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丑 - 其實我們都不容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累積的傷痛與精英主義的制度餵養出這樣的一隻野獸。小丑的行動,勾出了許多悲傷與憤怒的靈魂,如影片中的作亂與遊行,也如現實中許多國家展開的無領袖運動。他們所表達的,不是單一人或好幾個人的故事,而是在巨大的既得利益與制度下,無能為力的悲哀。
現實往往殘忍得如禿鷹,選中了獵物便毫不猶豫的狩獵,就像一開始廣告招牌被搶走的小丑。然而,透過電視,明明就看到了一個美好世界的樣子,大家還能優雅地欣賞著笑話,即便新聞還是播報著垃圾車罷工的動亂,或許,自己總有一天可以進入那美好世界的吧?
“如果死去的是我,根本無人問津”“我甚至沒有辦法確認我是否真的存在”
人終其一生,都在找尋一個活著的意義。「我是誰」的答案常來自:這個世界有人需要我嗎?有人覺得我重要嗎?有人在乎我嗎?然而,當你發現每個答案都是否定的,你會如何面對這個多一個你,少一個你都無所謂的世界,小丑努力找出的答案:是不需要那麼在乎世界,畢竟他早已經被這個世界給拋棄了。
“我從來沒有聽見他哭”
多麼悲傷的一句話,沒有任何人是不會脆弱的。「沒有聽見」是因為悲傷被隱藏得很好,還是說話的這個人根本不在意你,所以從來就聽不見?劇中的輔導員如此,由劇中被長期照顧的媽媽說出來,更是直擊人心。這也讓人不禁猜想,"快樂"的快樂,會不會也是在幼年的長期虐待中訓練出來的病? 例如:被虐待時,不許哭,必須笑才不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只要笑,就可以避免掉更多的處罰或虐待:母親長期忽略,只有在孩子笑的時候,才會看他一眼...,因為傷痛得深或因年幼,這些記憶被壓抑著,蟄伏在潛意識中,我們能看得見的只有說著“我可以解釋...”努力想拿出病症說明的小丑,當然,也不是每一次都這麼順利能夠解釋,這也成了小丑殺人的導火線之一。
有人很悲傷,覺得小丑好努力怎麼還是沒有一個好的結果。也許有的,只是小丑還沒堅持到那個時刻,就崩潰了。你呢?在黑暗中感覺到撕心裂肺的痛苦時,誰在旁邊心疼著你?如果發現四顧無人,請記得,你也可以心疼自己的、照顧自己的。
願我們都挺得過現實鋒利的殘忍,在我們小有所成時,記得一路走來的不容易,若正好哪天遇到了一個悲傷的靈魂,予以一點點的鼓勵與支持,為他補充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我們,都不容易。
活著,一定會持續受感情的傷、體制的傷,但我們可以選擇給這個世界帶來多一點的盼望與療癒,不當製造出更多傷痛的人。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am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做決定需要時間、資源、討論等等,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稍稍化繁為簡便可以發現,許多複雜問題都是因為沒有在剛好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你還是可以先把自己的所有擔憂都先喋喋不休地說完,但是,當你要做出任何決定的時候,請想想: 當下這個時刻,什麼是相應的回應?
「爸媽,我不期望你們留下家財萬貫,也請別留下喋喋不休的關係債。」 --- 如果連自己的伴侶什麼時候需要支持都不知道,那麼,你的伴侶一定很孤獨,你也是。 --- 一個再好的孩子,也沒辦法做為父母任何一方的伴侶,給予他們需要的「夫妻之愛」;孩子對於伴侶的愛,是該給他的伴侶的。
有些時候,突然有股很強烈的衝動─不肯再做一樣的事,只想去「不是這裡都好」的地方。 ... 是的,有時是需要一個沙丁魚群的畫面,不過這群沙丁魚有沒有「你」,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 有些事情,一開始我們不知道,經歷的過程中不知道,不知道得久了,也就明白了。
你是否相信,有一種遠大於自己的力量? 若是,是否真的願意相信並屈服於這股力量?這個問題常見於人們在信仰上的服從與迷失。試圖探知未來,對這些預知訊息既敬且畏,又同時迷惘懷疑:能否相信這樣毫無根據的資訊。 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會跟這股力量產生連結,無論它的名字是:宗教、靈性、大我……。
做決定需要時間、資源、討論等等,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稍稍化繁為簡便可以發現,許多複雜問題都是因為沒有在剛好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你還是可以先把自己的所有擔憂都先喋喋不休地說完,但是,當你要做出任何決定的時候,請想想: 當下這個時刻,什麼是相應的回應?
