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和100/10000誰大?”
”一樣大。”
”在數學上來說是這樣的,但在心理學上來說萬人中的百人,影響力遠遠大於百人中的1人!!”白玫瑰吉崗達也如是說
雍正王朝的主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結尾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帝制如此、民主更是如此
民主的民心就是選票
而選票會往哪裡去?
又是怎麼決定要投誰?
管理學的發展下
決策理論的研究有具體的發展
簡單由網路上可以看到有下列的理論:
- 完全理性決策論
完全理性決策論又稱客觀理性決策論。代表人物有英國經濟學家J.邊沁、美國科學管理學家F.W.泰勒等。他們認為人是堅持尋求最大價值的經濟人。經濟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為實現組織和個人目標而作出最優的選擇。
其在決策上的表現是:決策前能全盤考慮一切行動,以及這些行動所產生的影響;決策者根據自身的價值標準,選擇最大價值的行動為對策。這種理論只是假設人在完全理性下決策,而不是在實際決策中的狀態。
- 連續有限比較決策論
連續有限比較決策論的代表人物是H.A.西蒙。他認為人的實際行動不可能合於完全理性,決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不可能預見一切結果,只能在供選擇的方案中選出一個"滿意的"方案。"行政人"對行政環境的看法簡化,往往不能抓住決策環境中的各種複雜因素,而只能看到有限幾個方案及其部分結果。事實上,理性程度對決策者有很大影響,但不應忽視組織因素對決策的作用。
- 理性、組織決策論
理性、組織決策論代表人物有美國組織學者J.G.馬奇。他承認個人理性的存在,並認為由於人的理性受個人智慧與能力所限,必須藉助組織的作用。通過組織分工,每個決策者可以明確自己的工作,瞭解較多的行動方案和行動結果。組織提供個人以一定的引導,使決策有明確的方向。組織運用權力和溝通的方法,使決策者便於選擇有利的行動方案,進而增加決策的理性。而衡量決策者理性的根據,是組織目標而不是個人目標。
- 現實漸進決策論
現實漸進決策論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政治經濟學者C.E.林德布洛姆。他的理論的基點不是人的理性,而是人所面臨的現實,並對現實所作漸進的改變。他認為決策者不可能擁有人類的全部智慧和有關決策的全部信息,決策的時間、費用又有限,故決策者只能採用應付局面的辦法,在“有偏袒的相互調整中”作出決策。該理論要求決策程式簡化,決策實用、可行並符合利益集團的要求,力求解決現實問題。這種理論強調現實和漸進改變,受到了行政決策者的重視。
- 非理性決策論
非理性決策論代表人物有奧地利心理學家S.弗洛伊德和義大利社會學家V.帕累托等。該理論的基點既不是人的理性,也不是人所面臨的現實,而是人的情欲。他們認為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潛意識的支配,許多決策行為往往表現出不自覺、不理性的情欲,表現為決策者在處理問題時常常感情用事,從而作出不明智的安排。
如果由決策理論結合現實來看
個人的決定絕對不可能絕對理性
在資訊不完備或極其複雜的規則下
下決定往往是非理性決策
只看見自己需要的和厭惡自己不要的
這往往可以用Abrabam H. Maslow「需要層次理論」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實現需要來解讀
才構成了民眾決定選票投給誰的完整機制
主題是批評中共這次的封城和74年前防治霍亂的方式一樣毫無進步
但引用一個沒有根據的發表
塑造國民黨在布袋施政宛如人間煉獄
甚至還發國難財
連消帶打的在「國民黨」與「腐敗」加強了連結
這種類似「原罪」的消耗手法
在每年的228都會來一次...
那該不該打假?
誰可以打假?
怎麼打假?
以上面兩個例子來說
政府做了什麼處置?
如果要打假,該不該打?
謠言很可怕
但是選擇性的打假呢?
涉及價值判斷的時候
每個人會一致嗎?
一個問題,只有一種解決方法嗎?
何謂真?何謂假?
最可怕的一種是我說你是假你就是假.....
三人成虎和寒蟬效應都不利言論自由
但是民眾不會自我思考的話
一百個瞎子提供了正確的大象部份訊息
得出的仍然是四不像...
有時候受騙不能怪騙子
騙子只是在行騙
並沒有打算要騙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