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志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5歲的他坐在補習班的教室裏
為考上好的志願,每晚一天比一天
更加努力解題
承師長、父母期望,每夜晚些回家
雙腳設置在夜間轉動,命運彷彿沒有盡頭
踏板的一端連接著俄羅斯輪盤
前進、向前進,夜晚的路燈總是昏暗
街道很長,所以還有遠方
他渺小,如一顆鋼珠
掉入無明宇宙
 
那年她也十五,在冰冷的水上漂浮
像一本寫到一半被拆散的筆記
好幾支電筒照著她的軀體
每個夜晚思考這社會選考的題型
在課本、參考書裏找不到的解法
難以回答的人紛紛上街
而解答和老師們
以催淚彈、步槍、警棍………
一再讓孩子們晚些回家
一週又過去
煙幕回到媒體的眼前
讓幾張照片吸取年輕的血液
張貼在布告欄上
前進、向前進,只能站在
一個讓世人必須看見的位置
望向天空:「會回來的。」
有人不再控訴、呼告,有人哀禱
留下呼吸過的文字
往黎明升起也沒有陽光的地點出發
像深入了地道眼前昏暗
苔蘚總是出現在莫名的地方
時間很短,痛苦與亮光存在一瞬
任憑死亡凝視天空好幾次
好幾次志願下水了
在夜裡泅泳
尚未離開淤積的泳池

圖片來源擷取自香港蘋果日報
 
如果你曾年輕。
如果死因尚未查清...
如果還有明天,
我們剩下什麼選擇?
  這首詩寫完之後,想想自己15歲時的生活,倒吸一口氣,看了臉書的動態回顧,發現10/11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女童日,每年倡議的主題不一,台灣也有人推行這一天是台灣女孩日。人生中斷,有些人沒有繼續長大。香港的情況,已超乎我的想像,跨越人道的界線,香港的詩人朋友說,這則新聞有如台灣的白色恐怖時代……。

有些人來不及長大(香港反送中義士自殺與被自殺名錄)
2011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66/170號決議,宣布每年的10月11日為國際女童日(英語: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這一主題日確認女童的各項權利,希望為女童提供更多的機會,並提高全世界對於女童面臨的不平等待遇的認知,以期提高女童在教育、醫療、營養、法律和安全方面的待遇。
2012年 結束童婚 Ending Child Marriage
2013年 為女童教育創新 Innovating for Girls' Education
2014年 賦權少女,終止暴力循環 Empowering Adolescent Girls: Ending the Cycle of Violence
2015年 女青少年的力量:展望2030年 The Power of the Adolescent Girl: Vision for 2030
2016年 可持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2017年 培力與賦權女童 EmPOWER Girl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rises
2018年 與她同行:幫助女童培養工作技能 With Her: A Skilled GirlForce

