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害怕和男生相處的女校生,真的是「恐男」嗎?

    「不知怎麼的,我只要待在都是男生的環境裡,就會感到焦慮。尤其是需要和男生說話的場合,就特別容易精神緊繃。諷刺的是,後來我交了一個男朋友,也渴望他的身體。」
    轉載自人本教育基金會fb
    轉載自人本教育基金會fb
      還記得,和高中朋友見面時,她偷偷把我拉到餐廳角落,害羞地說出這個困擾她很久的煩惱。
      至今離開女校生活已經三年,上個月回台北與高中時期的三五好友見面時,我們聊到了畢業後離開女校環境的心境轉折。有些人想念著女校裡頭自由、大方、無須拘束的生活,有些人無法適應異性的眼光,因而在畢業之後仍舊找不到與異性相處的方式。這讓我聯想到時常會有人問的問題:「讀過女校的女生,是不是都會『恐男』?」
      我想,這個問題十分有趣,卻也十分耐人尋味。

    「恐男症」是什麼?

      當一個人對男性或男性特質感到恐懼便可稱之為「恐男症」 (Androphobia)。通常患者具有幾個癥狀,例如:會主動避免見到男性,或是在和男性接觸時,感到莫名焦慮與慌張。
      我不太確定我的朋友是不是患有恐男症。她的確無法待在一個都是男生的環境裡太久,只要那些男生超過她所界定的「心理距離」,她就會感受到一股龐大的壓力無法負荷男性對她造成的心理壓力時,她會極度焦慮、想要離開那個空間。但,單獨和一兩個男生相處時,壓力就少了。她說:「也許待在女校時,全是女生的環境給了她一種特定的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僅限於同性別構築出的舒適圈。」
      而當她跟其他朋友說到自己有這樣的情況時,大多數人總是劈頭就問:「妳是不是以前讀女校?」她只好苦笑答「是」。

    真的都是因為讀女校,才「恐男」嗎?

      
      「性別的框架和意識,對於身處女校的我們來說不那麼重要。拋開社會傳統價值,『個性』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
      後來我們才發現,「讀女校」並不全然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還記得那次聚會上,朋友們談論著女校裏頭自由、大方、無拘無束的生活,對比畢業後進入大學、公司等不同的環境,總是會比在女校時多了一份警戒與擔憂。
      這份警戒與擔憂從何而來?我想是來自於心態上的不適應,以及對於異性眼光的害怕。
      身處於女校,相處對象都和自己同性別。在純女生的世界裡,性別變得模糊,辨認彼此的方式只有「個性」
      當「個性」成為認識一個人的唯一方式,我們就能拋開傳統社會價值的「男女有別」、「女生要端莊」、「女生就要穿裙子」、「女生要溫柔才會可愛」等等刻板印象的束縛。因此在女校裡,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女生,也出現了像男孩的女生。個性也好、外表也罷,那都只是不被束縛地,自在做自己而已
      男性的不滿意不必延伸成對自己的焦慮,他們的品頭論足不必聯想到「是我還不夠好」。在女校裡,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慢慢喜歡上真實的自己。
      可能有人會問,高中時有許多社團、補習等會與男生相處的機會,怎麼還會害怕異性呢?但在學校裡跑社團的人不是大多數,補習也不像在學校裏頭,需要大量時間與同學相處。

    我仍舊渴望與他們戀愛,仍然欲望著他們的身體。

      
      那次聊天,她害羞地說:「其實,我仍舊渴望與他們戀愛,仍然欲望著他們的身體。」因為知道自己不是刻板印象裡頭溫柔、漂亮的女生,所以害怕與男性相處、害怕男性的凝視、害怕男性的評論,那是一種害怕受到創傷的狀態。儘管心裡嚮往著浪漫的戀愛,但經常在意他們的目光,想著自己為什麼不符合異性戀男孩的期待。
      這些煩惱,總是盤旋於她腦海,久久不能遺忘。或許這份焦慮,不是來自「女校」的生活經驗,反而是在「女校之外」的水土不服。
      時至今日,她仍然害怕和男性相處,仍然與男性戀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