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簡介與小評《國防論》

因為最近的新聞,所以突然想到一個讀者應該不是很熟的人,國內讀者若沒有研究相關的,大概不會知道「蔣百里」,更不用說是他所著的《國防論》。(註:詳情請參照wiki百科,蔣百里經歷過軍閥割據,與一次大戰,死於二次大戰期間,算中國近代史上比較稱得上戰略家者)
國防論以今天的觀點來說,其實無甚高論,且蔣百里的文章真正深入戰略思想,而非是武器戰術等古老的,又算講談稿,所以多不能清楚闡述其思想。但若研讀下去,則又很容易發現,蔣百里身在那個年代,不免對納粹的強大、法西斯的興起有特殊的感應,今天來看難免覺得其人思想太過保守,但時代導致的偏見難免,他也沒有見到二戰後的局勢,我們也不必以今非古,認為其思想不值一晒。

論戰略
國防論在戰略思想上,基本要點就是抓住三個大原則,「人」、「物」、「組織」,蔣百里考察歐陸各國,本身又是留學日本,對於各國國情比較有其心得,他的認為大致上如下
一者「人」,這當然指的是人口與其人力素質。二者「物」,泛指原物料等物產。三者「組織」,即結合上述兩者,發揮其最大效益。
這關鍵處仍在蔣百里生活的世界,已經走向了總體戰爭,戰爭不再是單純的兵家藝術。這時候的戰爭,後方的工廠與農人,重要性不亞於前方奮戰的士兵,一旦食糧不足、原料不夠,戰爭機器就會停擺,國民被逼革命求生,軍隊組織自然瓦解。(註:意即戰鬥力與經濟力已經密不可分)
當時的世界,唯有美國三者齊備,但動員到作戰需要時間。德國戰敗後物產一應具乏,只好從人跟組織上著手,找到一些可以運作的方法。俄國有人有物欠組織,革命後慢慢走向組織革新這條路。
簡言之,蔣百里認為,中國有人,但人力素質不齊,訓練亦不足夠,面對日軍低了不只一個檔次。中國有物,但物產開發甚少,需要時間開發與運用,現下與日本自然不可開戰。中國無組織,各自為政,以三人之力成就一人之功,事倍功半。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拖待變,因為日本絕無能力鯨吞中國,英國尚且花了數百年才併吞印度,日本更弱更無力。故斷不可談判投降,以拖待變,利用中國地形的第二稜線,讓日本的優勢物力無法發揮。(註:看看現在的中國憤青嘛…)

論兵道
若論兵道,蔣百里綜合各國經驗,認為軍事教育有外到內與內到外兩種,外到內是要求以外在的規矩,來養成紀律。裡到外的方法是啟發愛國心,使人樂於為國犧牲。普魯士起於前者,拿破崙發於後者,而現今兩者皆被各國軍事教育所並重。近代戰爭人人要各自為戰,必須有內心的紀律來遵守外在的紀律,方能使軍紀發揮到最高境界。(註:看看現在的台灣嘛…)
而蔣百里對於中國的積弱,有自己的一套解釋,他的想法是,中國很早以前,「活動分子」就與「智識分子」分道揚鑣,互相攻訐,智識分子自己又分黨派鬥爭,所以內鬥內行,精力永遠花在內鬥上。(註:活動分子指重視現實,做出實事者。智識分子泛指讀書人。)
活動分子優點是肯負責任,但若無智識則易武斷,重視現實但容易變成投機份子。智識分子的優點是自持廉愛,但容易流於理論之爭,對解決事情毫無助益,這又往往造成不肯負責任的態度,危害更大。而中國近代就是因為智識分子不能夠做實事,不肯負責任也不肯切事實,此兩大弱點造就近代中國貧弱的根本原因。(註:看看現在的政府嘛…)
而這要怎麼去達成呢?蔣百里倒沒有明說,他舉了當時看到的一些例子,例如德國的公務員,具有一種「勤務樂」,把公務當成責任,職務上沒有的不貪不取,在其崗位上認真負責不尚空談。

論文化
為何如此說?蔣百里將文化分為農業文化與商業文化,農業文化重生產,商業文化重流通。以往的年代,可以有獨立的農業文化大國,與商業文化大國,皆可稱霸一時,但在當年的時代,蔣百里則認為商業文化已經走向死亡了。因為商業文化的流通,本質上就是協調生產與分配的效率化,但效率化到了極致,受限科學發展,必然受到阻礙,於是各種弊端橫生,降低效率的結果就是走向商業文化的末路。(註:今天來看就不是這樣了)
所以不管是五年計畫還是四年計畫,都是農業文化下的重視生產概念,但現在生產需要工業化,還是要講求組織與效率,這種新農業文化的衝擊,勢必帶來「專制」與「民主」,亦即在專制的政治下,用民主的協作來達成統制經濟,此專制的首領絕不等於古代的皇帝。(註:蔣百里當時是大戰前夕,各國都在戰爭準備狀態,所以會有此種認知是很自然的)

結論
若從後見之明來看,蔣百里的思想,以當年的狀態來比之,國防戰略的思想是很前進的,對經濟的理解是很初步的,對文化的認知則是很片面的,但這也不能怪他,一次大戰後整個國際狀態,到處都是革命與變局,人人都想找到一個解釋的方法,這種「反民主」的論點也不是只有他在講。
在結論這邊,筆者不擬批判太多,蔣百里有其時代背景,其經歷又多是選錯邊,有志難伸下只能寫寫文章,提攜後進。但有幾點是到今天都值得我們參考的。
  1. 第一,理性分析環境狀況,而非情感上主戰,其預言日中戰略情勢,基本上是很準確的。
  2. 第二,紀律不只是外在的,更要發自內心,發自內心的紀律來自於文化背景。
  3. 第三,愛國愛家的心,是靠負責任與做實事紮起的,絕非空談與虛言可成。
筆者雖然很想罵政府,不過正常腦袋的應該都知道,他們想要強的國,本來就不是台灣這小島,所以也就無從罵起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