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民主國家的教育

我們現今的教育制度,可以說得力杜威的理論甚多,舉凡基本理論與實行制度幾乎都與杜威有關。結果不管是在電視還是網路,一票人都完全忘記杜威對教育最基本的想法,就是「教育的目的並不是預備將來。」(註:杜威意思是,不要把小朋友的未來固定方向好,他指的是為了固定目的而準備的教育。)
所以在民主國家中,良好的教育目的,在特性上必須要能夠「根據兒童現有的生活經驗與個人能力,以現有的基礎逐步擴大」;「讓受教者的能力自由發展,不應固定學習目的不變」;「此目的必須在學習與訓練上有直接的價值」。
翻成比較白話的說法,就是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程度,進行不同的教育方法,以確實逐步的提升能力。並且不要畫地自限,因為教育既然是一種永續的過程,那就沒有道理有一種固定目的,限制住學生的發展。且不管是哪一種學習,對學生來說都必須有直接的價值。

將教育的目的延伸出其功用,即為以下三項:
  • 「學習觀察現狀的能力,尋找達成目的的方法,以及可能發生的困難與阻礙」。
  • 「了解如何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可使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達成目的時,可以有比較經濟與合理的安排」。
  • 「鍛鍊出可以在多重選擇方案中,決定最適方針」。(註:就是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啦。)
也就是說,教育場所並不是與社會脫離關係,純粹教授與生活無關之技能處。教育就是生活,學校乃是學生真實生活的地方,理當讓學生生活與學校生活合而為一。生活並非一成不變,人是會成長的,人在社會中成長,也把經驗回饋到社會。以上句而言,教育可說就是社會化的過程,將社會生活單純與制度化,讓學生社會化的地方。
讀者是否發現,杜威根本就沒提到,教育的目的是要什麼訓練有專業技巧的工程師、能夠被企業家使用的人,或是什麼即戰力這種鬼話?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訓練固定的技能,以及為了特定的行業的職前教育,根本是在拿這一代小朋友的未來去賭博,萬一賭贏了當然沒話說,賭輸的話,整代的人豈不是墮入萬丈深淵?
此篇奇文:《洪蘭:不需為十二年國教擔憂!決勝敗的是人品與能力》。表面上講的我們需要教育出可以被社會使用的人,但實際上提的是「企業家要使用的人」。
鬼扯連篇,企業要訓練自己的人才,自己花錢去教育訓練,自己開學校訓練學生都可以,沒有那種要國家社會幫你企業訓練人才的道理。我們是民主國家,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有應對未來變化的能力,而不是某幾種技巧。
杜威認為學校要有應用科學的訓練,職業教育應著重在鍛鍊學生有應對未來時局變化的能力,可不是要訓練單一技巧,他最反對的就是在學生可塑性最高的時期,就訓練學生特定的專業技巧,固定學生未來的職業。(註:學校的工藝教室、家政教室等職業教室,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各行各業「到底在幹嘛」。)
台灣的教育問題,是出在「形式主義」,因為我們只在乎形式上的結果,每個人都努力想在制度中找漏洞鑽,反正結果對我們是好的,其他的過程管他去死。故,產生出文憑主義,小朋友念書,考到大學,拿到文憑,出來找份穩定的工作,就是人生贏家。
洪蘭他說的教改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出在他自己身上,他講的那些自己也做不到,活跳跳的形式主義最佳代言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