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就是好嗎?
在經營企業時,資源的取得、分配和運用,往往是活命的關鍵;但許多企業經營管理團隊都誤以為,資源越多就是越好。
舉「庫存」為例來說,當公司發生缺料、品質、生產斷線、物流等問題時,充裕的庫存確實可以解除危機;但過多的庫存不僅造成資金積壓,還可能讓管理鬆懈、掩蓋住各種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
再舉「冗員」為例:如果組織臃腫、冗員充斥,不但大幅增加費用、降低效率,甚至使得企業失去競爭力;但部門主管們卻往往會努力爭取更多的編制員額。
這是因為,主管的職銜、薪資都與職權範圍(job scope)大小有關;而能夠擴大job scope的方法,就是承擔更高的營收和獲利、或是管理更多的人,這就是「水漲船高」的效應。
再說,人多也好辦事;部門運作一旦發生意外時,「人海戰術」還是挺管用的。
但如同「庫存」一般,「冗員」的存在也會掩蓋許多經營管理、效率、競爭力的問題,使得企業的經營高層看不到病根所在。
繼續往下看,「資金」當然也是企業的寶貴資源之一,但可能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如同「庫存」和「冗員」一樣,資金過多其實未必是好事。
這幾年從事新創輔導,我發現新創都熱衷於募資和融資,主要的理由不外乎兩個:
第一個是「加速」。每個創業者都認為,自己的創業模式是最獨特、而且必勝的;為了擔心被山寨、被抄襲,因此希望有更多資金可以加速佔領市場。
但是,新創的產品往往不能量產、不符合DFM(
可量產製造設計)原則、或是商業模式沒有經過嚴格驗證就急著複製。
即使產品符合DFM、商業模式經過小幅驗證,但在大量生產或複製時,還是可能碰到小批量時不會出現的問題;而創業者往往不瞭解、或是不會注意到這些風險。
第二個是「自爽」;也就是透過讓出部分股權來融資,而得到一個虛浮的公司「估值」。雖然虛浮,但這個估值確實會對創業團隊產生極大的激勵作用。
但是,新創公司確實值得那個「估值」嗎?「估值」不代表「現金」;有人願意以現金交換小部分股權,並不代表其他人都同意這個估值數字。
許多新創融資不是因為缺少資金,而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我發現,許多新創連商業計劃書都不完整、對資金的運用也沒有規劃,卻花費許多寶貴的時間在融資上;他們不是缺少資金,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所以對企業來說,過多的資源未必是好事。
最壞的老師
郭董語錄𥚃說過:
「成功」是最壞的老師,它只會讓你變得無知和大膽。
在新創階段,多餘的、或是過多的「資金」也是最壞的老師,同樣只會讓你變得無知和大膽。
我經常提醒年輕人,「
就業要玩你的長板,創業要玩你的短板」。當手上的資金過多的時候,創業者很容易落入一個陷阱,以為資金可以彌補自己的短板,於是讓自己的短板變成了「更加無知」。
於是,資金沒有花在刀口上、用來建立公司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而是將資金用在擴大建立自己的短板組織。
我輔導過的新創公司,大部分是由技術研發者創立的,所以對於行銷策略和通路比較不熟悉,於是他們將很多時間花在融資上;他們以為,只要有錢就可以建立自己的行銷部門、以及線上線下的通路,完全不考慮找已經是成熟品牌的通路合作,這也是許多新創公司失敗的原因之一。
有了錢,尤其是融資來的錢,因為不是自己口袋裡掏出來的,所以花起來更加隨意;於是金錢壯膽、惡從膽邊生,置風險於不顧、積極擴大組織,投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無知」加上「大膽」,許多創業者就這樣踏上了創業失敗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