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學生對自身學習與教育的反思」自學前的啟蒙 一個自學生的觀點(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記得兩年前,第一次看「學習的理由」這部教育紀錄片時,心中多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感慨:「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這句標語深深繞印在我腦海中,它連結到我一直以來對於教育大環境的感受。後來我有幸認識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楊逸帆」,嚴格來說,他算是我的學長。時隔一段時間,我在youtube上看到了「學習的理由」的募資影片,片中逸帆說了這段話:
「我有個堂姐,每天讀書讀到一兩點,早上五點多起床趕第一班車,就為了要考上一個好的大學。為什麼要考上好的大學,就為了一個承諾,如果我上了一個好的大學,就會有好的未來。」這段話再次讓我想起:「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雖然跟夢想沒有直接的關連,但它讓我想到的是,當我們講到教育時,多少人腦海中期望的是:好的成績、好的學校還有好的前景?可是這個「好」是什麼?誰定義了它?又是誰給了這個(好)的承諾?
對我來說,這句話背後隱藏著的意涵是,一個深藏在過去社會文化中的意識形態:它告訴我們,你(妳)的存在是服膺於這個「好」,服膺於這個社會集體的承諾,在這個「好」面前,人存在的本質變得工具性,變得毫無重量。在這個「好」面前,我們似乎都交出了自己的自主權,臣服在它的腳下:「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我想問:「放棄自我,跟隨社會,就是長大嗎?」
我是一個自學生,沒有去學校,也不是時常在家。從小就在非主流實驗教育的環境下長大。每當我認識新的人幾乎都一定會被問到:「為什麼要自學?」、「你自學在學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老實說這些問題對我來講其實很難回答。如果要認真回答:「我自學在學什麼?」,就需要鉅細彌遺地分享我的生活。我記得有一次在自學生小聚上,有位自學生講了「自學即生活」這句話,我覺得再貼切不過了,對於在學校上學的同學來說可能很難理解,但包含我在內許多自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真的是切分不開的。
至於「我為什麼要自學?」,這個問題更加複雜了。平常我會盡量簡單的回答,但是這次我打算用整個文章好好的詳細回答這個問題。前面有提到我從小就在實驗教育的環境下長大,但我並非從小就是自學生。由於自小的個性和行為表現就與同齡差異很大,從幼稚園階段就長和同儕相處不睦,再加上總總的問題,因此我母親擔心我在一般體制內學校會非常辛苦,同時她也覺得我並不適合體制內教育,於是在經過與父親長期的討論與溝通後,決定帶我到一所很特別的實驗學校上學。
這是一所沒有課本、沒有考試也沒有成績排名的學校,它非常自由,從小學階段,學生就有許多時間可以自主選課,多元課程與一般學科幾乎是一比一,同時還有大量的團體活動,如果學生有什麼個人需求,例如不想上某堂課,或著想要有一個自己的時間做自己的事,都可以提出,在絕大部分的情況,老師與學校都會尊重學生的想法。現在想起來,我母親的判斷很正確,此時此刻我很清楚自己並不適合體制內的教育,也很清楚如果我在體制內長大,我絕對不會是現在的我。
說到這,我想回到在開頭講的「好」,其實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隱約對這個東西有些感覺,即使我從小學開始就在體制外學校,但每當我跟周圍體制內的朋友互動、聽到很多長輩在談論兒女教育時,我然仍可以感覺到一股強烈的競爭意識和人與人間的階層,根深於過去台灣社會的主流文化中,時至今日仍然影響著社會與教育的大環境,甚至支配了許多被巨大現實洪流淹沒的人們。在我小時候某種程度上這所學校就像一個保護傘,隔阻了這根深在教育大環境下的意識形態。
然而即使在這麼自由開放的環境裡,小學時我還是沒顯得多快樂。在這裡不用面對課業壓力以及相較權威的師生關係,但是我與同儕的相處仍然有很大的問題,在學校我與同學總是格格不入,我們的想法、興趣、對問題的反應各方面都不同,再加上我又十分固執己見,因此排擠或更嚴重一點的霸凌也就隨之發生。這使得我一直不是很喜歡與人互動。也導致了很長一段時間不喜歡上學的情形。一直到國中,這些情況才有所改善。
從國中開始,我在身心上都進入了一個非常快速的成長期。在這個時期我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如此渴求與外在世界的連結。我想要活在一個廣闊的世界,(不管是在實體上或心靈上)想要擁有一個真正遼闊的視野。因此我開始積極參與校內外的許多課程與活動,也開始主動與人互動。我感覺彷彿深藏在心中的大門打開了,使得我開始享受於和他人的互動,享受於探索世界的各種面貌,我想要找到在這變化萬千的地球上,那些令人著迷令人熱愛的事物。這些東西會跟我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呼應,創造我與世界深刻的羈絆。
在即將升國二的那個暑假,我跟著我們高中部去了一趟香港社會創新行動學習,(簡介一下,行動學習就類似於學生自主安排的主題式旅行,它是我們學校很重要的一個重點課程),這趟令我記憶猶新的國外行,就此引發了我對社會議題的熱誠,它讓我看見即使面對許多如此複雜且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仍然可以因為人們的自覺、選擇與行動而創造改變的契機,也因此讓我產生了對於付諸行動,用創新的方式試圖解決社會問題的興趣。
本文作者:曹立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學姐,上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一個我幾年前剛上大學時被學妹問的問題。的確,上大學是什麼,一直都是現在人在討論的一項人生課題。 到底……大學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學姐,上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一個我幾年前剛上大學時被學妹問的問題。的確,上大學是什麼,一直都是現在人在討論的一項人生課題。 到底……大學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