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基本轉角處理,你真的會外內外嗎?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通常在賽道上我最常遇到的提問是:xx彎要怎麼過? 當然不同的彎道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雖然賽道上我們追求的是時間,但同樣的方式應用在街道上也能得到安全順暢的駕駛效果

轉角處理的基本三大原則:
充分減速:減速到什麼程度依照彎道類型和實際訴求而定,賽道上大致上就是「能夠全速衝進彎道並瞄準apex」的程度
積極轉向:想要有效率的轉向,積極轉向不可少,所謂積極轉向就是整個迴旋過程要「又早又強」,而且在apex之前就得完成,等到出彎時還在轉向的話,迎接你的就是時間的損失,街道上的話就是跟隔壁車道、甚至對向來車的碰撞,喔~還有水溝或山崖!
盡早全油門:全油門的時候車體是無法同時進行極限轉向的,所以前面兩個重點都達到了,這項才有可能成功。畢竟如果錯過了轉向實機,過了pex還在轉向的話,你無法全開油門,硬要全開不是失控就是衝出車道

來看看這張圖,有黃色和綠色兩種路線,你是哪一種?

raw-image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濕濕的超素南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濕濕的超素南的沙龍
32會員
70內容數
貧窮車手兼技師兼經理兼撞鐘的業餘筆記,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2022/07/24
其實這個問題就類似「做出大傾角彎速就會快」的問題很類似,字面上來講基本上沒什麼問題,畢竟早開油門=延長油門時間=更高的直線速度,甚至還能獲得更高的末端速率,不過真實情況得建立在一些前提上 又或者他硬著頭皮轉了油門,也知道這時候轉到底一定噴向賽道外,所以就HOLD著油門等到進入出彎路線再轉開油門
Thumbnail
2022/07/24
其實這個問題就類似「做出大傾角彎速就會快」的問題很類似,字面上來講基本上沒什麼問題,畢竟早開油門=延長油門時間=更高的直線速度,甚至還能獲得更高的末端速率,不過真實情況得建立在一些前提上 又或者他硬著頭皮轉了油門,也知道這時候轉到底一定噴向賽道外,所以就HOLD著油門等到進入出彎路線再轉開油門
Thumbnail
2022/05/10
前幾天跟一個以前當過某安駕單位指導員的朋友聊到,我問他:「我看你們發佈的影片,好像都沒有要求學員加減速的基礎動作,但是指導員在示範的時候其實是有看到那個影子的,但沒有到非常明顯跟高強度的示範?」 正拳是讓你掌握如何發力,正如加減速動作是讓你掌握車子在油門跟煞車時的動態
Thumbnail
2022/05/10
前幾天跟一個以前當過某安駕單位指導員的朋友聊到,我問他:「我看你們發佈的影片,好像都沒有要求學員加減速的基礎動作,但是指導員在示範的時候其實是有看到那個影子的,但沒有到非常明顯跟高強度的示範?」 正拳是讓你掌握如何發力,正如加減速動作是讓你掌握車子在油門跟煞車時的動態
Thumbnail
2022/03/15
摩托賽車手華麗漂亮的過彎姿勢,經常是大部分賽道玩家甚至山路騎士爭相模仿的範本,但...講不客氣的:終究只是模仿,從基礎操控的觀點來看,這些動作不是靠模仿就能得到真正的效果的
Thumbnail
2022/03/15
摩托賽車手華麗漂亮的過彎姿勢,經常是大部分賽道玩家甚至山路騎士爭相模仿的範本,但...講不客氣的:終究只是模仿,從基礎操控的觀點來看,這些動作不是靠模仿就能得到真正的效果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早期住台北市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市區有很多大型圓環,譬如,北門圓環,重慶北路圓環,景福門圓環,等等。如今尚存的大概只有敦化仁愛大圓環和中山南景福門圓環,其他的都已走入歷史了。 當年日治時期採用大量圓環的道路設計,相信和同為近代帝國的法國和英國類似。當馬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一旦人口密集的城鎮內馬車流
Thumbnail
早期住台北市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市區有很多大型圓環,譬如,北門圓環,重慶北路圓環,景福門圓環,等等。如今尚存的大概只有敦化仁愛大圓環和中山南景福門圓環,其他的都已走入歷史了。 當年日治時期採用大量圓環的道路設計,相信和同為近代帝國的法國和英國類似。當馬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一旦人口密集的城鎮內馬車流
Thumbnail
路段中車流交叉誰先過?同時抵達路口誰先過?這篇文章來談談德國道路交通的優先通行規則。
Thumbnail
路段中車流交叉誰先過?同時抵達路口誰先過?這篇文章來談談德國道路交通的優先通行規則。
Thumbnail
自行車道除了路段跟路口的設計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跟沿途介面的處理。這些介面包括與次要道路(有人行道)、巷道或交通寧靜區(無人行道)、建築物停車場出入口、加油站、公車站的交會等等。
