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馬奎斯如何成為馬奎斯》文學大師的養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剛看完《百年孤寂》的緣故,在看紀錄片《馬奎斯如何成為馬奎斯》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將馬奎斯的成長過程拿來跟《百年孤寂》的內容對照,想要找到相似可以互相參照的部分,想要看到馬奎斯的生長環境是如何影響他寫作的。
於是我就特別注意到了紀錄片中提及了,馬奎斯童年時期父母的缺席,他是由祖父母帶大的。而跟祖父母相處的經驗,對馬奎斯的寫作有重大的影響。馬奎斯的祖母活在一個充滿迷信、鬼魂、幻影的世界,人死掉了還會以鬼魂的方式繼續存在,生活中發生的總總事情往往都代表、預兆著其他事情的發生,像是片中提到馬奎斯的祖母會這樣說:「別在家裡開傘,那會害家中有人死掉。」反映了馬奎斯的祖母活在一個前現代的世界中,而這當然就影響了馬奎斯小說中的世界觀,成為他日後書寫魔幻寫實小說的重要基礎。而他的祖父,原是一名軍人,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內戰戰役,退休後卻一直等不到當初政府為了讓士兵們賣命而承諾的大筆退休金,這樣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直接在《百年孤寂》中看到,尤其是在其中一位重要的主角奧雷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身上看到。這樣2種來自祖父母間的傳承,一種是充滿迷信的古老觀念,一種是哥倫比亞境內彷彿沒有盡頭的內戰與造成的創傷,當然對童年時期的馬奎斯造成重大的影響與改變。
電影以許多人串流訪談,搭配上歷史影像的方式,為我們簡要的概述了馬奎斯的一生。並不特別注重在文學的美學成就與理論建構上,反而著重在馬奎斯從學生時期到成為記者與作家的生活歷程,也談了相當多的政治情勢、國際走向的變化如何對馬奎斯的生活造成影響,以及馬奎斯如何看待這些事件。譬如片中提到馬奎斯曾經到訪蘇聯,並失望地紀錄下當時的所見所聞。片中並沒有多做解釋,但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知道,在二戰過後的那個時期,許多歐美的左翼知識份子對蘇聯的共產體制帶有近乎神話崇拜的幻想,他們認定那才是好的、正確的生活方式,相對的,資本主義是骯髒、注定要被消滅的體制。拉美的情況也是如此,當時的拉美受夠了美國資本主義的層層剝削,反美情緒高漲,自然而然就對美國最大的敵人──蘇聯,產生了莫名的好感。於是乎,當馬奎斯抵達蘇聯,以見證之筆寫下當地人民的生活時,看見了當地人民的生活不如想像中美好,甚至當地人民活在極度窮苦、不自由的環境底下,就算他曾經對蘇聯有什麼美好想像,這個時候也完全破滅了。
另外,電影中也花了不少篇幅探討馬奎斯跟古巴、古巴革命、卡斯楚領導的古巴政權複雜而曖昧的關係,這中間包含了友誼、公平正義之間的權衡,也讓馬奎斯跟部分的朋友撕破臉,成為馬奎斯一生最大的爭議。
回到跟文學較為相關的部分,紀錄片中呈現了馬奎斯領取諾貝爾文學獎後開心手舞足蹈的畫面,當然,馬奎斯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不需要透過諾貝爾獎來證明。紀錄片中提及了另外2件事,在馬奎斯剛開始創作時,曾將作品投稿到報紙副刊上,報紙不僅刊登了,編輯還另外刊登了一則短文希望讀者「關注這位初出茅廬的無名作家」,你可以想像這對一個剛開始寫作的新手是多麼大的激勵與讚美。但不久後,馬奎斯打算出版第一本小說時,卻怎麼也找不到出版社願意替他出版,你也可以想像,這對馬奎斯是多麼大的打擊。這2件事情,對於讓馬奎斯是如何成為馬奎斯的,比起他有沒有得諾貝爾獎來得重要多了吧。
【註】
文中提及的《百年孤寂》角色名,來自2018年皇冠出版版本的翻譯用法。
《百年孤寂》(皇冠,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翔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痛苦與榮耀》有一個我認為極其驚人的結局,這個結局改變、推翻了我從電影開頭一路看下來的認知與理解。
《出走巴黎》的導演那達夫拉匹選擇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族群的故事,值得我們為他喝采。試想有一天,你說著自己的語言卻沒人聽得懂,你只能以敵人的語言來做溝通,你願意嗎?
我只想說,如果有些人(不論性別)能夠運用自己的優勢滿足自己也撫慰他人,社會上的其他人憑什麼強加道德上的譴責在他們身上?還有這部片是輔15級而不是限制級,太棒了,我對台灣的分級制度還是有信心的,這部片最適合青少年看了。
    作為安妮華達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在她過世後首次上映具有特別的意義,尤其當這部電影的內容幾乎重新梳理了安妮華達一路以來的創作觀念、脈絡,乃至生活上的各個面向。也因此,這部電影多了告別與緬懷的層面,再也無法單純只從電影的內容來看,觀看電影的情緒與感動無法分割於我們對安妮華達的想念與感懷。
    《江邊旅館》有2條故事線,其中之一是一位詩人父親和他2位兒子的關係,另一邊則是一位剛失戀的女子跟來探訪她的朋友。2邊的接觸不多,只透過詩人父親的角色偶爾碰觸,然而2邊就像被某種神祕連結牽繫在一起般,在情緒上竟然相互影響、彼此感染。
    《寄生上流》的核心議題是貧窮,電影透過一家人渴望躋身上流階層的過程,來反證躋身上流之不可能。這部電影於是變成一次悲觀的控訴,在於指出社會的階層結構,已經讓貧窮者沒有翻身的可能。
    《痛苦與榮耀》有一個我認為極其驚人的結局,這個結局改變、推翻了我從電影開頭一路看下來的認知與理解。
《出走巴黎》的導演那達夫拉匹選擇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族群的故事,值得我們為他喝采。試想有一天,你說著自己的語言卻沒人聽得懂,你只能以敵人的語言來做溝通,你願意嗎?
