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個完整的自己!

Angelaliu-avatar-img
發佈於一兼教室(We Are One)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孩子們總是會猝不及防的帶我走向他們的內心。

今天,國中男孩因為一個上週請假的補課誤會,提早來到教室,我驚訝的寒喧幾句,關於上週的段考。男孩說:「我考得爛透了!」 我知道他的口氣,不是謙虛,更多的是懊悔與擔憂,因為我認識的他是個極為認真、負責的孩子。我打算安慰他的低落,隨口玩笑,說了句:「看吧,是不是上週白請假了,早知道就來上課。」沒想到,男孩認真回應:「如果沒請假在家複習,我應該更慘!」從這句話,我知道他認真看待考試的心,便不敢再投以輕鬆,結束了對話。

爾後,從他身旁走過的我,看到他拿起了自己缺課的講義,正是這學期帶孩子們用心理學角度探索自己的榮格專題。他說:「老師,這個我沒上到,我不懂。」我說:「走吧!進教室,老師簡單跟你說一些概念!」一坐下來,不等我開場他直接說,我覺得我很像「孤兒」,然後一隻手正比著講義上12原型人格的訊息。「我其實有很多覺得自己很負面的想法,我也不太知道為什麼要一直為了考試讀書,我也覺得為什麼要活著,我甚至覺得沒有人理解我,我也很孤單,然後爸媽總是期待我做不到或不想做的事。」他劈裡啪啦的跟我說了這麼大量關於自己的訊息,我其實有點來不及反應。我說:「那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男孩說:「其實不太喜歡,我覺得我想太多、太負面了,但現在的我就是這樣。」

「老師先跟你分享榮格看待人的想法吧!」於是,我開始說明榮格對於「意識」、「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的圖表,然後當我話題又回到12原型人格、談到每個人身上會同時存在著不同原型人格時,男孩冒出一句:「所以這是現在的我,但也只是某一部分的我?」「可以這麼說!每個人格也都會有正向與負向的特質展現,『孤兒』雖然一直在找尋歸屬感,但他的細膩、敏感,是他現在最大的力量,如果你願意喜歡『他』。」我看著男孩的眼睛,說完這段話。我記得,他放慢速度,看著我大大的點了兩下頭,「我好像…知道了。」我這才明白,其實從他與我唉聲分享考試狀況時,他便希望,在這世界有人能傾聽。我很慶幸,我聽到了。

下課,我拍拍他的肩說道:「會過去的,每個成長階段的自己,都會混亂,但都是過了,就會好一點了。」他回應我:「對啊,我好像該樂觀一點!」然後,我給了他一個姨母笑,真心的。