Thumbnail
自行車道除了路段跟路口的設計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跟沿途介面的處理。這些介面包括與次要道路(有人行道)、巷道或交通寧靜區(無人行道)、建築物停車場出入口、加油站、公車站的交會等等。
Thumbnail
學會了加減速的動作、感受到上半身姿勢對於加速跟煞車時的操作幫助之後,就可以開始結合轉向的操作,基本的操作就是直列繞錐,英文叫做slalom,日文則是スラローム,帶有「激烈連續轉向」的詞意
Thumbnail
學會了加減速的動作、感受到上半身姿勢對於加速跟煞車時的操作幫助之後,就可以開始結合轉向的操作,基本的操作就是直列繞錐,英文叫做slalom,日文則是スラローム,帶有「激烈連續轉向」的詞意
Thumbnail
在台灣常常聽到的主流說法常常是覺得會壓車、會流暢通過連續急彎的車手就是厲害的車手,這個觀念不能說錯,畢竟連續彎道在賽車而言它確實是個必備的技巧 所以像極限賽車場、安定賽車場這種比較多彎的場地常被認為是訓練車手的首選,就是因為多彎且急,可以很好的訓練車手的彎道操控連貫性和過彎能力 可是為什麼台灣車手
Thumbnail
在台灣常常聽到的主流說法常常是覺得會壓車、會流暢通過連續急彎的車手就是厲害的車手,這個觀念不能說錯,畢竟連續彎道在賽車而言它確實是個必備的技巧 所以像極限賽車場、安定賽車場這種比較多彎的場地常被認為是訓練車手的首選,就是因為多彎且急,可以很好的訓練車手的彎道操控連貫性和過彎能力 可是為什麼台灣車手
Thumbnail
進彎前先煞車,然後帶著煞車退檔,到了進彎點開始傾倒、轉向,看到APEX油門轉到底出彎...這是一般我們對處理彎道的認知,也是大部分騎士心中的Common sense 參照:基本轉角處理,你真的會外內外嗎? 但是如果遇到半徑超級大、長度又遠的大回轉彎道,這個原則又要做些修正而成為所謂的DOUBLE
Thumbnail
進彎前先煞車,然後帶著煞車退檔,到了進彎點開始傾倒、轉向,看到APEX油門轉到底出彎...這是一般我們對處理彎道的認知,也是大部分騎士心中的Common sense 參照:基本轉角處理,你真的會外內外嗎? 但是如果遇到半徑超級大、長度又遠的大回轉彎道,這個原則又要做些修正而成為所謂的DOUBLE
Thumbnail
在賽道上要搶得更快的時間,直線速度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台車的引擎的強度就是這樣了,所以車手和技師們都盡量使出渾身解數,想要調校出更大的馬力、更能發揮馬力的齒比(傳動)和懸吊設定 說到直線,大家肯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動力,馬力肯定要盡可能調校的更大,哪怕輪上輸出可以多個0.5匹也好都是優勢,所以調整供油
Thumbnail
在賽道上要搶得更快的時間,直線速度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台車的引擎的強度就是這樣了,所以車手和技師們都盡量使出渾身解數,想要調校出更大的馬力、更能發揮馬力的齒比(傳動)和懸吊設定 說到直線,大家肯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動力,馬力肯定要盡可能調校的更大,哪怕輪上輸出可以多個0.5匹也好都是優勢,所以調整供油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APEX=行車路線距離彎道內側最近的一個點,而Double apex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次過彎動作之中會有兩次靠近彎道內側的過彎方式 Double apex大致上有三種形態: 兩個彎道當成一個彎道來處理 一個變化曲率的彎道把它當成兩個彎來看之後,當成一個彎道來處理 一個極大半徑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APEX=行車路線距離彎道內側最近的一個點,而Double apex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次過彎動作之中會有兩次靠近彎道內側的過彎方式 Double apex大致上有三種形態: 兩個彎道當成一個彎道來處理 一個變化曲率的彎道把它當成兩個彎來看之後,當成一個彎道來處理 一個極大半徑
Thumbnail
隨著開車上路的機會增加,對於現況的道路設計累積了一些看法,在這邊就提出一些我的觀察。
Thumbnail
隨著開車上路的機會增加,對於現況的道路設計累積了一些看法,在這邊就提出一些我的觀察。
Thumbnail
高速公路以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卻被後方車輛閃大燈要求換車道?相信有在關心這個問題的朋友早已是司空見慣,但是否有人想過問題不是在於最速限行駛是否該禮讓超速車(?),而是應該正確理解...
Thumbnail
高速公路以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卻被後方車輛閃大燈要求換車道?相信有在關心這個問題的朋友早已是司空見慣,但是否有人想過問題不是在於最速限行駛是否該禮讓超速車(?),而是應該正確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