「爸媽,我不期望你們留下家財萬貫,也請別留下喋喋不休的關係債。」 --- 如果連自己的伴侶什麼時候需要支持都不知道,那麼,你的伴侶一定很孤獨,你也是。 --- 一個再好的孩子,也沒辦法做為父母任何一方的伴侶,給予他們需要的「夫妻之愛」;孩子對於伴侶的愛,是該給他的伴侶的。
有些時候,突然有股很強烈的衝動─不肯再做一樣的事,只想去「不是這裡都好」的地方。 ... 是的,有時是需要一個沙丁魚群的畫面,不過這群沙丁魚有沒有「你」,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 有些事情,一開始我們不知道,經歷的過程中不知道,不知道得久了,也就明白了。
你是否相信,有一種遠大於自己的力量? 若是,是否真的願意相信並屈服於這股力量?這個問題常見於人們在信仰上的服從與迷失。試圖探知未來,對這些預知訊息既敬且畏,又同時迷惘懷疑:能否相信這樣毫無根據的資訊。 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會跟這股力量產生連結,無論它的名字是:宗教、靈性、大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初看完小丑第一集的時候,就覺得裡面的世界怎麼這麼爛? 小丑身邊的人比小丑更像小丑? 使得小丑不得不變小丑。然而第二集也是如此? 而且如此得更為明顯。
Thumbnail
也許熱愛小丑的人們,走進電影院的人們,愛的是戲裡喪心病狂、表演慾膨脹到不行的小丑。 為什麼那樣愛呢?是因為人們潛意識都擁有那樣喪心病狂而不能說的憤世嫉俗,還是內心住著一個脆弱得不知所措只能卑微求愛的孩子? 小丑演活了我們不能說的與我們不想承擔的模樣。只記得電影入場前那一聲「小丑可以進場了」。
Thumbnail
很多時候,心之所嚮的事無法好好抑制,但至少我們通常能夠掌控腦袋,封存身體裡的動物,離開叢林、表現得社會。可是有時候,腦袋的、社會的病沒辦法控制,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記得要笑,連哭的時候都要笑,誰叫這個世界連一點點愛都給不起。
Thumbnail
而我們無非就是表演、表演和表演,虛假地討喜,恍神沉溺騙來的認同,其實沒人想看你真實的樣子。你不漂亮、不乖、不優秀,不和和氣氣或慷慨大方,不負責不講義氣,你不忠誠或不夠不忠誠,你不正常或者不夠不正常,你不好,或者不夠壞。你不如何,就沒有了。認同及愛終究有條件。誰不曉得?亞瑟不曉得。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沒事就沒事,但一衰起來壞事就會接二連三發生。舉凡忘記帶鑰匙、手機掉地上、踩到不該踩的東~西~、想吃的沒開。雖然都不是大事,但就像《小丑》裡著名的台詞:「我們與瘋狂的距離,只需要糟糕的一天。」就算是小事也可以壓垮我們。而心理師是如何和個案討論類似的挫折呢?
