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準備一個人也快樂的環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類社會除了面對史無前例的龐大高齡人口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趨勢在世界各地發生——獨居人口正迅速增加中,台灣的統計,在2017年的單身戶已經過半,有三百多萬戶的納稅戶是單身戶口。
最近有個媒體對不同世代的人調查退休的準備,發現五十歲以下的族群有七成準備老後跟朋友住在附近,而六十歲以上有半數想跟子女一起住;看來較年輕的族群已經體察到時代的改變。
人類社會除了面對史無前例的龐大高齡人口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趨勢在世界各地發生——獨居人口正迅速增加中,台灣的統計,在2017年的單身戶已經過半,有三百多萬戶的納稅戶是單身戶口。
著名的舞蹈家紐瑞耶夫說:「家,是有人在等你的地方。」他的意思是家裡若沒有家人在等待,那回家也只能說回住的地方,那只能說是房子、屋子,而不算是家。
可是隨著時代變遷,這樣的期待已經不切實際了,如今我們要打造一個人也開心幸福的家。
在過往,會一個人居住大概都是處於人生過渡時期的暫時狀態,比如讀書時住在宿舍,或者剛開始工作在成家立業前暫時租個套房住,但是現在的單身戶多半已是永久的住宅,因此要思考往後生活的需求,好好地規劃使用。
首先必須「斷捨離」,保持清爽的居住空間,這幾年市面上談透過整理房子來整理人生的書非常多,應該要找幾本來試著做做看。
再來就是要想清楚這個空間要住多久?因為人生不同階段需求是不同的,如果打算住到很老很老,那麼就要先預防萬一行動不便時,這個房子還合不合住?是否該及早改造成無障礙空間?或者需要人照顧時,是不是有先預留一個空間讓看護可以休息?
最後也得考慮,居住空間不只是讓我們睡覺而已,如果能將自己的興趣或喜好也在這空間完成,那是最棒的,而且假如能將空間規劃成能邀好友一起來共享,更能增添生活的樂趣。
一個人住無拘無束,很自在,也很開心,這是身體健康而且事務繁多,在外工作或人際往來很忙碌時,回到只有一個人的住家可以享受寧靜,真的是很棒的事。但是如果年紀漸長沒有外在事物在忙,那麼一個人的寂寞如何排遣?或者遇到生病或意外,呼天天不應時,如何確保安全?當我們在打造一個人的家時,內心難免有這些隱憂。
面對不安,最好的方法就是寫出來,將「我在害怕什麼?為什麼害怕?」用筆一一列出,如果能將問題明確化,不安就會慢慢縮小。然後將那些問題用理性找到解決方法,然後付出行動,找到資源預先規劃與防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需要獨自一人進行生命沉思的活動。沉思的生活,才能使人類處在應有的存在狀態  為了因應這個時代無所不在的壓力與隨而來的身心之症候群,周邊有許多朋友都在練習靜坐,不管是用那個學派或那種方法,總是想辦法要摒除雜念,紓解壓力。  但是這種不去胡思亂想的修練若再加上時時刻刻上網追訊息的習慣,讓我們失去了沉思
    採訪以新聞報導方式在日本電視台播出之外,也隨行拍了比較長的紀錄影片。    這下子陳一銘成了日本的知名人士,還有日本人專程從日本飛到台灣,到台南找他,親自跟他致謝呢  十餘年來,到日本的外國觀光客數量,台灣一直是名列前茅,我有許多朋友到日本就像「走廚房」般,一年都會去好幾次,旅遊地點也早已從二線
    我是悲觀的,或者該說是人生的某個部份是悲觀的,而且這個部份和樂觀的那個部份是永不碰頭的。   唯其對人生悲觀,所以有份坦然,我不會放棄某些執著的追尋,但許多的事物我也願以道家的心情來面對。 常常有各種媒體,以及許多或不相識的朋友詢問我說:「你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在當志工?」「你那麼忙難道不累嗎?」
    與林嘉賢在台北市巷弄裡一間文青咖啡館的地下室,笑談這些往事, 蘊慧在旁聽了我們開心地話當年,忍不住插話說:「你們倆看起來都不太像六十歲的人,大概是因為心中始終如同大學生,是個總是懷抱著夢想的人。」
    改造環境本身,也就是從結構面來處理,是最輕鬆而不耗費心力的。若是周邊有許多誘惑,要孩子控制自己不受到吸引是強人所難,限制是一種負面能量,克制也得耗費很大的心力 根據調查,現在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愈來愈晚,幾乎已經影響身體健康與第二天上課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很疑惑地說,每當要孩子睡覺,他們會表
    有的時候心中有事,嘴裏懶得說;有的時候心中有事,覺得沒有必要說;又有的的時候,心中有事,卻又不知道該去對誰說。 有一回,一個人脫光衣服跳到仙人掌上。當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答道:「當時我以為這樣也不錯。」              常常會聽到有人懊惱的說:「早知道就好了!」其實我總是覺得人生沒有所謂
    人需要獨自一人進行生命沉思的活動。沉思的生活,才能使人類處在應有的存在狀態  為了因應這個時代無所不在的壓力與隨而來的身心之症候群,周邊有許多朋友都在練習靜坐,不管是用那個學派或那種方法,總是想辦法要摒除雜念,紓解壓力。  但是這種不去胡思亂想的修練若再加上時時刻刻上網追訊息的習慣,讓我們失去了沉思
    採訪以新聞報導方式在日本電視台播出之外,也隨行拍了比較長的紀錄影片。    這下子陳一銘成了日本的知名人士,還有日本人專程從日本飛到台灣,到台南找他,親自跟他致謝呢  十餘年來,到日本的外國觀光客數量,台灣一直是名列前茅,我有許多朋友到日本就像「走廚房」般,一年都會去好幾次,旅遊地點也早已從二線
    我是悲觀的,或者該說是人生的某個部份是悲觀的,而且這個部份和樂觀的那個部份是永不碰頭的。   唯其對人生悲觀,所以有份坦然,我不會放棄某些執著的追尋,但許多的事物我也願以道家的心情來面對。 常常有各種媒體,以及許多或不相識的朋友詢問我說:「你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在當志工?」「你那麼忙難道不累嗎?」
    與林嘉賢在台北市巷弄裡一間文青咖啡館的地下室,笑談這些往事, 蘊慧在旁聽了我們開心地話當年,忍不住插話說:「你們倆看起來都不太像六十歲的人,大概是因為心中始終如同大學生,是個總是懷抱著夢想的人。」
