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團體盲思」看韓粉到底發生什麼事
方格精選

從「團體盲思」看韓粉到底發生什麼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從2018年底開始,整個台灣社會最熱門的話題大概就是兩個字「韓粉」。這些人生已經經歷約一半其中也不乏知識水平(至少學歷)甚高的人,經常在公開場合說出超越一般大眾常識,外人看似荒誕但說者本人卻堅信不移的口號與理念,有時候還會產生較為脫離一般秩序範疇的行為,而且情緒過度激動與亢奮。

這些症狀難道是上了年紀而罹患大腦功能衰退等病症嗎?當然不是,在深入正題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團體盲思」。

團體盲思(Groupthink,亦作團體迷思、集體錯覺)是一個「心理學現象」,。一般認為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艾爾芬·詹尼斯」首先提出,而他指的是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也就是說當我們身處在一個「歸屬感」強烈的團體之中,不管團體決策的結果有多違反個人觀點與思考方向,我們都會「為了與大家一樣」而選擇順服,「長時間惡性循環」下來就會讓整個團體走向越來越極端,讓團體外的人越發難以理解。

這也跟一個眾所皆知的社會實驗結果非常類似,那就是「阿希從眾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一共有實驗者與數名預先套好的演員搭配一位受測者,問出:「以下這張圖哪一條線與左邊那條一樣長?」這般簡單的問題,在所有人答案都是C的一致壓力之下,即使正確答案顯而易見但大多數受測者還是會選擇C這個錯誤答案。


raw-image

試想當你的生活周遭的親友、同事、長官、網友等等,全部都在力挺同一種意識形態,就算提出的論顛非常荒謬,但順著大家的思考好像才會不落入孤獨的窘境不是嗎?

人類最害怕的就是孤獨感

1982年,詹尼斯再探究美國入侵豬玀灣事件、偷襲珍珠港事件、韓戰、越戰、古巴導彈危機、馬歇爾計畫的發展、水門事件等美國政府歷年外交決策事件,參照各個事件的環境、決策過程、決策結果,歸納出「團體盲思模型」,那我們現在就來用這個模型的8種表現形式檢視一下廣義的「韓家軍」倒底符合了幾項吧!

韓粉錯誤攻擊事件

韓粉錯誤攻擊事件

  • 無懈可擊的錯覺:團體過份自信和盲目的樂觀,忽視潛在危險及警告,意識不到決策的危險性。

這個部分在近期韓國瑜的民調持續下滑,但不管是韓家軍的社群網站,或是部分挺韓知名人士如劉家昌等等,都持續認為大多數民調造假,甚至有韓國瑜能夠在明年選舉得到800萬高票的自信就能看出,而且對於客觀上自家立委候選人或是地方行政首長都刻意保持距離的狀態選擇性無視,基本上忽略了決策導致敗選的可能性,看來第一點算是吻合了。

  • 集體合理化:團體通過集體將已經作出的決策合理化,忽視外來的挑戰。一旦群體作出了某個決策後,更多的是將時間花在如何將決策合理化,而不是對它們重新審視和評價。

這裡並不是集體合理化團體決策,反而是在合理化韓國瑜一人隨興開出的政策支票,諸如故宮一次展、母語回家學、出國遊學政府出等等,讓他的國政顧問團甚至被網民冠上「國政善後團」的稱號,有時候甚至會說出讓專家學者啼笑皆非的善後說法,而且韓家軍的言論走向一率把質疑的聲音打上「黑韓」的標籤,完全不敢對其重新審視。

  • 對群體道德深信不疑:成員相信群體所做出的決策是正義的,不存在倫理道德問題。因此忽視道德上的挑戰。

延續上面所說的,最近韓國瑜針對移工議題也曾有要畫設特別休閒娛樂區的想法,對於這明顯有歧視瑕疵的政策看法大多數韓粉們也是大力支持,甚至有批評這項政見才是歧視移工的聲音出現。在母語學習上的議題也是,母語在家學明顯有違反多元文化精神以及文化保留精神的可能瑕疵,韓粉們還是一窩蜂的支持著明顯帶有道德瑕疵的言論,甚至以此站上道德制高點。

  • 對外偏見:傾向地認為任何反對他們的人或者群體都是邪惡和難以溝通協調,故此不屑與之爭論;或者認爲這些人或者群體過於軟弱、愚蠢、不能夠保護自己,認為自己群體既定的方案則會獲勝。

這也是一開始中國國民黨黨內傳出對「韓流」有所擔憂的主因之一,就是韓粉集團的強烈「排他性」。如此的偏見導致他們無法接受團體中出現不同的聲音,以及來自團體外部同陣營的友善提醒,反而會用強烈的詞句、情緒甚至是行為攻擊、鄙視那些與不屬於他們團體歸屬感的「外來者」們。

