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本思想到民主環境 關於理想的民主教育與學習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接續上文淺談了筆者所看到人本教育思想的內涵、發展及它代表的精神意義,本文將延伸討論在人本思想之上,近年國際興起的一波民主教育思潮。這波思潮背後的基礎正是上篇所談以人為本的精神。這種理念追求人本價值的積極落實,並在人本教育的基礎上提出更進一步的民主實踐。至於標題會用「民主環境」而非「民主教育」,主要是因為以我們自身觀察,在台灣談民主教育,很容易被認為是宣講式的民主素養教學,但實際上筆者所談的民主教育,是追求教育過程的直接民主化,因此我覺得用建置民主的教育與學習環境應該更好懂且貼切。

從制約中解放

在開始談民主教育的積極追求之前,先讓我們簡要整理上文的內容,以便確立民主學習環境的基礎。從人本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它極為重要的核心主旨是從制約中解放,這個制約可以分成兩個層面:
其一是上文談的主軸:在近年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與全球化帶來的龐大利益下,導致現今世界對於現實利益的重視似乎已經超越了對人的重視,這也促使無論是在社會或教育的許多方面,都有把人逐漸工具化的傾向。而人本教育所談的第一種解放,就是要從這種被當成工具的制約中解放出來。
對於這部分詳細內容和更完整的解釋可參考上篇:《人本教育》是一場從教育過程找回自己的精神運動
其二則是承接最早歐洲啟蒙時代的精神,訴求從神權與君權的權威中,轉移到以所有人為中心的普世人權與民主。人本教育將此精神使用於教育,追求這個理念在教育中的實踐。以台灣來說,雖然政治民主已經達成,但由於過去威權時代與東亞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的許多領域中仍可見權威價值依然握有主導權的現況。這種狀態在教育中尤其明顯。放大傳統倫理道德的神聖性,強調小孩要聽話(服從)、長幼有序、尊師重道等價值神聖不可被挑戰,以此來維護威權時代塑造的不對等上對下關係。面對這種教育中的威權現象,這就是人本教育談的第二種解放,從威權的制約中解放出來。

教育中的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

簡要談了人本教育訴求的兩種解放,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在這個基礎上,如何從人本思想延伸至民主實踐。在20世紀下半的政治哲學中,對自由提出了兩種分類:「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消極自由的核心是讓人免於干涉、控制與壓迫。而積極自由則是在這個基礎上主張人除了有(被動的)不被干涉的自由,更應該主動追求自己與群體的幸福,包含促成共好、平等與社會正義的各種多元與進步價值等等。
筆者認為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聯很適合拿來解釋人本教育與民主教育的關係,前者追求在權威與被當成工具的枷鎖中解放,後者則在解放的基礎上追求重建一個積極的,共好且平等的學習與教育環境。

從個別性到公共性:民主環境的兩項原則

釐清了民主教育與人本教育的關係,接下來就是如何做了?經歷半個多世紀的行動,在世界各國的民主教育社群中凝聚了兩個對於民主教育的共識:
自我導向:學習者可以自己去決定如何學 , 何時學 , 學什麼 , 在何處學 , 跟誰學習。
群體導向:在一個學習群體內(多數是學校)對跟所有人有關的公共事務,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參與及決策權。
這兩個原則分別代表著個人與群體,在個體的部分強調學習者擁有完整的學習自主權,不被他人干涉。在群體的部分主張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與決策,也因而在參與中產生了相對的責任。也就是說因為群體所做的決定系關每個個人,大家共同做出的選擇是所有人要一起承擔的,也因此在自發的前提下,形成了個人對於共同體的公共責任,也就是要認真的參與討論與抉擇的過程,追求一個符合每個人需求的公共環境。也因此這個責任同時成為了每個人自己的權益。

台灣的人本與民主教育案例

以這種理念建立的民主學校(或說學習群體),相關案例在世界各地許多的民主國家逐漸開始出現。以台灣來說,全人實驗中學、人文展賦、種子實驗小學,都有嘗試實踐與之相近的理念,雖然各自追求的目標與在乎的內容仍有不小差異,對於民主教育如何落實的看法也有所不同,但大體上都算是朝著學習者中心的目標前進。
全人中學是一個追求去威權化,全然開放與自主的環境,在那裡學生不稱呼老師為老師,而是叫名子或綽號。同時他們也有全校所有人的自治會,共同討論與決定各種校園公共事務,在自治會裡大家透過討論凝聚共識,並在最後做集體表決,所有人的決定權都是平等的,(連校長也不例外)。而人文展賦則是在極大部分的課程中都努力落實學生自主,以及共學、共創,並希望能盡量由學生來帶領許多課程與活動的進行。人文有一個大型活動叫做行動學習,是會透過集體旅行的方式,進行主題性的深度學習。這個活動就是完全由學生自主安排透過長時間討論形成的。