     動動手,有些我們能做到的事

   持續支持台灣與世界各國建交連署活動

   訂閱支持願意報導與追查暴政新聞的媒體

   支持《催淚之城 The City of Tears》一部關於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紀錄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33內容數
本專案預計以原住民議題與生活書寫。 阿美族人相信祖先是渡海而來,為感謝海神護佑祖先而有海祭。 北部南勢阿美稱之為Milalikis,海岸阿美則稱Misacepo’,又因各地區舉行時間不一,大致在六至八月之間。以及部落地理位置散佈台灣各地域,而有海祭或河祭之稱。 預計2023年出版結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ida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扮成不同的人士 在臉上引燃 捻作和平的引信 我如何只能只是想著安靜睡去
  爸爸的骨灰,可以抽吧? 我想想。自問不答
  --給李明哲   我聽說 我聽說 今年也有聖人會復活 會得到祝福 但有些人死了難尋 有些人擁有原因的離開 走向某地 便沒能回去
「田地和山野隨時都有我的魂守護著,水田不要賣」--高一生
--寫於11/25,凝視黑暗。
我想要一夫一妻的家庭,宣導972的危險性 在招呼時用肘擊飛踢將咖啡灑向肉體表達歡迎
我扮成不同的人士 在臉上引燃 捻作和平的引信 我如何只能只是想著安靜睡去
  爸爸的骨灰,可以抽吧? 我想想。自問不答
  --給李明哲   我聽說 我聽說 今年也有聖人會復活 會得到祝福 但有些人死了難尋 有些人擁有原因的離開 走向某地 便沒能回去
「田地和山野隨時都有我的魂守護著,水田不要賣」--高一生
--寫於11/25,凝視黑暗。
我想要一夫一妻的家庭,宣導972的危險性 在招呼時用肘擊飛踢將咖啡灑向肉體表達歡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再一次 你不斷走 拉長你長長的身影 這一次 你哭泣著 昨日的你十五歲 今日的你十五歲 你看著心愛的人 吃著檸檬的甘味 同時品味你對失戀的味道 仰頭看天 月光也撫平不了思念的心 在寒風中破碎的聲音 再一次 你不斷走 拉遠你遠遠的距離 這一次 你回首著 昨日的我十五歲 今日
Thumbnail
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壓力,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挑戰。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學業和人際壓力下的憂慮與挑戰,以及透過自我療癒的過程,逐漸找到內心平靜的方式。 文章中呼應了許多青少年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轉變和掙扎,是一篇激勵人心的文章。
Thumbnail
「大家分好火車的座位,選好晚上同房的室友後來我這登記!」班長大聲的宣告。 每個人都興致勃勃的討論著夜晚的秘密活動。 「子安,我們來夜遊吧!」班上的男同學聚在一起密謀者最後的青春活動。 「夜遊啊….那什麼時候可以睡覺…」每天晚上11點就得上床的子安感到勉
Thumbnail
在四十五歲的夜里 忽然想起她年輕的眼睛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
Thumbnail
我們以小六女學生的視角參與了一場戰爭,故事內容包含海邊玩耍,坦克對峙,抗戰勝利慶祝等場景。然而,故事以揭露悲劇收場,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無辜受害者。夢境讓人快速切換角色,完整呈現出當時時代背景和人物心境。
一聲槍響 蜷縮在角落的男孩 開始回想 生命或許 只剩幾毫秒了 會後悔嗎? 會後悔吧!  沒看過的風景 沒上過的大學 沒談過的戀愛 果真這個世界 只是課本寫的這樣
Thumbnail
█內容簡介 第一志願女中的十七歲少女自七樓一躍而下,結束短暫生命。 一切來的毫無徵兆,究竟為什麼?所有人都迫切尋求一個答案。 為什麼我們那麼需要原因?想哀悼、還是想劃清界線?
隨著跨年璀璨的煙火,15歲國中的死,似乎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教改、兒童權利公約、廢死、毒品除罪化、同婚,中華民國台灣無不走在世界的前端,我們的社會真的準備好接受這一切了嗎?這些倉促充滿意識形態的政策,換來的的是什麼?道德崩壞與淪喪,意識型態的社會對立,貪腐、濫權、粗鄙與自私自利的社會風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再一次 你不斷走 拉長你長長的身影 這一次 你哭泣著 昨日的你十五歲 今日的你十五歲 你看著心愛的人 吃著檸檬的甘味 同時品味你對失戀的味道 仰頭看天 月光也撫平不了思念的心 在寒風中破碎的聲音 再一次 你不斷走 拉遠你遠遠的距離 這一次 你回首著 昨日的我十五歲 今日
Thumbnail
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壓力,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挑戰。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學業和人際壓力下的憂慮與挑戰,以及透過自我療癒的過程,逐漸找到內心平靜的方式。 文章中呼應了許多青少年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轉變和掙扎,是一篇激勵人心的文章。
Thumbnail
「大家分好火車的座位,選好晚上同房的室友後來我這登記!」班長大聲的宣告。 每個人都興致勃勃的討論著夜晚的秘密活動。 「子安,我們來夜遊吧!」班上的男同學聚在一起密謀者最後的青春活動。 「夜遊啊….那什麼時候可以睡覺…」每天晚上11點就得上床的子安感到勉
Thumbnail
在四十五歲的夜里 忽然想起她年輕的眼睛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
Thumbnail
我們以小六女學生的視角參與了一場戰爭,故事內容包含海邊玩耍,坦克對峙,抗戰勝利慶祝等場景。然而,故事以揭露悲劇收場,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無辜受害者。夢境讓人快速切換角色,完整呈現出當時時代背景和人物心境。
一聲槍響 蜷縮在角落的男孩 開始回想 生命或許 只剩幾毫秒了 會後悔嗎? 會後悔吧!  沒看過的風景 沒上過的大學 沒談過的戀愛 果真這個世界 只是課本寫的這樣
Thumbnail
█內容簡介 第一志願女中的十七歲少女自七樓一躍而下,結束短暫生命。 一切來的毫無徵兆,究竟為什麼?所有人都迫切尋求一個答案。 為什麼我們那麼需要原因?想哀悼、還是想劃清界線?
隨著跨年璀璨的煙火,15歲國中的死,似乎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教改、兒童權利公約、廢死、毒品除罪化、同婚,中華民國台灣無不走在世界的前端,我們的社會真的準備好接受這一切了嗎?這些倉促充滿意識形態的政策,換來的的是什麼?道德崩壞與淪喪,意識型態的社會對立,貪腐、濫權、粗鄙與自私自利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