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天賦發光》~相信天賦,打造個人化教育環境 ,藝術可以幫忙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讓天賦發光》共鳴讀書筆記 / from Jinna Sun
【共鳴讀書 no.166】~相信天賦,打造個人化教育環境,藝術可以幫忙
肯·羅賓森(Ken Robinson),《讓天賦發光》(天下文化,2015年)readmoo電子書

羅賓森「天賦」系列論著,跨越二十年, 可以見到他在《讓天賦自由》裡闡述:
天命=「天賦」+「熱情」,每個孩子都自帶天賦, 但悲傷的是,學校卻扼殺了孩子的熱情與能力。
這樣的中心思想流貫, 並一步一步開展至教育各層面。 其中,傷害最大的重要能力,便是「創意」。 《讓創意自由》極力批判著大眾教育之不合時宜, 如工廠裝配線的制式流程與環境,顯然是上世紀工業時代標準化產品線的遺毒,以機器為隱喻的教育,無法支持創意文化的形塑與發展,更難以應變劇變的未來世界。
第三部曲《讓天賦發光》,把矛頭直接對準學校與老師,提到改變迫在眉睫,而且除非是徹底改變,否則無法回應教育的基本要求:

「讓學生了解週遭世界與自身天份,以幫助他們成為有熱情、有生產力的公民。」

全面鬆綁的教育政策是必須的。很開心台灣目前已回應了這股世界性的教育潮,2014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所謂的「實驗三法」:將實驗教育分為「學校型態」、「非學校型態」及「公辦民營」。尤其是「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可排除國民教育法中有關學區劃分、課程、教職人員進用、員額編制、編班原則與教學評量等規定,讓公立學校也可具高度獨立性,有助形成多元化及有創造性的學校體制。
不過,成功的「公辦民營」學校還是鳳毛麟角,真正的問題,還是在大部分的公立學校,難以真正在體制上允許學校特色的自由發展,允許課程的靈活性,使學生在共同學習之外,提供追求個人興趣和天賦的支持力道。
即使108課綱要求各校發展特色課程,那種能支持孩子興趣的課程,仍是大部分學校課程的點綴。
最大的問題,羅賓森揭示了,是「評量」。
評量應該是「過程」而非「結果」,應該是支持性且多元化的,應具有建設性的回饋,產生結果得以比較與後設,足以引導孩子,了解其所需的支援與方向。
但目前,所有教學的痛苦與壓力之源頭,依然是難以解脫的定期評量、大考小考與升學考招制度。
眼見制式學校體系,改變如此緩慢,第一線的老師當自強,在教學現場上轉變自己的思維。
羅賓森說,老師角色的改變,當從「講台上的哲人」改變為「舞台邊的指導」,從填鴨式講述,轉變為啟發性學習,刻不容緩。
拋棄學術至上與標準化教育,用啟發性、個別化的教學設計,支持學習動機與好奇心,讓課堂主導權回到孩子手裡自主學習(自學),運用分組策略挖掘與探索(思考),鼓勵學生將所學應用於生活(表達)。


羅賓森是具有表演藝術背景的學者,對創造力研究不遺餘力。藝術對於創造力的啟發已是普世價值,但是,其實所有學科都可以運用藝術手法來啟動學科內的創造力學習。因為藝術是人類經驗的獨特表達力,所知、所感、所思、所悟,都可以經由音樂、舞蹈、戲劇、視覺藝術...將情感與思緒形象化。
藉由藝術形式的探索與多元,可以幫助所有學科在個性化、差異化的支持。
這是在讀這本《讓天賦發光》時,特別產生共鳴與力道的——
「藝術課堂的價值」
avatar-img
148會員
106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jinnasun@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對「天賦潛能」缺乏重視,與教育理應促進人們創造力之發揮,卻因為固化陳舊的教育政策與體制,使這一代孩子陷入無法面對未來之危機,而這已經是全球普遍性的問題。
TED Talks 演講點閱率最高的視頻,你知道是那一則?屬於哪一類主題?也許你會很驚訝,是教育類! 2006年 Sir Ken Robinson 肯羅賓森爵士"Do school kill creativity?"「學校扼殺了創意嗎?」
如果您想要了解這波教育體制內外,風起雲湧從下向上的改變力量,《學校最該教什麼?直擊12種非典型教育現場》是好棒的導覽手冊,政暉老師以個人走訪觀察及課堂實踐,記錄下不同於升學主義思維的12種教育現場及動人故事。
米契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打造X人才,培養創意思考者的4P新教育》 終身幼兒園是個比喻,作者提到學習要像幼兒園,孩子親手做,投身去探索與玩樂,呈現的是熱愛學習的樣貌。
在108新課綱上路前後,「素養」導向,是近來教育界最熱門的關鍵字。
人類對「天賦潛能」缺乏重視,與教育理應促進人們創造力之發揮,卻因為固化陳舊的教育政策與體制,使這一代孩子陷入無法面對未來之危機,而這已經是全球普遍性的問題。
TED Talks 演講點閱率最高的視頻,你知道是那一則?屬於哪一類主題?也許你會很驚訝,是教育類! 2006年 Sir Ken Robinson 肯羅賓森爵士"Do school kill creativity?"「學校扼殺了創意嗎?」
如果您想要了解這波教育體制內外,風起雲湧從下向上的改變力量,《學校最該教什麼?直擊12種非典型教育現場》是好棒的導覽手冊,政暉老師以個人走訪觀察及課堂實踐,記錄下不同於升學主義思維的12種教育現場及動人故事。
米契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打造X人才,培養創意思考者的4P新教育》 終身幼兒園是個比喻,作者提到學習要像幼兒園,孩子親手做,投身去探索與玩樂,呈現的是熱愛學習的樣貌。
在108新課綱上路前後,「素養」導向,是近來教育界最熱門的關鍵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讓天賦自由》是Ken Robinson和Lou Aronica合著的勵志書,強調每個人都有天賦,透過各種故事向讀者證明,找到自己的才華對生命有重大改變。書中提到忘我的境界、找到夥伴、辨認良師等尋找天賦的方法。建議閱讀此書,對迷失方向的人有啟發意義。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讓天賦自由》是Ken Robinson和Lou Aronica合著的勵志書,強調每個人都有天賦,透過各種故事向讀者證明,找到自己的才華對生命有重大改變。書中提到忘我的境界、找到夥伴、辨認良師等尋找天賦的方法。建議閱讀此書,對迷失方向的人有啟發意義。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