神的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
Thumbnail
陳叔達利用了篤信禪宗的李孝恭,慫恿李淵一次性對大唐國內佛道教發起打擊……為的,便是寺觀中龐大的資產與人力。 這一棍子捅下去,蛇就全跑出來了--李建成率領著仰賴佛道的朝臣,群起反對。 李世民當然是二話不說,站在了李孝恭這邊。 能勝嗎?不能。 不過,當敵人已經攤開了底牌,即使今天輸了,明天還是能贏回來!
Thumbnail
這是關於唐武宗滅佛政策引起的社會經濟影響的文章。他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的滅佛政策,這一事件使佛教在中國受到嚴重打擊。滅佛行動影響了經濟負擔、勞動力結構、金融體系和土地制度。文章中對滅佛行動的社會經濟影響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唐太宗曾說:「小人最聰明,也最識時務,他們發覺他們那一套在這個環境中行不通時,必然會改玄易轍。」 以小搏大 東亞政治史上的第一英主,時至今日,在日本人心目中尚無人可與比擬的偉大政治領袖就是中國大唐貞觀之治的帝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