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告訴孩子「非洲孩子好可憐」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在非洲遇到的小天使:)
一直以來,我的「閱讀表達課」,都期許自己能以一個更彈性、更自在課程主題進度,與孩子討論我們可以知道的事。有些時候,「老天」剛好就會為你擬出課程主題,給你一個禮拜的時間構思下一個最重要的「小事」。
表達課,可以是五花八門。簡單來說,只要你能用來說、能思考的課程,都能成為一門表達課。既然如此,為何不把握時間,談談我認爲比起學校學科更重要的事呢?於是乎「生命教育」的討論,一直是我課程主軸的一部分,我們談自己、談他人、談環境、談自然、談世界。
果然,老天出作業了。就在上週同事傳來「舊鞋。救命」的海報,我當下就決定要把我期中過後才要談的「世界人道關懷」主題提前登場。
「舊鞋。救命」組織創辦人楊右任當年透過「一張海報,喚起20萬人行善捐鞋」。課堂開始我秀出這張海報讓孩子們閱讀、獲取訊息,果然,孩子們立馬被印入眼簾的腳丫們震懾,在針對一連串的問答討論之後,我以一個問題總結:「看到這張海報,能說服你捐出你的舊鞋的人,請舉手?」在場的孩子,紛紛舉手表示「我們去年也有捐!」「沒問題,反正是我不再穿的舊鞋」、「很好啊!可以順便整理鞋櫃。我媽都說沒壞,捨不得丟,用來幫助別人她應該很OK!」「能以不用花錢還不浪費的方式去幫助別人,絕對沒問題!」嗯,果然都是善解人意的孩子。就在我要丟出問題作進一步的討論時,我發現有個孩子默不吭聲沒舉手,一臉不以為意。我問想法,他說:「我的鞋子也沒壞,我也可以送給我的親戚、表弟、表妹啊?我也沒浪費啊,為什麼一定要捐?」我一臉興奮,心想:「太棒了!老師就是要這個想法!」露出一抹微笑的我說:「很好,00的想法,老師也認同,他認為他也沒浪費,這也是珍惜資源的一種作法。不送去『非洲』,也是可以的!」話才說完,一個孩子的回應,立馬來到我這堂課要跟孩子們分享的核心。
「可是,非洲的小朋友都很可憐耶!我們應該要幫助他們啊!」她振振有詞的說。當然,這句話原本是我的引導與重點提問討論之一,但是讓孩子們親口說出,就是身為課堂編劇兼導演的我,最大的滿意與回饋。我掩藏不住笑意的說:「哇噻!這句話聽起來實在太令人感動了!老師覺得世界未來很有希望!大家也都這麼認為嗎?」是的,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同意同學的這句話。「非洲的孩子很可憐!」。
「非洲的孩子很可憐,所以我們要幫助他」這句話沒有問題嗎?我們從小就聽爸媽甚至老師的恐嚇威脅:「再不吃飯,把你送到非洲餓肚子」、苦口婆心:「你不要浪費食物喔,你想想,非洲的小朋友都沒飯吃,好可憐耶!」甚至充斥著非洲的許多傳染病、天災、人禍等訊息。嗯,是的,這些問題在非洲都是事實沒錯,但最後讓孩子們歸納、統整為「非洲孩子很可憐」這樣的想法,或許我們都該檢討。
我問孩子,「你們覺得什麼是可憐?」…「就是看到他很可憐會想幫助他」(偶爾課堂中孩子們回答這種廢話,是很可愛的!哈哈)「替他感到難過」「覺得他很慘」「他很衰」…。「那你們是用什麼想法覺得別人可憐?」我問。「就是覺得他的狀況很可憐」我又問:「你們有沒有用自己和別人比較呢?」「有,有一種我比較好、他比較不好的感覺,所以才覺得可憐!」很好,孩子們的回答引來了我的結論。「所以,老師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喔!當你覺得別人可憐,其實我們並不是跟她站在同一陣線或同一個角度,我們往往用『自己比較優越』的感覺來看待他人。大家可以好好想想這個問題,你真的有比別人好嗎?什麼叫做『好』呢?」
「覺得他人可憐,同情他,想伸出援手幫助別人的心,是非常棒的!我們的社會和世界需要這樣的愛,但這裡大家用的是『同情心』。」說完,一個孩子問「所以同情心不好?」「沒有,老師沒有說同情心不好,它是一個發自內心關心別人、覺得別人需要幫助的好意,是很棒的!但是,如果這麽棒的感覺,是建立在我覺得你比我差的狀況,可能就扣一點點分。所以老師想要讓大家知道有一種想法,或許會讓你們的善良更加分。那就是『同理心』」。我分享了一個我在旅行中,學會的一件事讓孩子們知道。
「幾年前,老師去柬埔寨旅遊。柬埔寨在東南亞,是一個相對於台灣較為落後的國家。在路上,你到處可以看到和你們一樣年紀的小朋友,拿著很多紀念品兜售,或是著名的觀光景點,都有很多乞討的人。(我順便提到我在印度看到更震撼的畫面)那次旅遊,有個說會中文的當地柬埔寨導遊叫做小陳,我記得他對我說過這樣的話:『很多人來柬埔寨玩,我聽到最多亞洲人說『我們好可憐』,我覺得很好笑。』我好奇的問小陳:『笑點是什麼?哪裡好笑?』小陳說:『你們覺得我們可憐,但我們其實每天都過得很知足、很快樂,所以我覺得你們很好笑。』聽到這,老師突然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整趟旅程都在思考這件事。所以,你們知道小陳為什麼說他們很知足、很快樂,但我們卻會覺得他們可憐?」
