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來到了直線我該怎麼做?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賽道上你一定是來輸贏的,只是看跟自己輸贏還是跟別人輸贏而已,但不管怎麼樣就是一個重點:時間!
直線衝刺,同時看得出來原廠風鏡真的不夠高
到了直線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加速」!但是加速要怎麼節省時間呢?這篇先不講出彎加速的方法,而只針對直線的衝刺來分享,畢竟...很可能你慢人家一秒,是因為每次直線衝刺慢了0.1秒,十次下來就慢了1秒啊!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濕濕的超素南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貧窮車手兼技師兼經理兼撞鐘的業餘筆記,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話先說在前頭,我不是專業車手,只是玩過幾場比賽,有幾次被留下來等到流程全部結束才能離開這樣,所以這篇的內容很可能跟各位以往所接受的概念有很大的出入,畢竟我認為「術科沒有絕對的正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各有各的花樣,能快才是硬道理 2016年PSBK附屬賽事的倍耐力錦標賽LWB組分站冠軍 這不是技
通常在賽道上我最常遇到的提問是:xx彎要怎麼過? 當然不同的彎道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雖然賽道上我們追求的是時間,但同樣的方式應用在街道上也能得到安全順暢的駕駛效果 轉角處理的基本三大原則: 充分減速:減速到什麼程度依照彎道類型和實際訴求而定,賽道上大致上就是「能夠全速衝進彎道並瞄準apex」的程度 積
話先說在前頭,我不是專業車手,只是玩過幾場比賽,有幾次被留下來等到流程全部結束才能離開這樣,所以這篇的內容很可能跟各位以往所接受的概念有很大的出入,畢竟我認為「術科沒有絕對的正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各有各的花樣,能快才是硬道理 2016年PSBK附屬賽事的倍耐力錦標賽LWB組分站冠軍 這不是技
通常在賽道上我最常遇到的提問是:xx彎要怎麼過? 當然不同的彎道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雖然賽道上我們追求的是時間,但同樣的方式應用在街道上也能得到安全順暢的駕駛效果 轉角處理的基本三大原則: 充分減速:減速到什麼程度依照彎道類型和實際訴求而定,賽道上大致上就是「能夠全速衝進彎道並瞄準apex」的程度 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總體來說,換上了南港CR-S 215/45/17的輪胎尺寸之後,260匹馬力的機械增壓引擎終於獲得了解鎖封印的機會,原本一趟山路裡面10個彎有7個彎會有被檔位封印的機率,現在只剩下差不多2到3個彎會有稍微尷尬的局面,因此作戰能力大約恢復到全功率輸出的九成左右, 大約是230匹馬力的實戰能力
生活實驗 七二七    你一直用你的速度長大, 不是很明顯,但有在加速; 久久一次的一個小時通話, 或許可能需要縮減週期。 因為我特別的在意, 你加速的方向是不是 還是和你想要的一樣。 不過,為了公平起見, 我期望你的那種態度, 我也會同時要求自己。 烏
Thumbnail
馬力催到一百,長途開下去,遲早沒油,人生不像交通,會有速限,違規拍照,但有潛規則、世俗眼光、社會文化,那就像速限標誌,需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避免出事,真正的高手並非飆仔;換言之,分好輕重緩急,依序處理,提升效率,不用當路隊長被時間追著跑。
Thumbnail
為什麼煞車在麗寶如此重要?主要在於麗寶有兩處大直線底重煞車的彎角(T1/T11),幾乎都是從全場最高速的點直線重煞到相當低的速度才入彎,尤其T11彎速更低,煞車力道與煞車距離的掌握十分關鍵。
Thumbnail