對於教育與學習樣貌的重新反思

在本文的最後,我想藉由最近這些文章一連串的討論,重新反思一次教育與學習之間的關係及目的。很多人對於這種自由與民主的教育主張可能會有一種想法:「如果學習是件這麼自由的事,那我們如何確保學生真的有花時間學習且願意學習?我們如何確保學生能學會進入社會所需的能力?能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生活?」但事實上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且如此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從來都沒辦法確保。
即使用強制力讓學生學會了大家覺得應該要學的東西,也沒人可以知曉它在未來是否適用?而且更關鍵的問題是,用強制力讓人習得的能力,往往不會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因為強制力預設了人必須服從的前提,而習慣於服從的人也註定了被社會支配的命運,在現今世界這種人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不受限的創造力,以及對自己與世界真誠的關懷,我們需要讓社會共同體的一份子都能參與到社會改變的過程,做出共同的決定,這樣才能確保社會的改變是符合人們的需求、以人為本的。在人本、自由與民主以及對等的權責關係之下,讓人出於自主與自發參與社會,才能促使社會的多元性與創造力的極大化。更重要的事,改變傳統教育單向的支配與被支配關係,建立多元、平等、尊重、真誠與關懷的溝通關係,才能讓人們有能力共同面對世界的快速變遷,共同承擔時代的巨浪,成為自主與共好的人,而不再是社會的被支配者或著運轉大生產機器的零件。
本文作者:曹立寬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怎樣存到第一桶金,關於存錢、夢想和人生│吳馬克愛理財文章剛開始之前,先簡單的跟大家自我介紹一下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這個部落格 這是一個討論理財、美食、旅行的部落格 以下是我經營的自媒體 吳馬克|幸福理財家 Link tree: https://wumarkyoutube.soci.vip/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
Thumbnail
avatar
吳馬克 l 幸福理財家
2021-08-07
從民現到民隱?艱難之中,仍然做自己——讀《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民現」意指雨傘運動及反修例街頭抗爭,人們走進並佔領公共領域。但自從武漢肺炎肆虐,加上國安法通過,「民現」已變為「民隱」。心情固然沉重、失意,但我轉念一想,忽然發覺這正是另一種「民現」。我們雖然未必能看見手足,他們也從公共領域裡隱沒下來,但他們不合情理的「不存在」,反而提醒我們,他們的存在。
Thumbnail
avatar
慕雲
2021-03-28
漫步花都,讀一篇從人文到環境的故事 數百年來,無數偉大的文史哲人和藝術先驅匯聚於巴黎,堆疊關於人、關於藝術、思潮與愛的刻痕。《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暨第三任總統Thomas Jefferson為巴黎下的註解 ─「漫步於此,如同上了一堂關於歷史、美學和生命意義的課題」。 百年鐵塔下的約定 幾乎和法式浪漫畫上等號的巴黎鐵塔,落成於1889
Thumbnail
avatar
O'right 歐萊德
2021-01-26
漫步花都,讀一篇從人文到環境的故事 座落台灣中心的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於1970年設立,是全台最早設立的森林遊樂區。直到2004年,隨著自然教育逐漸被重視,為推廣戶外教學與環境教育,才更名為今日的「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溪頭猶如一座活的自然教室,區內約有木本植物300種、草本植物1,300種。初秋時節,一踏入林間便先為嵐霧所繚繞
Thumbnail
avatar
O'right 歐萊德
2021-01-26
這苗頭實在不太妙。從老牌民主國家到新興民主政權,十年前眉飛色舞,現在卻紛紛告急/王審言沒人說當公民很容易、沒人斷定民主沒有崩潰的一天。但翻開歷史、看看周遭,如果找不到比民主更優越的體制,也只好打起精神,用知識作武裝,敞開心胸,面對挑戰。邁向優質的台灣民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麻煩您翻開《#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這本書,讓我們出發吧。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18-12-10
從友善出發 與環境連結的理想生活林建鴻,在臺北擔任工程師多年,幾年前決定辭職,返回臺南與姐姐林佩郡共同經營「富穀樂糧行」,在傳統五榖雜糧買賣中走一條與時俱進的路。
Thumbnail
avatar
地方媽媽上學記
2018-03-20
走下神壇的翁山蘇姬——從民主鬥士到政治家<p>其實撇開翁山蘇姬在羅興亞人問題上所面臨的困難,使得她無法有所作為不談。翁山蘇姬之所以不能如西方世界之願,正因為她本來就不是西方社會及媒體所塑造的那個「聖人」,她就是跟甘地一樣的精明政治家。</p>
Thumbnail
avatar
梁東屏
201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