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導讀兼解釋—《隱藏的邏輯》

因為正義醫生千羽的提供,去買了一本07年出的書 《隱藏的邏輯》,這本書是由Mark Buchanan所著,副標題「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其實已經說明了,本書作者的確有提到一些,他自己認為已經掌握到的基本原則。當然,這不是說他認為已經解開社會學的奧秘,只是他認為有一些基本的道理,應該是可以用來解釋社會現像。
這本書,雖然是科普的書籍,也確實不需要數學程度,複雜的現象在作者的銳利筆鋒下,一一被解釋成為簡單的原理跟概念。但這不代表這些現象就真的那麼簡單,更不代表使用的工具就很簡單,更加不代表你我就可以簡單的去理解這些社會現像。
筆者是比較幸運,正好書中講的一些例子,以及一些研究,若不是筆者個人正巧有研究過、有閱讀相關資料過,或是自己就做這研究過,還真不知道其中的複雜性在哪裡。所以,這篇導讀,筆者不打算把各章節都念過去一次,因為這本書寫的已經夠潛顯明白,筆者只做概略式的解釋。

導讀
第一章作者就開宗明義的說,重要的是「模式」而非人,作者的意思是,你我每個人都可以是一顆「社會原子」,但社會原子跟自然科學中的原子不同,自然界的原子,例如氫原子的行為與特性,在每一個地方都相同,而社會原子是不一樣的。
可是這並不表示社會原子的不可預測性,正確的來說,是我們無法預測一個人的行為,但一群人的行為就是可以預測的。例如,我們不知道台北火車站中的某一個人,到底會走什麼路線出火車站,但我們可以預測出,火車站中的人群,將會依照一條條動線進出火車站。
簡單說,一個人的行動也許是亂數、隨機的,但一群人的行為就是有秩序、可預測的。這是作者整本書想要表達的觀念,意即我們要找出一個模式,而不是把焦點放在個人行為,或是放大到整個國家的行為上。
第二章與第三章,是在解釋為什麼個人是如此無法預測,舉了許多範例,舉的例子有趣又不失嚴謹,值得讀者細細研讀。第四章講到市場預測,作者明確指出,各種理論與模型,用來預測市場的工具,已經越來越有用,但這似乎又有一種趨勢,也就是當越來越多人知道某一種理論時,這個理論就不管用。
在這邊作者引出了群眾的一些特性,所以在第五章以及第六章的部分,作者將這種群眾的模式與心理更推一層,指出人類有觀察與模仿的習慣,而人群之間的合作,是一種千百年累積下來的社會經驗。也順便指出,完全理性的模型不見得有用,人是徹底不理性的說法也沒有根據,人類基本上是一種群體生物,但因為生物的限制,群體合作的人數是有上限的。
在此,作者引出第七章的敵我觀念,以及第八章的富者越富,試圖要從這種小團體的觀念,引導出整個社會現象的模式,並告訴讀者,這個世界其實沒想像中那麼的難懂。
簡單說,作者講了九章,真正的結論在第一章已經講了,「這個模式比個人重要」,而作者想要表達的這個模式,就是一種小團體所組成的現象。
McKenna Phillips on Unsplash