我只想說,如果有些人(不論性別)能夠運用自己的優勢滿足自己也撫慰他人,社會上的其他人憑什麼強加道德上的譴責在他們身上?還有這部片是輔15級而不是限制級,太棒了,我對台灣的分級制度還是有信心的,這部片最適合青少年看了。
    作為安妮華達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在她過世後首次上映具有特別的意義,尤其當這部電影的內容幾乎重新梳理了安妮華達一路以來的創作觀念、脈絡,乃至生活上的各個面向。也因此,這部電影多了告別與緬懷的層面,再也無法單純只從電影的內容來看,觀看電影的情緒與感動無法分割於我們對安妮華達的想念與感懷。
    《江邊旅館》有2條故事線,其中之一是一位詩人父親和他2位兒子的關係,另一邊則是一位剛失戀的女子跟來探訪她的朋友。2邊的接觸不多,只透過詩人父親的角色偶爾碰觸,然而2邊就像被某種神祕連結牽繫在一起般,在情緒上竟然相互影響、彼此感染。
    《寄生上流》的核心議題是貧窮,電影透過一家人渴望躋身上流階層的過程,來反證躋身上流之不可能。這部電影於是變成一次悲觀的控訴,在於指出社會的階層結構,已經讓貧窮者沒有翻身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百年孤寂》使我們悠遊於真實與夢幻、合理與荒誕交織而成的想像世界中,看到拉丁美洲的生活、歷史、衝突、困境,也看到了人性更深層的各種面向與問題,的的確確發人深省。 (一)魔幻寫實經典 魔幻寫實是拉丁美洲小說的一大特色,其中哥倫比亞作家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Thumbnail
翻開《百年孤寂》,便如踏入一座滿載魔幻與現實交織的迷宮。馬奎斯用他獨特的筆觸,描繪了布恩迪亞家族一代又一代的命運輪迴。 布恩迪
Thumbnail
馬奎斯聲稱他從未寫過一本非真實故事的書。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故事或是角色,都可以在他生活過的城市、情同手足的朋友,和骨肉相連的親人身上,找到原型象徵的痕跡。作者走訪馬奎斯在人生各個時期待過的城市,感受這塊土地所孕育的一切,歷史、文化、生活,尋回一代傳奇作家將拉丁美洲文學推向世界的時刻。
Thumbnail
在書寫馬庫斯個人劇情「燈塔集」心得前,我必須先分享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用六十隻兔子撈出了一隻馬庫斯啦,而且已經洞二換新衣服啦!  結束。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 就像馬奎斯出於對馬康多的愛,寫下《百年孤寂》,韓國作家Kwonlee也出於對馬奎斯的愛,在二〇一五年接受出版社邀請,寫下這本可謂百年孤寂解碼之旅的散文紀實,讓喜愛馬奎斯的書迷再次參與他的人生,也讓尚未看過百年孤寂的人,有了一次認識他的機會。
Thumbnail
在他的作品裡,你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交給他,就像他一直堅持把「想像」留給我們一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能跟每個不同的讀者對話,那是一場靈魂交換的盛會,他軀殼不在了,但精神會永遠地存留在人間。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
Thumbnail
《百年孤寂》使我們悠遊於真實與夢幻、合理與荒誕交織而成的想像世界中,看到拉丁美洲的生活、歷史、衝突、困境,也看到了人性更深層的各種面向與問題,的的確確發人深省。 (一)魔幻寫實經典 魔幻寫實是拉丁美洲小說的一大特色,其中哥倫比亞作家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Thumbnail
翻開《百年孤寂》,便如踏入一座滿載魔幻與現實交織的迷宮。馬奎斯用他獨特的筆觸,描繪了布恩迪亞家族一代又一代的命運輪迴。 布恩迪
Thumbnail
馬奎斯聲稱他從未寫過一本非真實故事的書。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故事或是角色,都可以在他生活過的城市、情同手足的朋友,和骨肉相連的親人身上,找到原型象徵的痕跡。作者走訪馬奎斯在人生各個時期待過的城市,感受這塊土地所孕育的一切,歷史、文化、生活,尋回一代傳奇作家將拉丁美洲文學推向世界的時刻。
Thumbnail
在書寫馬庫斯個人劇情「燈塔集」心得前,我必須先分享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用六十隻兔子撈出了一隻馬庫斯啦,而且已經洞二換新衣服啦!  結束。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 就像馬奎斯出於對馬康多的愛,寫下《百年孤寂》,韓國作家Kwonlee也出於對馬奎斯的愛,在二〇一五年接受出版社邀請,寫下這本可謂百年孤寂解碼之旅的散文紀實,讓喜愛馬奎斯的書迷再次參與他的人生,也讓尚未看過百年孤寂的人,有了一次認識他的機會。
Thumbnail
在他的作品裡,你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交給他,就像他一直堅持把「想像」留給我們一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能跟每個不同的讀者對話,那是一場靈魂交換的盛會,他軀殼不在了,但精神會永遠地存留在人間。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