電影或戲劇時常有這樣的劇情,「世界停止運作、只有主角存在,其他人都消失或靜止不動」,一開始會很快樂吧,可以盡情做自己,隨意進出任何空間,帶走自己一直想要的商品,狂飆在公路上,但快樂後的空虛感襲擊而來,也會讓人感到寂寞、鬱悶甚至氣憤。 「人與人的連結」,一直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件事,有多少內耗跟社交從
倒霉兒已經完全沒有靈感了,寫自己死了可以嗎?是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才寫自己死。如果知道自己會死,還要去寫自己死嗎?我死了誰最傷心?自然是我的父母,假若是假死呢,是不是也不能給父母知道真相呢?因為這樣不好玩。真心可以學習,在這裡沒有了,想必這種事情給人不好的感覺。 倒霉兒照了照鏡子思考:生活其實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愛情、事業、金錢,最終是否都只是一場幻覺? 我們追求的理想在現實的碰撞中支離破碎,心靈是否也隨之破碎成千萬片? 有時候,當夜幕降臨,我們獨自一人面對黑暗,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多麼渺小,活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彷彿一粒塵埃般微不足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初看完小丑第一集的時候,就覺得裡面的世界怎麼這麼爛? 小丑身邊的人比小丑更像小丑? 使得小丑不得不變小丑。然而第二集也是如此? 而且如此得更為明顯。
Thumbnail
也許熱愛小丑的人們,走進電影院的人們,愛的是戲裡喪心病狂、表演慾膨脹到不行的小丑。 為什麼那樣愛呢?是因為人們潛意識都擁有那樣喪心病狂而不能說的憤世嫉俗,還是內心住著一個脆弱得不知所措只能卑微求愛的孩子? 小丑演活了我們不能說的與我們不想承擔的模樣。只記得電影入場前那一聲「小丑可以進場了」。
Thumbnail
很多時候,心之所嚮的事無法好好抑制,但至少我們通常能夠掌控腦袋,封存身體裡的動物,離開叢林、表現得社會。可是有時候,腦袋的、社會的病沒辦法控制,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記得要笑,連哭的時候都要笑,誰叫這個世界連一點點愛都給不起。
Thumbnail
而我們無非就是表演、表演和表演,虛假地討喜,恍神沉溺騙來的認同,其實沒人想看你真實的樣子。你不漂亮、不乖、不優秀,不和和氣氣或慷慨大方,不負責不講義氣,你不忠誠或不夠不忠誠,你不正常或者不夠不正常,你不好,或者不夠壞。你不如何,就沒有了。認同及愛終究有條件。誰不曉得?亞瑟不曉得。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沒事就沒事,但一衰起來壞事就會接二連三發生。舉凡忘記帶鑰匙、手機掉地上、踩到不該踩的東~西~、想吃的沒開。雖然都不是大事,但就像《小丑》裡著名的台詞:「我們與瘋狂的距離,只需要糟糕的一天。」就算是小事也可以壓垮我們。而心理師是如何和個案討論類似的挫折呢?
電影或戲劇時常有這樣的劇情,「世界停止運作、只有主角存在,其他人都消失或靜止不動」,一開始會很快樂吧,可以盡情做自己,隨意進出任何空間,帶走自己一直想要的商品,狂飆在公路上,但快樂後的空虛感襲擊而來,也會讓人感到寂寞、鬱悶甚至氣憤。 「人與人的連結」,一直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件事,有多少內耗跟社交從
倒霉兒已經完全沒有靈感了,寫自己死了可以嗎?是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才寫自己死。如果知道自己會死,還要去寫自己死嗎?我死了誰最傷心?自然是我的父母,假若是假死呢,是不是也不能給父母知道真相呢?因為這樣不好玩。真心可以學習,在這裡沒有了,想必這種事情給人不好的感覺。 倒霉兒照了照鏡子思考:生活其實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愛情、事業、金錢,最終是否都只是一場幻覺? 我們追求的理想在現實的碰撞中支離破碎,心靈是否也隨之破碎成千萬片? 有時候,當夜幕降臨,我們獨自一人面對黑暗,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多麼渺小,活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彷彿一粒塵埃般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