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互聯網大亨攜程(TCOM.US)創始人兼董事長梁建章竟然也是人口學家。根據陸媒《21世紀經濟報道》,梁建章近期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指出:「到2100年,中國人口有可能少於美國,這對於中國來說將是個災難。」
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重溫:今年8月30日,馬雲在上海對話馬斯克,也稱「14億中國人聽起來很多,但是我認為未來20年裏,我們會看到這個問題(人口萎縮)給中國帶來大麻煩,」...「人口數量下降的速度將會加快,然後你就會出現崩塌式銳減。」。
為什麼一眾大亨會「忽然」關心人口、鼓勵生育,成為「催生」代言人?
梁人口學家說,人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與核心,少生不僅不會快富,反而是致窮。他認為,「少生快富」的口號完全是違背經濟規律的臆想。他呼籲:「如果中國將來出台大力鼓勵生育的政策,並且能夠有效提高生育率,那麼在本世紀末,中國也許可以繼續保持對美國的人口優勢,並且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抽樣調查生育率為1.58,其中一孩、二孩、三孩和以上的生育率分別為0.67、0.81、0.11。 「看起來生育率不算低,但其實是二孩政策帶來的生育堆積推高了生育率。」梁建章解釋道:「由統計公報數據推算出的2018年的生育率僅為1.46。同樣去掉二孩生育堆積因素,2018年自然生育率僅1.1左右。」
梁稱,如果生育率長期保持1.1,到2050年左右,中國出生人口將只有500萬人左右。美國現在一年出生將近400萬人,同時每年還吸收大約一百萬的移民。如果美國的生育率在將來有所提升,那麼到2050年,中國新出生的人口有可能會少於美國。
梁建章判斷道:「如果本世紀末中國人口真的少於美國,屆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很可能也不及美國。」屆時,美國人口不但多於中國,且英國、加拿大等國家,與美國在語言、文化、安全上是一體的,在科技交流與合作上更密不可分。而漢語國家的人口主要在中國,英語國家的人口將遠遠多於漢語國家的人口。此外,美國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又顯著放大了美國實際可利用的人口基數。
「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兩個處於相同技術階層的國家競爭,那麼人口多出一倍所形成的規模優勢將難以撼動。」
他指出,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及文化創意等新興領域,人口規模效應更加明顯。這些行業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而邊際成本卻很低,有利於優勢企業在的大市場的快速擴張。在他看來,人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與核心,少生不僅不會快富,反而是致窮。
從1980年到2017年,東北佔全國人口比例從9.01%降至7.87%,而東北人均GDP則從1980年的比全國高39%,變為2018年的比全國低18.9%。
梁建章舉例說明道:實際上,這種現像不僅出現在東北,也出現在江蘇如東和湖南常德這些當年計劃生育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區。這種結局也印證了所謂「少生快富‵2的口號完全是違背經濟規律的臆想。
在長期計劃生育思維下,許多人習慣於把人口當成分母,認為減少人口有利於提高人均GDP。事實上,對人均GDP來說,人口不僅是分母,更作用於分子,而且對分子的作用更基礎、更長效。
因此,其他條件不變,人口下降,對分子的影響可能大於對分母的作用,導致人均GDP下降而非上升。
此外,生育率的降低還使整個社會變成接近四二一的家庭結構,進一步加劇養老負擔。同時低生育率帶來的老齡化危機,最直接的體現是養老金收支平衡面臨沉重壓力。
「現在東北三省的養老金已經入不敷出。」
他指出,2018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比例只有17.9%,將來會一路上升到接近40%。
因此,他呼籲道:「如果中國將來出台大力鼓勵生育的政策,並且能夠有效提高生育率,那麼在本世紀末,中國也許可以繼續保持對美國的人口優勢,並且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
說到尾,原來又是國進民退的騙局。中國老百姓對執政者來說,從來就是一堆數目字,如牲畜、大豆一樣。生活負擔不是理由,環境不是理由,科學不是理由,經濟規律更不是理由,一切都只為政治服務。
不能生是基本國策,多生也是基本國策。
這個專欄是我的私人博客,紀錄鼓勵人的文字、一點思考的過程,希望和大家一起,克服生命給人的難題。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或者覺得我為您帶來新的觀點,少許思考,
請考慮付費訂閱,或者單次贊助我的寫作。我會把訂閱收益,全數捐給「
612人道支援基金 612 Humanitarian Relief Fund」幫助香港的抗爭者。「612人道支援基金」是為所有在反送中運動中受傷、被捕或有關人士,提供醫療費用、心理/精神輔導費用,法律費用及其他相關的人道支援。我會在收到贊助的下一個月,第一篇文章公布捐款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