「因為我們覺得他們很窮,可是他們覺得還好。」「因為我們覺得他們很落後」孩子們回答。「很好,所以這些都是『我們覺得』,跟他們『自己覺得』有落差,這就是『同情』。(我刻意強調關鍵字)」「那同理有可能是什麼?」我又問。「我知道!就是我覺得的跟你覺得的是一樣的!」有個孩子不假思索說出。我說:「嗯!一樣感受沒錯但很難,畢竟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但至少是我能從你的環境、背景與狀態去理解你的感受,這就是『同理』。」 「所以,覺得非洲小孩很可憐這句話,少了什麼?」我又問。「少了我們去非洲體驗!」「老師帶我們去非洲玩」「好!我們來約!」(哈哈哈,我就知道這些小鬼會說這個!但,有時候討論走偏一下,也沒關係,因為已經孩子們知道,自己不該再用刻板印象覺得『非洲小孩都很可憐』)
好了!上課的實況分享,先到這裡告一段落。當然接下來的一個小時,我透過影片、閱讀內容還有活動進行,盡可能的帶孩子們深入非洲感受這些美麗與哀愁。我無法預測這樣的討論和體驗能夠帶給孩子們多少省思,但至少孩子們知道非洲也有產石油的富有國家、戰亂國家、貧窮國家。而不是一句「非洲小朋友都很可憐,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劃下句點。
專題討論全部結束的課後,我又問「所以會想要捐舊鞋幫助非洲需要的小朋友舉手?」這次,是全班。我相信,站在「同理」的角度,孩子們已經懂得自己幫助他人時要有的出發點和本質。
我不再多問為何有人改變心意,微笑的說:「下課,下禮拜見!」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之端也。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我相信,這樣美好的本質,建立在「同理」上,我們可以更尊重他人、讓愛走得更遠。所以各位父母師長親朋好友,不要再只對孩子們說「非洲小孩好可憐,需要我們的幫助」了吧!
avatar-img
48會員
55內容數
我們是一, 我們都是獨特且美麗的一, 我們也集合成為一。 分享我的教育想法,一起感受世界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ela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有個很疼我的阿嬤。小時候,阿嬤拿我的命盤給別算命仙看,他說我很會講話、很會辯論,長大一定是律師。 謝謝這位如此神準的大師,在我出生時就給我這樣的信心喊話。 我也有個飽讀詩書、精通紫微的爸爸,他說我的本命「天機、巨門」就是一個完全靠嘴巴、靠腦袋吃飯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從小在家我就被以一個「準律師
我有個很疼我的阿嬤。小時候,阿嬤拿我的命盤給別算命仙看,他說我很會講話、很會辯論,長大一定是律師。 謝謝這位如此神準的大師,在我出生時就給我這樣的信心喊話。 我也有個飽讀詩書、精通紫微的爸爸,他說我的本命「天機、巨門」就是一個完全靠嘴巴、靠腦袋吃飯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從小在家我就被以一個「準律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個複雜且引人深思的問題。從道德和哲學角度來看,「好心有好報」並不總是以立竿見影的方式顯現。好心的價值可能不僅僅在於外在的回報,而更多在於我們內心的平安和對他人的影響。即使在困難的情況下,好心的行為仍然可能帶來積極的變化和深遠的影響。
公子最近一個族人小孩出國去念書 她跟我說,她教育小孩 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教他會感恩 我覺得這媽媽很棒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太多人以自我我中心 完全忘了社會的運作 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互利互惠 或是我之前說的曾國藩的處世重點,利他   利他,你才會有所得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Thumbnail
「記得4年前,我和員工們曾經送物資前來石磊國小。那時候看到學童們穿著幾乎磨破的球鞋,這件事一直放在我心上。今天我帶著團隊再度回來,就是希望送上新鞋,讓小朋友們能夠繼續快樂跑跳。」