個人心得
這本書比想像中要硬的多,並不是書的講法深奧難解,而是因為筆者個人有一些相關的經驗,所以知道其實簡單的觀念一點都不簡單。
首先,作者在講到交通動線的時候,提到了這種自發性組織的觀念,筆者曾經看過一些講「雍塞」現象的書,基本上就提到,經過大量的資料統計分析,利用這些資料設定參數,再代入電腦去計算,往往可以得到很有趣的結果。例如,雍塞的現象可能根源自一台車的緊急煞車,使得原本都還很順的幹道,因為這個緊急煞車造成後面車子的急減速,然後一台接一台,整條幹道多數的車都因此經過急減速再加速的過程。
問題是,這個過程不是每一台車都一樣,有的車花五秒,有的車花了十秒,整條交通動線就因此打結,整個塞住。這個結論不是說,這台緊急煞車的車主該死,因為這是電腦模擬下才能找到的結論,一般的狀態下是不可能知道「罪魁禍首」是誰的。
回到作者講的動線問題,雍塞的論文雖然可以解釋原因,也能提出看法,但要解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涉及到整個交通動線一開始的設計,而我們發現問題的現象,然後再想去解決,也不可能拆掉重蓋。也就是說,這可以讓我們下一次改善,讓問題變得更少。
如果真是這樣就好了,我們現在所有的建設,都依存舊系統去增設,也就是新的建設出來,也不可能完全無視古早的設計。所以⋯⋯還是只能改善,不能解決問題。但至少我們知道問題在哪了。
再來,是作者第五章提到,鐵原子的磁性產生,基本上鐵原子沒有磁性,但幾十顆鐵原子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彼此牽引,產生磁性。這個題目因為是筆者專門研究過的,所以感觸特別深。因為事情沒有那麼的簡單。
磁性的產生,跟原子外層的電子交互作用有關,專業部分筆者不提,筆者要提的是所謂的「奈米」性質。目前筆者自己實驗確認的是,鐵的大小如果小到10奈米以下,就不會產生磁性,或是說磁性會小到無法被儀器量測。這一點跟作者說的一樣,拿來比擬人類的群體,實在再適合不過。
如果每一顆鐵原子都是人,那麼不代表幾千萬顆鐵原子在一起,就會排列整齊產生強磁性,這理論上存在,真實物體目前沒辦法做到,讓整塊鐵的磁性全部都完整排列。實際上的磁性物體,有分成一塊塊的「磁區」,也就是說,假設有塊鐵,鐵可以藉由外加的磁場,讓磁性指向一個固定方向,但實際上內部的磁區會分成數十數百個,每一塊的磁區都有清楚的邊界。
這像極了極權國家,大方向大家都指向同一個方向,萬眾一心絕無問題,但內部每一個團體涇渭分明。每一個團體會分的很清楚,跟地區、文化等背景有關,一塊鐵內的各磁區會形成,也跟鐵塊形成的時候,晶體生長的方向與大小程度都有關。但萬一這個外加磁場消失,內部的磁區馬上方向就全部都亂了,亂歸亂但是亂中有序,例如兩個相鄰的磁區,方向一定會相反,但多個磁區擺在一起,磁場幾乎會被中和。
在這時候,如果有外加的磁場,或是拿磁鐵靠近鐵塊,根據這個磁場的強弱,每一個磁區的磁場方向會慢慢轉移到與外加磁場同方向,但如果磁場不夠大,比較遠的磁區磁場並不會被轉移到同方向,而相反的會與附近的磁區,形成與這個外加磁場影響處相反的磁場方向。
這跟人類社會比還真是有夠像,每一個磁區就像是團體,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時候,每一個團體都專注自己的利益,而且跟附近有利益衝突的團體針鋒相對,在這時候,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就如同間隔的磁區方向會比較相同一樣。但若有外在壓力,在壓力處的磁區,如果是方向類似的馬上就換趨同外界方向,方向不同的會抵抗到附近的磁區都轉向為止。這跟我們社會遇到外敵一樣,利益一致的團體馬上就會投靠外敵,想要反抗的人會被慢慢消磨直到屈服為止
在這時候,受到壓力壓迫但還沒被直接影響者,會與其他團體拋棄成見,彼此合作對抗這個外敵與投靠外敵的團體。在這時候敵我分明,沒有任何道義可言,就如同磁場大小抗衡一樣,只有力量的對比而已。
在上面的狀況中,筆者完全沒有提到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磁區大小雖然大致上是固定的,但不代表會有變化,小磁區會在外在磁場下,被大磁區直接合併,若磁場夠強與溫度足夠,連晶體方向都會變,這跟少數族群長期受壓迫後被合併消滅的狀況如出一轍。簡單說,磁區之間會有消長,不是絕對的。
再來,上面的敘述,完全沒有個別鐵原子的空間,鐵原子在這些區域間,只有選擇靠邊站,僅僅在磁區中間的少數鐵原子,會根據受到的吸引力強弱,反覆搖擺不定。人類團體難道不是這樣?群體之間的爭鬥,個人的空間在哪?想在中間當中間選民的,兩邊都會當這人是舉棋不定的小人。
好在的是,人類多少可以用腳投票,鐵原子一但被束縛,能量要高的嚇人才能脫離。
筆者在這邊不是想上物理課,只是在解釋一個單一的「奈米現象」,奈米現象非常的複雜,一個現象會出現,背後的因素錯綜繁多,很難被抽絲剝繭確認,你以為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小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結果往往是大問題解決了,小問題引發更大的題,到頭來關鍵的問題在哪?還是不知道。
這本書的作者雖然想要簡單的去解釋,模式沒那麼難,可以很簡單的解釋社會現象,但根據筆者碰過的這些研究,其實難的要命,這種介於個人與群眾之間的小團體不難解釋,但一大堆小團體之間的交互作用可比一群人內的勾心鬥角複雜。
看了這本書才明白,原來想要去做好這些社會學研究,可不是自以為是的念了兩本理論,就能以為理解全世界。不要做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以為一個學派的論點,就可以挑戰全人類。
作為一個研究過奈米現象的人來說,真的認真去研究過就知道,這真他X的複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