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台北食記】從山本漢堡排聊到服務費

《螞蟻人的台北紀行 #17 山本漢堡排》
五分制的話大概是3.5,畢竟你在台灣要吃漢堡排這種東西選擇真的太少,味道勉強及格,讓人不滿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其他部分,但這程度要說是首選好像也有點困難,總之就是滑過去的分數。
儘管台灣尤其是台北有一堆各式各樣的日本料理店,但「洋食」絕對是其中最少的分類。
當然,這理由其來有自;台灣本來就和日本洋食誕生的脈絡沒有太多的相關之處,這些東西對他們而言是日常的是家庭的,但台灣人並沒有蛋包飯那樣的飲食習慣以及需求;而身為洋食雙壁的漢堡排自然也是如此,當你想吃漢堡排或是其他日本家庭料理的時候勢必得花時間尋找一番。
前面廢話這麼多只是因為我想要表達一件事情:這間店真的很普通,但如果你是要吃漢堡排又考慮到距離問題的話那選擇真的不多。
其實單純考慮餐點的話雖然普通但依舊是在及格以上一咪咪的,但考慮到價格的話就會讓人心情變得有點複雜。
然後除了價格之外還要10%的服務費這點也讓人心情更加複雜。
是的,如果不是要聊服務費這東西的話我甚至不會想要寫出這篇文章。

。這個人開始瘋狂離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從小就習以為常的服務費越來越感到困惑。我不知道這筆錢是不是真的有交到服務生手上,但長大之後很明顯能夠感覺到一些本來還算合理的價位在加上那一成之後就會讓人結帳時心情變得十分複雜。
喔對,還有低消一杯飲料。
尤其是可以橫向比對縱向比對的時候。
留學的時候我實在對所謂的低消還有服務費這幾個字眼有點陌生,除了一些居酒屋會收小菜錢、有些餐廳預訂需要收費,其他基本上就是吃多少交多少錢。
我自己也知道這是國情問題。
台灣人對於餐廳付費的部分不知道從什麼開始自動把空間的使用時間也加進去,但這某方面而言實在不是很合理的一件事,總有一種付了錢之後還得額外再出一筆場地使用費的感覺;從經營者的層面而言更加暴力,每個月該怎麼把房租的錢賺回來本身就是個讓人很頭痛的問題了,翻桌率這種難以預測的東西又要怎麼化成數字?最後就反映在餐點的價格上。
而日式餐廳進來台灣之後這價差實在會讓人心情複雜到覺得自己有點蠢。
稍微比較兩邊都有的連鎖店,然後再比較兩邊打工的基本時薪就可以感受到那種痛苦。
至於味道差異這種客觀存在就略過不提,這太尷尬了。原材料取得途徑不同、兩國的調味適應風格不同,在這種前提之下去要求兩地的店家味道沒有一絲變化實在有些強人所難。
而更讓人難堪的是,當我們優待外來品牌的時候,對於台灣在地品牌的要求卻有些微妙。
鬍鬚張滷肉飯上漲被大抗議這件事或許是過去幾年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畫面之一,姑且先不提這件事情的決策背景,當時鄉民的討論風向實在是讓人很難受。
時至今日,依舊流傳著巷口屌打的傳說。
但我還是只想對這些人說句ㄑㄋㄇㄉ

廢話說得有點太長,讓我們進不太重要的(X)餐點介紹吧。
明太子漢堡排 $300
還行。
山本漢堡排 $330
不差。
兩者價位都要再加上10%。
---
儘管之前曾經提過,但我還是覺得連鎖店的價位跟品質真的很重要。
比他貴就必須比他好吃。
比他難吃就必須比他便宜。
希望台灣以後能夠用一個更加坦率的姿態去迎接這樣的時代標準吧。
#廢人食記
#螞蟻人的台北紀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記錄自己在臺灣吃過覺得值得推薦,或有特別想說的店家;畢竟google的評分機制還有臺灣的食記文化實在是太爛惹,想要單純用味覺去記錄店家。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