另一個證據,就是統計學裡面的「索羅門曲線」顯示,若根據「自由車流速率分佈」與「事故發生率」兩者相對比,我們會發現,越接近自由車流85分位數的速率,才是事故率最低的速率,而不是「越慢越安全」。
Thumbnail
昨日挑戰西濱輪霸200K才發現自己的的練習量和等級其實是越級打怪..... 苗栗出發時飄著毛毛細雨,然後前60K跟著我姐夫還有都吸車隊的速度,發現⋯也太快了吧!然後從南寮之後我到觀音一整個大逆風,跟著到第一補給站時已經埋下快抽筋的隱憂⋯果不其然,在80K時老問題,先爆了了一次⋯在路邊努力伸展著,上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超慢跑的速度是跑者自行找出來最合適、最舒服的速度,一般約落在時速4~6公里,是「可以微笑與他人聊天」的速度。而一般慢跑的步頻(每分鐘的步數)大約是每分鐘120~150步,超慢跑的步頻則是170~190步,兩者相比,150下接觸地面的時間比較久,步伐比較大,不僅身體容易僵硬,消耗能量也更大,容
Thumbnail
  超慢跑顧名思義就是跑得超級慢,時速大約和走路的時速差不多,每公里大約在十到十五分鐘左右完成。換言之,跑了一個小時大概可以前進五公里左右。這樣看來,就是用跑步的姿勢來進行走路。雖然兩者的姿勢有所差別,但卻可以達到相同的時速。跑步的姿勢是膝蓋彎曲,然後往前踏時是腳尖先著地,再來是後腳跟;而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總體來說,換上了南港CR-S 215/45/17的輪胎尺寸之後,260匹馬力的機械增壓引擎終於獲得了解鎖封印的機會,原本一趟山路裡面10個彎有7個彎會有被檔位封印的機率,現在只剩下差不多2到3個彎會有稍微尷尬的局面,因此作戰能力大約恢復到全功率輸出的九成左右, 大約是230匹馬力的實戰能力
生活實驗 七二七    你一直用你的速度長大, 不是很明顯,但有在加速; 久久一次的一個小時通話, 或許可能需要縮減週期。 因為我特別的在意, 你加速的方向是不是 還是和你想要的一樣。 不過,為了公平起見, 我期望你的那種態度, 我也會同時要求自己。 烏
Thumbnail
馬力催到一百,長途開下去,遲早沒油,人生不像交通,會有速限,違規拍照,但有潛規則、世俗眼光、社會文化,那就像速限標誌,需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避免出事,真正的高手並非飆仔;換言之,分好輕重緩急,依序處理,提升效率,不用當路隊長被時間追著跑。
Thumbnail
為什麼煞車在麗寶如此重要?主要在於麗寶有兩處大直線底重煞車的彎角(T1/T11),幾乎都是從全場最高速的點直線重煞到相當低的速度才入彎,尤其T11彎速更低,煞車力道與煞車距離的掌握十分關鍵。
Thumbnail
另一個證據,就是統計學裡面的「索羅門曲線」顯示,若根據「自由車流速率分佈」與「事故發生率」兩者相對比,我們會發現,越接近自由車流85分位數的速率,才是事故率最低的速率,而不是「越慢越安全」。
Thumbnail
昨日挑戰西濱輪霸200K才發現自己的的練習量和等級其實是越級打怪..... 苗栗出發時飄著毛毛細雨,然後前60K跟著我姐夫還有都吸車隊的速度,發現⋯也太快了吧!然後從南寮之後我到觀音一整個大逆風,跟著到第一補給站時已經埋下快抽筋的隱憂⋯果不其然,在80K時老問題,先爆了了一次⋯在路邊努力伸展著,上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超慢跑的速度是跑者自行找出來最合適、最舒服的速度,一般約落在時速4~6公里,是「可以微笑與他人聊天」的速度。而一般慢跑的步頻(每分鐘的步數)大約是每分鐘120~150步,超慢跑的步頻則是170~190步,兩者相比,150下接觸地面的時間比較久,步伐比較大,不僅身體容易僵硬,消耗能量也更大,容
Thumbnail
  超慢跑顧名思義就是跑得超級慢,時速大約和走路的時速差不多,每公里大約在十到十五分鐘左右完成。換言之,跑了一個小時大概可以前進五公里左右。這樣看來,就是用跑步的姿勢來進行走路。雖然兩者的姿勢有所差別,但卻可以達到相同的時速。跑步的姿勢是膝蓋彎曲,然後往前踏時是腳尖先著地,再來是後腳跟;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