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2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寫作文有什麼用?」認真回答孩子這個問題,你就輸了

「寫作文到底要幹什麼?以後又用不到!」這位媽媽無奈地嘆口氣,「每次教我兒子寫作文,他就拿這個問題來壓我,我一氣之下,上網找了很多文章印給他看……」
她開始跟我細數找了哪些文章,從會考、學測及國考的作文考試分數所佔比重的分析文章,到出社會後會運用到的寫作體裁說明……等等數十份資料——結果呢?很遺憾,孩子還是意興闌珊。
聽到這裡,我除了為白白印出來又隨即進入資源回收桶的紙張感到惋惜,也為媽媽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捨。雖然媽媽很努力激發孩子的寫作動力,只可惜畫錯了重點而徒勞無功。
究竟重點在哪裡呢?
當孩子質問:「寫作文到底要幹什麼?」你以為他是誠心誠意想了解寫作的功能與目的嗎?
回想一下,孩子是否曾經在投入什麼熱衷的活動時,忽然喊卡,走過來問你:「媽,打電動到底要幹什麼?」或「爸,我打籃球打得好開心呀,但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呀?」——想必是不會吧。
由於他們熱愛這些活動,便一頭栽了進去,根本不會考慮將來有沒有用的問題;相反的,他們痛恨寫作文,才藉由質疑它的用處來逃避它。所以,我們應該要思考的問題應該是「怎麼樣讓孩子喜歡寫作?」
如果小朋友討厭寫作,但後來運氣不錯,遇到一位善於啟發孩子的作文老師,也許會扭轉他對於寫作的看法,從此愛上它;不過,趁孩子還小的時候,爸媽其實就可以在家中營造寫作風氣,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會自然而然體會到寫作的魅力,不用期待恩師的出現。

在生活中,善用書寫彌補口語交流的不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作文是分起承轉合四大段的那一種,唯有在課堂上埋頭跟稿紙奮戰才算是練習寫作文。事實上,爸爸媽媽在生活當中,多用點心思,抓住任何用得上文字的地方和孩子一起書寫,都是在進行寫作的基礎練習,而且可以彌補口語交流不足的部分。
親子間透過口語的溝通互動雖然不可或缺,但有它的局限。比方說:不管是爸媽叮嚀小朋友要注意的事情,還是小朋友請爸媽幫忙的事情,口頭交待總是容易被當成耳邊風。與其動怒,爸媽不如主動點,養成寫便條的習慣,把要交辦或提醒的事情貼在醒目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漸漸也會把這一招學起來。當你有一天下班回家,看到冰箱上貼著一張便條,上面寫著:
爸爸、媽媽,冰箱的巧克力蛋糕是我為同學慶生買的,千萬不要把它吃掉哦!
恭喜你,你家小朋友已經完成寫作的第一課——言簡意賅,也就是運用簡潔的文字準確地表達意思。
再舉一個例子:等孩子大一點,開始鼓勵他參與家庭事務,留意居家狀況,像是馬桶堵塞、燈泡壞掉、牆壁龜裂、冰箱內有異味……等,即使小朋友不知道如何處理,也該懂得觀察情形並回報。
我在《我是說在座的各位爸媽——都是作文老師!》一書中,教家長運用〈居家修繕/改善單〉引導孩子把需要修繕的項目記錄下來回報給父母,目的是在建立一個回報機制。爸媽可以準備一個「居家狀況回報箱」,小朋友填完表格後投遞進去,等待大人有空時處理。
當孩子寫起〈居家修繕/改善單〉越寫越上手,恭喜你,他不但培養出細微的觀察力,也鍛鍊出發現問題的能力;而這兩者,同時也是寫好文章應具備的能力。
諸如此類,都是把書寫放進日常生活中活用的好方法,孩子們會在不知不覺間,實踐寫作的實用性功能,就像拿筷子吃飯一般容易,有什麼好怕的呢?

從書寫中得到正面回饋,體驗寫作的價值
面對一個陌生的事物要如何產生好感,並樂在其中?「正面回饋」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
當孩子吵著要什麼東西而父母不允許時,要不是哭得撕心裂肺,就是生悶氣,好一陣子不跟你說話,搞得親子關係陷入僵局。我在書中推薦了一個陽春版的〈企劃書〉,透過它,親子一起思考、對話,深入了解孩子想要的動機,並說明自己的看法,再請孩子站在大人角度全盤考量,想出解決方案或平衡點。
如果孩子寫得頭頭是道,難以反駁,不妨認真考慮他的請求吧。比起用吵鬧逼父母就範,寫過〈企劃書〉的孩子,已經在運用理智思考,且具有同理心。當他們的願望被滿足之後,便會產生「只要理性跟爸媽溝通,並為他人著想,願望就有可能會實現」的觀念。此外,孩子也從書寫中得到正向的回饋,親身體驗寫作的價值。
〈企劃書〉寫得好,可藉由他人來實現願望;相比之下,撰寫〈計畫書〉便是對個人負責,自我實現的方式。我在書中的第三、四章,教父母帶子女一同檢視作息,擠出多餘的時間來研擬〈計畫書〉,提高執行力。假如計畫徹底落實,達成目的,小朋友便會產生「書寫,可以幫助我完成目標,生活更充實」的觀念,持續累積正向回饋。
有了充足的正向回饋作為信心的基石,根本不用擔心孩子討厭寫作,他自己就知道該為何而寫了。

用書寫來舒泄,洗滌負面情緒
每一個學期,我都會出一個隱藏版的作文題目,像是〈不開心要說〉、〈最討厭大人說的一句話〉、〈說謊的經驗〉……等等。寫完後,孩子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帶回去給父母看,不想給父母看的,由我幫他保管。
只要聽到我說:「這一篇文章,你可以不要帶回去給你爸媽看。」小朋友的眼睛便亮了起來,一下筆,如有神助——不管是氣媽媽老愛拿別人跟自己比較、怨阿嬤幫自己報名太多才藝,還是恨爸爸不把自己的委曲當一回事……等,無不傾盡全力、掏心掏肺把心中的怨懟給挖出來。
我知道,寫作無法為他們解決現實中的遭遇,但至少這一刻,所有的鬱悶找到了一個出口,宣洩而出。說來可悲,聽到子女心聲的不是朝夕相處的父母,而是一週見一個半小時的作文老師。
華人父母向來不擅長口頭表達感情,沒關係,用寫的也行。比方說:給孩子讚美,用嘴巴說說可能講得不夠完整,不如寫張卡片給他,告訴他好在哪裡;和孩子嘔氣,氣頭上可能口不擇言,那就試著用寫的吧,當口語經由大腦轉化為文字的過程中,情緒也會在理智的調節下緩和,找到衝突的癥結。長久下來,孩子也會嘗試用這個方式和父母溝通,那些嘴巴說不到的點,就交由文字來達成。
可見,寫作的用處不用等到升學考試或出社會才能發揮,只要用心——生活處處皆題材。
「寫作文有什麼用?」認真回答孩子這個問題,你就輸了;把問題的答案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父母,才是贏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