  • 對異議者施加壓力:群體不欣賞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對於懷疑群體立場和計劃的人,群體總是立即給予反擊,但常常不是以證據來反駁,取而代之的是冷嘲熱諷。爲了獲得群體的認可,多數人在面對這種嘲弄時會變得沒有了主見而與群體保持一致。

正巧不久前中國國民黨才剛開除了資深黨員鄭佩芬以及青年黨員李正皓,他們兩人在政論節目上質疑韓國瑜方面的作法,以及國民黨中央的做法與心態就遭到開除黨籍,當然對於兩人的言論是否過分違反黨規雙方各執一詞,但這仍可以看做國民黨中央為了選舉而擠壓黨內異議人士話語權,藉由開除兩人來殺雞儆猴。

  • 自我審查:成員對於議題有疑慮時總是保持沈默,忽視自己心中所產生的疑慮,認為自己沒有權力可以去質疑多數人的決定或智慧。

由於我並非其中一員,所以難以對此做出評價,也許在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觀察身邊的韓粉是不是有符合這項。

  • 全體一致的錯覺:這是群衆壓力和自我壓抑的結果,使群體的意見看起來是一致的,並由此造成群體統一的錯覺。表面的一致性又會使群體決策合理化,這種由於缺乏不同的意見而造成的統一的錯覺,甚至可以使很多荒謬、罪惡的行動合理化。

如上在「無懈可擊的錯覺」以及「集體合理化」的內容中即可得知,這部分剛好吻合。當然,有些人或許動機並不是單純的團體盲思現象,而是別有用心,但他們外顯的行為已然符合這些標準,所以也是算在其中。

  • 心靈守衛(Mindguards):某些成員會有意地扣留或者隱藏那些不利於群體決策的資訊和資料,或者是限制成員提出不同的意見,以此來保護決策的合法性和影響力。

所謂的「心靈守衛」很像鄉親父老間曾流傳的一句話:「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像是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薛丁格的追蹤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我並非在指責高市府官員刻意隱避或怠忽職守,而是以韓國瑜為中心的政治權力體系在選戰越發熾熱的現在,勢必會用更強的力道與約束力保護那些看似荒謬的說詞與決策,來讓韓粉能夠更加凝聚而不會在緊要關頭瀕臨崩潰。

由此看來,韓粉團體的性質接近完全符合團體盲思模型,而我們看到這樣的現象也必須反思,當我們在支持自己意識形態的代言人時,究竟是不是陷入一樣的心理陷阱了呢?




avatar-img
視覺廢物的沙龍
51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視覺廢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有沒有在網路上發文不小心漏了幾個字就被網友罵到玻璃心碎滿地?或是不小心發了「不太適當」、「沒有足夠教育」的推特就被某個國家瘋狂譴責的經驗呢?怎麼感覺只要稍微有點政治不正確,就會在網路上被判死刑,那倒底政治正確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由「死侍」萊恩.雷諾斯配音的皮卡丘可說是全片靈魂,與萌系外表有巨大反差,咖啡成癮的碎嘴大叔性格讓人印象深刻,連解釋性的台詞都能說得十分生動,要說他是拯救整部電影的存在也絲毫不為過。 然而,男主角與皮卡丘之間的化學反應接近於零,完全就是隨著劇情推動生硬的變化,整體劇本賦予的角色曲線太過平淡...
你上一次認認真真看一張臉是什麼時候?不管是自己的臉、最愛的父母的臉甚至是朋友的臉,你可曾真正把這些對自己的人生來說至關重要人們的臉,毫無保留的凝視過呢? 這部電影不說故事、沒有表演、毫無計畫,卻質樸的拍出生命與生活之重,13張臉近距離的特寫,在說與不說之間的凝視,原來電影還能這樣拍!
你有沒有在網路上發文不小心漏了幾個字就被網友罵到玻璃心碎滿地?或是不小心發了「不太適當」、「沒有足夠教育」的推特就被某個國家瘋狂譴責的經驗呢?怎麼感覺只要稍微有點政治不正確,就會在網路上被判死刑,那倒底政治正確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由「死侍」萊恩.雷諾斯配音的皮卡丘可說是全片靈魂,與萌系外表有巨大反差,咖啡成癮的碎嘴大叔性格讓人印象深刻,連解釋性的台詞都能說得十分生動,要說他是拯救整部電影的存在也絲毫不為過。 然而,男主角與皮卡丘之間的化學反應接近於零,完全就是隨著劇情推動生硬的變化,整體劇本賦予的角色曲線太過平淡...
你上一次認認真真看一張臉是什麼時候?不管是自己的臉、最愛的父母的臉甚至是朋友的臉,你可曾真正把這些對自己的人生來說至關重要人們的臉,毫無保留的凝視過呢? 這部電影不說故事、沒有表演、毫無計畫,卻質樸的拍出生命與生活之重,13張臉近距離的特寫,在說與不說之間的凝視,原來電影還能這樣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