同理是什麼?可以吃嗎? Why empathy?   本週迎來了最後一次練習生共學,我們討論的焦點也從過去經驗的困境中,轉化成實孩互動情形的彼此分享(詳情請閱讀夥伴漢娜的日誌-粉紅色的大象),我們談到『因為設定要先用同理孩子來開始對話,然後就卡住了的困境XD』,這也是我學習薩提爾一路來的困境,同
Thumbnail
今天做了同理心的練習、體驗了不被同理的感覺,某些內容讓大家發笑,笑得心酸。最後想要藉寶寶老師在閱讀課後播的那首歌,在孩子們去日本前給他們一個祝福。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最近《國語日報》上有一則報導〈上學路迢迢 南非學生徒步10公里求學〉。在帶孩子閱讀報導時,他們很難憑空產生同理心,因為「10公里」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很抽象的數字,沒辦法體會究竟有多遠。因此,必須先為他們加強距離感;有了距離感,才能確實強化同理心。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以及透過孩子的幫助他人來提升自我概念和自信心。同時,提及了以恩關懷協會的課輔班以及他們的零錢捐計畫,對照顧班的籌款所起的幫助和意義。
Thumbnail
嘿大家!有個重要的議題需要大家幫助!我們都知道柬埔寨有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需要我們的支持才能繼續上學。由於疫情後柬埔寨物價上升,為了更有效地運作,現在我們需更多助學者每個月捐助800到1000元的金額,由兩位資助者共同贊助一位學生。這樣,您不僅可以幫助一位學生,還可以與另一位資助者分享這份愛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個複雜且引人深思的問題。從道德和哲學角度來看,「好心有好報」並不總是以立竿見影的方式顯現。好心的價值可能不僅僅在於外在的回報,而更多在於我們內心的平安和對他人的影響。即使在困難的情況下,好心的行為仍然可能帶來積極的變化和深遠的影響。
公子最近一個族人小孩出國去念書 她跟我說,她教育小孩 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教他會感恩 我覺得這媽媽很棒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太多人以自我我中心 完全忘了社會的運作 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互利互惠 或是我之前說的曾國藩的處世重點,利他   利他,你才會有所得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Thumbnail
「記得4年前,我和員工們曾經送物資前來石磊國小。那時候看到學童們穿著幾乎磨破的球鞋,這件事一直放在我心上。今天我帶著團隊再度回來,就是希望送上新鞋,讓小朋友們能夠繼續快樂跑跳。」
同理是什麼?可以吃嗎? Why empathy?   本週迎來了最後一次練習生共學,我們討論的焦點也從過去經驗的困境中,轉化成實孩互動情形的彼此分享(詳情請閱讀夥伴漢娜的日誌-粉紅色的大象),我們談到『因為設定要先用同理孩子來開始對話,然後就卡住了的困境XD』,這也是我學習薩提爾一路來的困境,同
Thumbnail
今天做了同理心的練習、體驗了不被同理的感覺,某些內容讓大家發笑,笑得心酸。最後想要藉寶寶老師在閱讀課後播的那首歌,在孩子們去日本前給他們一個祝福。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最近《國語日報》上有一則報導〈上學路迢迢 南非學生徒步10公里求學〉。在帶孩子閱讀報導時,他們很難憑空產生同理心,因為「10公里」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很抽象的數字,沒辦法體會究竟有多遠。因此,必須先為他們加強距離感;有了距離感,才能確實強化同理心。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以及透過孩子的幫助他人來提升自我概念和自信心。同時,提及了以恩關懷協會的課輔班以及他們的零錢捐計畫,對照顧班的籌款所起的幫助和意義。
Thumbnail
嘿大家!有個重要的議題需要大家幫助!我們都知道柬埔寨有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需要我們的支持才能繼續上學。由於疫情後柬埔寨物價上升,為了更有效地運作,現在我們需更多助學者每個月捐助800到1000元的金額,由兩位資助者共同贊助一位學生。這樣,您不僅可以幫助一位學生,還可以與另一位資助者分享這份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