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華航該改什麼名字好?

近日因為「台灣的中華航空送醫療物資去歐洲,結果因為飛機上的名稱有『China』而被佔便宜」的問題,因此又有一波「華航要不要至少改個英文名字」的聲音。
如果華航要改英文名稱,除了飛機塗裝之類的技術問題之外,比較麻煩的是在國際上的組織(ICAO之類)、航權、以及機場辨識登錄之類的;也因為如此,即使改了名字,航空公司代碼「CI」還是不要改比較好。
而要改名字的話,最簡單、問題最少的方式就是改成「CAL」。因為CAL原本就是華航英文名稱「China Airlines」的縮寫,而且過去多年一直都使用在華航的舊版標誌上。
歷史上有許多航空公司,或許是因為企業識別標誌設計、簡稱、或是併購的關係,大家也已經習慣使用縮寫;像是美國的「AA」和「TWA」、日本的「JAL」和「ANA」、荷蘭的「KLM」等等。
而不管是故意或是無心,其實改縮寫之後大家往往也就忘記原本叫什麼了。
除了航空公司之外,KFC也是個好例子;KFC改成縮寫有些陰謀論,像是他們「用人工培育肉所以不能叫做chicken」,但照官方說法則是「因為不只賣chicken」,所以保留縮寫,但讓chicken這個字從表面上消失。
另外再舉兩個例子:目前的「台灣中油」原本叫做「中國石油」,後來才改成現在的名字;原本展開來的意思應該是「在台灣的中國石油」,以便跟「中國的中國石油」區隔,但後來大家也就只記得「台灣中油」。
同樣在航空界的長榮,常用的英文名稱「EVA Air」原本就是縮寫;原本英文名稱應該是長榮的「Evergreen」加上「Airways」。在長榮航空的英文版網頁上提到(中文版沒有這段,我的翻譯):
該公司原本命名為「Evergreen Airways」,但因為這個名稱和無關的「Evergreen International」航空貨運公司過於接近(所以就改了名字)。
所以縮寫成「EVA」之後又補個「Air」似乎有點多餘,不過就這樣了。
Source: Wikipedia
總之,華航最簡單的作法就是理論上的英文名字不改(當然下定決心要改也行),只要將飛機塗裝和其他企業識別物品出現的地方改成「CAL」就好;甚至將舊版標誌翻新之後拿出來用也可以。
過去幾年有一波將舊版企業識別挖出來,在保有原始風格的前提下,根據現在風格或需求重新設計的風潮,反而變得十分好用。
因為在「復古」之前,有一些「新版」標誌已經是1980、甚至1970年代的設計;雖然在當時很前衛、很有未來感,但在未來已經成為現在的今天,看起來反而有點老氣。
例如美國太空總署的標誌,就是從1970年代的下圖設計,改回整理過的1959年版上圖:
如果問我的話,我是主張華航可以改成「CAL」的;等到真覺得有需要、或是下一次標誌改版的時候,就可以再重新規劃一下、省去許多身分混淆問題了。
附帶一提:有網友主張可以改成「CAT」,其中「T」代表台灣、而且剛好是「貓」的意思,所以很可愛。如果不管過去的縮寫、要改成「貓航空」我也覺得可以啦,不過台灣過去已經有過一家「CAT航空」了。
如果不在意的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