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病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到藏書介紹內容,感覺應該蠻好看的,於是上周末從圖書館帶回它,陪我經歷驚悚的一天。
幾個重要角色穿插敘事,是一個很好理解的概念,總覺得再多寫一點的話,都可以當成劇本來演了。
本身找尋真相的過程就很驚悚,因為實在不會有正常人幹這種事情,因此還以為主角就是"病人",真相越演越烈,最後那一段真相背後的真相,當我以為正解為"主角是精神分裂患者,而這一切只是他想像出來的劇本",神轉換才發現跟我想的不一樣。總之就是一本不要太用腦但實在不小心就燒腦的小說。
除了小說本身,查詢了一下作者背景,其實也挺簡單的,反而是生活簡單,但能將這麼大的腦洞轉換成文字,並且出書與人分享,這件事情還真不簡單。
圖|【病人】封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會員
37內容數
是你騎逞在高速公路上,還是高速公路承載了你? 是你運用時代新興科技,還是新興科技推動著你? 老話一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的選擇與創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貓科動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愛情」想要的,是讓你從愛他這件事,一點一點地了解愛自己的方法。
「將房屋外牆以磷光材質粉刷,發出的亮光來照亮街道...」一本書讀到這裡,總算有點意思了。
安利一間民宿,以及正常修行murmur。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就是鍛鍊「獨處」的能力唄~
能夠從原有人為定義的"正常"中看懂生命真諦的思惟,並跳出這些包袱,自在無憂的生活,是智慧;但是能夠在理解這一切都不會影響你的情緒之後,又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就是慈悲。
「愛情」想要的,是讓你從愛他這件事,一點一點地了解愛自己的方法。
「將房屋外牆以磷光材質粉刷,發出的亮光來照亮街道...」一本書讀到這裡,總算有點意思了。
安利一間民宿,以及正常修行murmur。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就是鍛鍊「獨處」的能力唄~
能夠從原有人為定義的"正常"中看懂生命真諦的思惟,並跳出這些包袱,自在無憂的生活,是智慧;但是能夠在理解這一切都不會影響你的情緒之後,又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就是慈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在分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前,首先要感謝神。 感謝我敬愛的神,在教會聽到他們在宣傳這本書時,我便一直想著要找時間買來讀,我並沒有向任何人說這件事,但沒想到在受洗的隔週,牧師便親自送給了我。 我翻開第一頁開始讀了之後,發現這本書主要在用科學的角度解說精神疾病,這是我很需要的知識。而的確也有提到精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在遭遇暴風雪的情況下甦醒並面對生死存亡的故事,充滿了懸疑和驚悚的氛圍。主要內容圍繞著主角的內心糾葛、情感掙扎和神祕事件展開。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了一本名為《在奇幻地》的書,作者是東華大學的林徐達教授。醫療領域的語言充滿了病理化的特徵,這本書籍從內部觀點探討醫療體制與文化,並賦予其新的詮釋方式,試圖探索在醫療中如何實現人性化的可能性。我們將閱讀到的知識與接線實務工作結合討論,整理如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病識感、病房管理、出院準備計畫。
Thumbnail
我從沒讀過一本回憶錄,因為我對於他人的生平事蹟不感興趣。然而這次以「患有躁鬱症的精神科醫生」的獨特身分勾起我極大的興趣。 先說明躁鬱症的基本資料,患者情緒非常反覆不定,不是狂喜而充滿幹勁,就是暴力、幽暗而瘋狂,生活與理性平靜絕緣。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最近最喜歡的一本小說,花了三天把它看完,之前在書店很顯眼的位置看到這本書的陳列,看到封面有點猜不到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一直沒有購入。前陣子看到了別人的介紹文,終於購入了這本書,真的只能說相見恨晚,真的還好沒有錯過他! 故事描述罹患罹患路易氏體失智症(DLB)的爺爺和喜歡推理小說的孫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在分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前,首先要感謝神。 感謝我敬愛的神,在教會聽到他們在宣傳這本書時,我便一直想著要找時間買來讀,我並沒有向任何人說這件事,但沒想到在受洗的隔週,牧師便親自送給了我。 我翻開第一頁開始讀了之後,發現這本書主要在用科學的角度解說精神疾病,這是我很需要的知識。而的確也有提到精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在遭遇暴風雪的情況下甦醒並面對生死存亡的故事,充滿了懸疑和驚悚的氛圍。主要內容圍繞著主角的內心糾葛、情感掙扎和神祕事件展開。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了一本名為《在奇幻地》的書,作者是東華大學的林徐達教授。醫療領域的語言充滿了病理化的特徵,這本書籍從內部觀點探討醫療體制與文化,並賦予其新的詮釋方式,試圖探索在醫療中如何實現人性化的可能性。我們將閱讀到的知識與接線實務工作結合討論,整理如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病識感、病房管理、出院準備計畫。
Thumbnail
我從沒讀過一本回憶錄,因為我對於他人的生平事蹟不感興趣。然而這次以「患有躁鬱症的精神科醫生」的獨特身分勾起我極大的興趣。 先說明躁鬱症的基本資料,患者情緒非常反覆不定,不是狂喜而充滿幹勁,就是暴力、幽暗而瘋狂,生活與理性平靜絕緣。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最近最喜歡的一本小說,花了三天把它看完,之前在書店很顯眼的位置看到這本書的陳列,看到封面有點猜不到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一直沒有購入。前陣子看到了別人的介紹文,終於購入了這本書,真的只能說相見恨晚,真的還好沒有錯過他! 故事描述罹患罹患路易氏體失智症(DLB)的爺爺和喜歡推理小說的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