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賽博的視覺元素於我已逝去的../Live in Cyber with no Punk.

在科幻新浪潮後,迎來科幻界的沉澱。
”霓虹依舊,朋克已死 “ — 機核 Gadio
作為當今最商業成熟的視覺取樣元素 — 賽博朋克,相信許多人都已經見識過,即使不是時常敏感的關注各種視媒產品,也應從各類的流通管道看過。MV、專輯封面、演唱會舞台視覺、產品、人像攝影作品。
為了確保我們處在同一個基準做闡述,舉幾個具體例子:

接下來是沒那麼明顯的例子,這些借用正淺移默化的改變我們對視覺的喜好與認知。
產品視覺包裝 — Product Video

質疑聲音:所以具體的Object — 那些容易堆砌的都是些什麼元素 ?
從我自身的Reserach和Reference中,常見的Object有以下幾種:
low-bit、有線連接的粗大管線、外露的銅錫銀合金管線、低保真的全席投影、ASCII、大型且厚重的 CRT螢幕顯示器、小的儲存載具、透明與半透明高光介質、塑膠、雨天、淺淺的煙霧繚繞、濕潤地板、拉長光線的延續性、高度飽和的顏色、色調分離…etc.
如果你認為這些遠遠不足夠。那太好了,下面的內容我會闡述關於 "所謂的朋克精神" 這部分就是屬於你我的。

沒有朋克的精神,就別闊論靈魂與基礎現象。
寫到這裡想必是得罪一些人了,但我卻也是這樣處理我的創作,我恨這樣的方法。所以這也算是我自省時告訴自己的。然而一到時間急迫或是需要更直接的方式時 (應客戶要求) 我也是這樣塞入object,純粹為了visual hook。我不怪誰,時間的碎片化使得觀者不再主動放慢眼球速度。獵人找尋的不是獵物,是另一個獵人。
觀眾試圖理解,但早已不想體會。

所有的視覺都應該以如此的齊頭標準評判嗎?
即便抱著偏見,真心來說,我仍然認為不是。原因在於 :
這是一個 "產業 "
而產業兩字所帶來的意義是 "效率"和 "利益" (恕我不談企業精神等等無法量化的抽象) 對品牌、產品、甚至產業來說甚麼是成功 ? 定義成功的人是何種身分 ? 提出定義的人又是抱著何種動機 ? 如果從這種封閉的角度思考,我不認為得出的答案能說服任何人,包括自己…
所以如果否定產業的存在創作者又該從哪裡得到身分認同,那是賴以維生的生活方式。
質疑的聲音:可有人就是能站著把錢給賺了。我的理解是他們的痛苦和妥協已經收拾了,理解這些成本後,他們才開始創作。
最後我想回到主題本身推薦幾本最純粹的文學 :
由 來源, 合理使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6849996
由 威廉·吉布森 - en:File:Neuromancer_(Book).jpg 掃描自書籍封面, 合理使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5468368
真正的幻想會從文本間流露,讀書時記得閉上眼睛看看你理解的。

我最近也開始嘗試短篇科幻小說了,一邊熟悉文章的寫作模式一邊練習Notion 管理文章,希冀今年能夠離開讀書時的壞習慣—只運用熟悉的媒材講述我的想法。

我能做的是在我的部分裡,用真正好玩、叛逆的玩意兒討好自己。
好的視覺吸引你到創作者身邊(viewpoint),觸摸我所說的精神(價值觀)。像是精美的禮物一樣,閃亮反光的包裝紙終究是要被撕開破壞的,"內容"才是孩子們對待下一個聖誕節的期待。
我只是希望膚淺的包裝不要凌駕禮物其上,我不想有一天興奮地拆開禮物之後,發現裡面空無一物。
而這些失望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散落在一個沒有文化與期待的悲慘社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