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在電影預告釋出之際就已經出現,讓我在第一次看到預告時「耳朵為之一亮」;因為那陣子透過遊玩《碧血狂殺2》(Red Dead Redemption II, 2018)之故,我正好著迷於美國鄉村樂,很常在進行文字工作時播放這首歌曲。
——沒錯,這首出現在《1917》這部英國一戰電影中的樂曲,是來自美國的音樂。
這首起源於十九世紀初的美國民謠與福音歌,通常被稱為〈The Wayfaring Stranger〉、〈Poor Wayfaring Stranger〉或〈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1917》電影片尾名單選用的是最後一個曲名〈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但為求文章簡潔,後文將以〈Wayfaring Stranger〉簡稱之。由於起初為民間歌謠,所以這首歌的歌詞也有很多種版本,直到近代幾位知名的鄉村歌手翻唱,才確定了主流的歌詞版本。
蘇格蘭民謠音樂家Phil Cunningham認為這首歌在美國的誕生,是藉由蘇格蘭移民的影響所致,並且改編、轉化自蘇格蘭邊境民謠〈The Dowie Dens o Yarrow〉;然而即便歐洲移民勢必對美國的英語民謠產生影響——例如〈Wayfaring Stranger〉的歌詞指涉顯然並非北美地景——卻很難找到明確的證據指出〈Wayfaring Stranger〉源自〈The Dowie Dens o Yarrow〉,更別說這兩首歌在主題內容上差距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