    改造環境本身,也就是從結構面來處理,是最輕鬆而不耗費心力的。若是周邊有許多誘惑,要孩子控制自己不受到吸引是強人所難,限制是一種負面能量,克制也得耗費很大的心力 根據調查,現在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愈來愈晚,幾乎已經影響身體健康與第二天上課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很疑惑地說,每當要孩子睡覺,他們會表
    有的時候心中有事,嘴裏懶得說;有的時候心中有事,覺得沒有必要說;又有的的時候,心中有事,卻又不知道該去對誰說。 有一回,一個人脫光衣服跳到仙人掌上。當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答道:「當時我以為這樣也不錯。」              常常會聽到有人懊惱的說:「早知道就好了!」其實我總是覺得人生沒有所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與我同入老境 前言 依據內政部統計處於113-06-14發布的《113年第24週內政統計通報》 "112年6月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418萬8,314人,其中獨居計97萬6,925人(占23.3%)、老老照顧計51萬7,770人(占12.4%)。"加總起來,大概每3戶就有一戶是獨居戶或老老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尋找生活的舒適區 在這個時代,我們常常被告誡要走出舒適區,去迎接挑戰,探索未知。然而,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住在家裡或許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我們的記憶,這些記憶在無形中給予我們力量和安全感。在家裡,你不必面對高昂的房租,不必
    Thumbnail
    臥室是家裡面休息的空間,應該讓人感到舒適放鬆。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希望有一個自己專屬的房間吧? 在這樣私密的空間裡,人才會感到最安心,能卸下在他人面前帶起的面具,自在地做自己。 這對於高齡者也是一樣。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前言 「婚內獨活」又名「婚內單身」(有人稱之為"偽單身"),簡單說:兩人有婚姻關係,有在一起的快樂和依存,但依然保有單身(或獨立生活)的自由和空間。上網查找,此種生活方式好像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退休或家中僅剩兩老之時。網路上提及或建議的大多是三或四天分居、四或三天生活在一起。因為分居所以各自有各自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買房跟租房這兩個方式都有人在過生活,參考新聞,很多人會認為現在不買房子,以後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住,但PTT房產板就有一個網友說,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搬去安養中心,或住養生村之類的,如果錢不夠多,自己還可以自理就找便宜一點的老人公寓。他認為老了沒地方住只是假議題,只是嚇租房子的人。   如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與我同入老境 前言 依據內政部統計處於113-06-14發布的《113年第24週內政統計通報》 "112年6月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418萬8,314人,其中獨居計97萬6,925人(占23.3%)、老老照顧計51萬7,770人(占12.4%)。"加總起來,大概每3戶就有一戶是獨居戶或老老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尋找生活的舒適區 在這個時代,我們常常被告誡要走出舒適區,去迎接挑戰,探索未知。然而,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住在家裡或許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我們的記憶,這些記憶在無形中給予我們力量和安全感。在家裡,你不必面對高昂的房租,不必
    Thumbnail
    臥室是家裡面休息的空間,應該讓人感到舒適放鬆。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希望有一個自己專屬的房間吧? 在這樣私密的空間裡,人才會感到最安心,能卸下在他人面前帶起的面具,自在地做自己。 這對於高齡者也是一樣。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前言 「婚內獨活」又名「婚內單身」(有人稱之為"偽單身"),簡單說:兩人有婚姻關係,有在一起的快樂和依存,但依然保有單身(或獨立生活)的自由和空間。上網查找,此種生活方式好像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退休或家中僅剩兩老之時。網路上提及或建議的大多是三或四天分居、四或三天生活在一起。因為分居所以各自有各自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買房跟租房這兩個方式都有人在過生活,參考新聞,很多人會認為現在不買房子,以後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住,但PTT房產板就有一個網友說,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搬去安養中心,或住養生村之類的,如果錢不夠多,自己還可以自理就找便宜一點的老人公寓。他認為老了沒地方住只是假議題,只是嚇租房子的人。   如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