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壞的時代離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要去英國倫敦讀碩士,主修醫學法及倫理學(Medical Law and Ethics)。
兩年前,我決定離開全港最大的港資律師樓,走入紅底國企做內部律師(In-house counsel),最大的原因是要了解「內地人做生意和做事的思維文化」。大人常掛在口邊的一句,就是「香港年輕一代不了解中國,才會對中國有那麼多的誤解」。這兩年,從有「共產黨革命搖籃」之稱的井岡山﹑被譽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中國最大的直轄市山城重慶﹑零污染的雲南香格里拉﹑以至上海深圳湖南貴州…我都一一遊走了。如果所謂的「認識國家」是種「公民責任」,我至少能把「不去了解祖國」的標籤從我身上撕下。
有關「內地人做生意和做事的思維文化」,在公開的渠道就不多說了。這兩年我最大的得著,是認識到很多率直﹑人情味濃﹑義氣十足的大陸人(老實說這與港資律師樓有很大對比),當中更不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同胞」。在我城二百萬人上街後那天,有一位老總召我入房,一句「你昨天有遊行嗎」把我嚇個半死。他續說「很支持香港人爭取民主的精神」﹑「很不喜歡大陸人見高拜見低踩的文化」,卻讓我撕下了他身上「不了解香港」的標籤。他說香港之所以如此不可被取代,是因為我城擁有一系列中國其他地方沒有的質素 — 獨立的司法制度﹑言論自由﹑廉潔,「香港人要去捍衛,是理所當然的事」。我相信,在一百年後的今天,香港仍然在這片土地上擔當著某種意義。而且,很多大陸人,是在默默支持的。
我是終極的「和理非」,前線我不會做,文宣亦不在行。在人民與政權角力的這一刻,在運動貌似快要進入膠著的邊際,我所能做的,是繼續以我的方法,去為我城付出。坐上「社會創新」的這條船不知不覺已經三年,聯合創立社企「上有高堂」是我最痛苦卻又最快樂的決定。「社會創新」是「變革者基於對社會現況的認識再對社會的未來作出的幻想(我說的)」。在面對高齡社會即將帶來的龐大「失智人口」﹑父母長輩的退休規劃﹑臨終照顧﹑以至我們都無一幸免的死亡,相關的法律正對人們的決定產生極微妙的影響,卻沒有得到它應有的重視。作為一個律師,我可以做的,唯有就是鞏固和加深我對「社會現況的認識」,再對「社會的未來作出幻想」。這是我要鑽研「臨終法律(end of life law)」﹑「心智及行為能力(mental capacity and legal competence)」的原因。
離開是為了回來,很老土。但,如果你感到累了,感到無力,一定要找回你的初心。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屬於我們的崗位,要為我城付出,每個人都有他的位置。
即使我在漫天煙霧的時代離開,我的心仍在。
如何尊重病人選擇及自主權? 當倫理與法律衝突時,怎麼辦?此出版專題將解答所有有關醫學倫理與法律的相關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媽買了這本書,有意無意的叫我看看。我不是抗拒閱讀,但真的覺得很大壓力。」朋友拿起龍應台的《天長地久》,說實話,包裝精美且內容盡的《天長地久》,如果是由母親推薦閱讀的話,確實很「沉重」,因為母親的意圖無非是想你多點陪她。因為朋友的控訴,我在重讀此書時,想起了龍應台去年在香港大學「女朋友 ──《
我喜歡去旅行,也不介意一個人出行,正確點說是寧願一個人也不想因為要遷就旅伴而令自己不愉快。所以老實說,與「子親旅遊」一定不是我的首選。但自己遊多了,更覺得人一生如果沒有機會多看看世界便離開,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英語不靈光科技不通的媽媽,若不是有我作伴,是不會到中台以外的地方的。
上星期閨蜜找我訴苦,說明明已經28歲,但財政狀況仍然被母親掌控,不時登入她的網絡銀行帳戶。
有事務律師(solicitor)好友跟我說,在他就職的律師行(law firm)同一層樓有10多人先後辭職,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一代。
媽媽從小在我印象中一直是緊張大師界中的模範生,甚至因為精神緊張而肚痛,困擾多年 。
在香港(或所有大城市),絕大部分事務律師(solicitor)的日常工作與「公義」二字,都沒有關係。但根據非正式統計,法律系入學面試時,同學被問到為什麼要念法律,大部分都回答「公義非常重要,我希望能出一分力!」
「媽媽買了這本書,有意無意的叫我看看。我不是抗拒閱讀,但真的覺得很大壓力。」朋友拿起龍應台的《天長地久》,說實話,包裝精美且內容盡的《天長地久》,如果是由母親推薦閱讀的話,確實很「沉重」,因為母親的意圖無非是想你多點陪她。因為朋友的控訴,我在重讀此書時,想起了龍應台去年在香港大學「女朋友 ──《
我喜歡去旅行,也不介意一個人出行,正確點說是寧願一個人也不想因為要遷就旅伴而令自己不愉快。所以老實說,與「子親旅遊」一定不是我的首選。但自己遊多了,更覺得人一生如果沒有機會多看看世界便離開,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英語不靈光科技不通的媽媽,若不是有我作伴,是不會到中台以外的地方的。
上星期閨蜜找我訴苦,說明明已經28歲,但財政狀況仍然被母親掌控,不時登入她的網絡銀行帳戶。
有事務律師(solicitor)好友跟我說,在他就職的律師行(law firm)同一層樓有10多人先後辭職,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一代。
媽媽從小在我印象中一直是緊張大師界中的模範生,甚至因為精神緊張而肚痛,困擾多年 。
在香港(或所有大城市),絕大部分事務律師(solicitor)的日常工作與「公義」二字,都沒有關係。但根據非正式統計,法律系入學面試時,同學被問到為什麼要念法律,大部分都回答「公義非常重要,我希望能出一分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界很大我想帶著心去流浪一下 2023年末,我辭去了大學畢後的第一份工作,帶著一顆探索世界的心,開啟三個月的流浪生活,帶著一個大行李箱、一個相機包,我來到了第一站-香港。 香港的三天裡,香港朋友帶著我深度去體驗香港人民的生活,喝了涼茶、港式點心、去看夜景,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徒步走了香港一圈,該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從INSEAD畢業之後,我順利在新加坡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全職工作。在論理想的工作地點時,很多中華區的打工人都會把在新加坡找到工作、移民新加坡當作目標。 低所得稅、更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又是以華人為主的國際大城市,是很多人選擇的理由。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界很大我想帶著心去流浪一下 2023年末,我辭去了大學畢後的第一份工作,帶著一顆探索世界的心,開啟三個月的流浪生活,帶著一個大行李箱、一個相機包,我來到了第一站-香港。 香港的三天裡,香港朋友帶著我深度去體驗香港人民的生活,喝了涼茶、港式點心、去看夜景,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徒步走了香港一圈,該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從INSEAD畢業之後,我順利在新加坡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全職工作。在論理想的工作地點時,很多中華區的打工人都會把在新加坡找到工作、移民新加坡當作目標。 低所得稅、更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又是以華人為主的國際大城市,是很多人選擇的理由。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