#一兼難忘的對話#青春期的孩子們

raw-image




「與其做個好人,我更寧願成為一個完整的人」-Carl Gustav Jung


avatar-img
48會員
55內容數
我們是一, 我們都是獨特且美麗的一, 我們也集合成為一。 分享我的教育想法,一起感受世界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ela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我來說,所有的學習轉換成一種生活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學期的專題,在眼睛看到的真實與虛幻中不斷地來回感受、認知與思辨,我的初衷其實只有一個:我們所存在的世界,正是一個分不清真實與虛幻的時代,那什麼才是真實?如何才能看到真實? 從眼睛走進腦袋,是一個探索思考的歷程;從眼睛再走進內心,就是一種魔
這兩週,兩班專題進入到學期主題的探討。 這次我選擇不迂迴、不漸進,一開始我就直接亮出主題「我所看見的世界」。順著這樣的命題,我們直截了當的進行了一場分享與思辨活動,並請孩子們用一個詞來代表他所看到的世界並騰寫在大白板上。在引導之後,每個人發表30秒的想法,進行論述,目的是要把自己看到的世界試著放進別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老師也是人,老師當然可以有情緒。」記得這是我在演講與師訓分享時,身為教育工作者一定會同理老師們說的一句話。 說到「態度」,其實在自己今年寒假營隊的課程中,也遭遇一件令我情緒起伏波動的事件。但,孩子與我後續…….,嗯!很直接的伏筆。 #一兼教育工作室 #只有老師懂老師
我覺得基於這樣的動機與初衷,所延伸出來的每一條道路,都是一個可能、都是一個機會,所以,這道路中的許多可能與機會又有何懼?又有何遲疑?因為你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出發。一棵樹、一朵花,並不會為了想要住在高級庭院、公園、森林裡的這些目標,而長出如此美麗的姿態,但我相信,他們絕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人設」這個詞,最近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我覺得十分有意思。思考:人物角色的設定,只存在某些領域嗎?查了一下,維基百科給出這樣的定義:「人物形象設計,簡稱人設,或稱為角色設計、人物設定,是指設計動畫、小說、遊戲、電影等媒體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裝、表情等細節,負責此職位的工作人員稱為人物設計師。 」
對我來說,所有的學習轉換成一種生活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學期的專題,在眼睛看到的真實與虛幻中不斷地來回感受、認知與思辨,我的初衷其實只有一個:我們所存在的世界,正是一個分不清真實與虛幻的時代,那什麼才是真實?如何才能看到真實? 從眼睛走進腦袋,是一個探索思考的歷程;從眼睛再走進內心,就是一種魔
這兩週,兩班專題進入到學期主題的探討。 這次我選擇不迂迴、不漸進,一開始我就直接亮出主題「我所看見的世界」。順著這樣的命題,我們直截了當的進行了一場分享與思辨活動,並請孩子們用一個詞來代表他所看到的世界並騰寫在大白板上。在引導之後,每個人發表30秒的想法,進行論述,目的是要把自己看到的世界試著放進別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老師也是人,老師當然可以有情緒。」記得這是我在演講與師訓分享時,身為教育工作者一定會同理老師們說的一句話。 說到「態度」,其實在自己今年寒假營隊的課程中,也遭遇一件令我情緒起伏波動的事件。但,孩子與我後續…….,嗯!很直接的伏筆。 #一兼教育工作室 #只有老師懂老師
我覺得基於這樣的動機與初衷,所延伸出來的每一條道路,都是一個可能、都是一個機會,所以,這道路中的許多可能與機會又有何懼?又有何遲疑?因為你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出發。一棵樹、一朵花,並不會為了想要住在高級庭院、公園、森林裡的這些目標,而長出如此美麗的姿態,但我相信,他們絕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人設」這個詞,最近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我覺得十分有意思。思考:人物角色的設定,只存在某些領域嗎?查了一下,維基百科給出這樣的定義:「人物形象設計,簡稱人設,或稱為角色設計、人物設定,是指設計動畫、小說、遊戲、電影等媒體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裝、表情等細節,負責此職位的工作人員稱為人物設計師。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他被賞識,如果是被身份重要的人賞識,他一定前途一片光輝。可是,他有被這些人賞析嗎?沒有。他是個沒有人知道的千里馬。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壞孩子還是可以有夢想,只要努力追求,夢想也可以成真。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學生是個蠻特別的小孩,他叫做辰辰,他罹患亞斯伯格症。他熱心助人,個性有時開朗有時害羞。我始終相信他是個很聰明又很「正常」的小朋友。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Thumbnail
一個富有的小男孩在寄宿學校中感到孤獨,他發現那裡的競爭激烈,人心不單純。他的家庭環境複雜,父親忙於工作。他渴望得到真正的愛和關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內在小孩與外在自己之間的關係,藉由此探討,說明在做出選擇時,應該更多考慮內在小孩的需求和行為,並提到了寬恕議題。文章中透露了對於自身成長、行為選擇等內在情感上的煩惱和探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他被賞識,如果是被身份重要的人賞識,他一定前途一片光輝。可是,他有被這些人賞析嗎?沒有。他是個沒有人知道的千里馬。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壞孩子還是可以有夢想,只要努力追求,夢想也可以成真。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學生是個蠻特別的小孩,他叫做辰辰,他罹患亞斯伯格症。他熱心助人,個性有時開朗有時害羞。我始終相信他是個很聰明又很「正常」的小朋友。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Thumbnail
一個富有的小男孩在寄宿學校中感到孤獨,他發現那裡的競爭激烈,人心不單純。他的家庭環境複雜,父親忙於工作。他渴望得到真正的愛和關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內在小孩與外在自己之間的關係,藉由此探討,說明在做出選擇時,應該更多考慮內在小孩的需求和行為,並提到了寬恕議題。文章中透露了對於自身成長、行為選擇等內在情感上的煩惱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